一种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20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3:40
一种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包括第一玻璃基片和第二玻璃基片,导电遮挡层,不导电遮挡层,第二不导电遮挡层,导电胶将第一玻璃基片与第二玻璃基片相互粘接固定在一起,在粘接而成的两块玻璃基片的上下两端固定用于导电的金属箔而形成无边框镜体,在无边框镜体左端上设置有电致变色液通过吸取或压注的方式进入到腔体中的进液开口,在无边框镜体右端上设置有当电致变色液充满腔体后流出的出液开口,当电致变色液充满腔体后在进液开口和出液开口处分别设置有能对进液开口和出液开口进行封口的胶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在常压环境下灌注电致变色液,灌注操作简单。

A structure of electrochromic rearview mirror without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防眩镜制作
,尤其指一种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310593580.5名称为《车辆电致变色防眩装置制造的封装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防眩装置在玻璃基板导电层需要引入电极的导电区进行磨边倒角以增大导电银胶的截面积的封装制造方法,根据减少电致变色防眩装置封装和电极引出区并增大可视区的变色器件结构的需要,进一步利用蚀刻、真空灌注电致变色材料、密封胶热压合、灌银浆和热处理等技术完成电致变色防眩装置的封装,从而提高了银胶热处理后的导电性,减少了密封导电胶的宽度,简化生产工艺和设备。然而,该封装方法是将一小段无涂胶区段作为灌注电致变色材料的注入口,因此电致变色材料的注入过程需要保持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对环境真空度要求高,注入操作不是很方便,因此该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在常压环境下灌注电致变色液,灌注操作简单,制作方便的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包括有在表面上涂有ITO膜层的第一玻璃基片和在表面上涂有反射导电层的第二玻璃基片,在涂有ITO膜层一面的第一玻璃基片周边上涂有导电遮挡层,并在第一玻璃基片下部涂有导电遮挡层的周边上涂有将导电遮挡层覆盖的不导电遮挡层,在涂有反射导电层一面的第二玻璃基片的上部周边上涂有第二不导电遮挡层,通过周边的导电胶将第一玻璃基片与第二玻璃基片相互粘接固定在一起,第一玻璃基片上的ITO膜层与第二玻璃基片的反射导电层之间与周边的导电胶围成能灌注电致变色液的腔体,在粘接而成的两块玻璃基片的上下两端固定用于导电的金属箔而形成无边框镜体,其特征在于:在无边框镜体左端上设置有电致变色液通过吸取或压注的方式进入到腔体中的进液开口,在无边框镜体右端上设置有当电致变色液充满腔体后流出的出液开口,所述不导电遮挡层的左端顶面与进液开口的底面相平齐,所述不导电遮挡层的右端顶面与出液开口的底面相平齐,而所述第二不导电遮挡层的左端底面与进液开口的顶面相平齐,而所述第二不导电遮挡层的右端底面与出液开口的顶面相平齐,当电致变色液充满腔体后在进液开口和出液开口处分别设置有能对进液开口和出液开口进行封口的胶体。作为改进,所述进液开口和出液开口可优选为水平等高地位于无边框镜体的左右两端上。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液开口和出液开口可优选为对称设置于无边框镜体的左右两端上。作为改进,所述进液开口的直径可优选为0.5~2.0mm,所述出液开口的直径可优选为1.6~2.2mm。作为改进,用于对进液开口和出液开口进行封口的胶体可优选为UV胶。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玻璃基片和第二玻璃基片的投影面的上边、下边、左边和右边分别可优选为四角为圆弧形的梯形结构,所述进液开口位于玻璃基片左端梯形边的中下部位置,而所述出液开口位于玻璃壳体右端梯形边的中下部位置。作为改进,所述导电遮挡层的宽度可优选为5~6mm,所述不导电遮挡层的宽度可优选为3.5~4.5mm,所述第二不导电遮挡层的宽度可优选为3.5~4.5mm。作为改进,所述金属箔可优选为铜箔,上端的铜箔与围成腔体上边的导电胶粘接固定在一起,下端的铜箔与围成腔体下边的导电胶粘接固定在一起。作为改进,所述反射导电层可优选由介质膜层与ITO层组成,所述介质膜层附着在第二玻璃基片的前表面上,所述ITO层设置在介质膜层的前表面上,所述介质膜层是由N组高折射层与低折射层贴合结构依次叠合而成的整体结构,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所述高折射层是Nb2O5、TiO2、Si3N4中的一种或几种制作而成;所述低折射层是SiO2制作而成。作为改进,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中电致变色液灌注入腔体中的步骤为:一、灌注前先将电致变色液体通过抽真空方式消除电致变色液体内的空气是否正确,请确认;二、在常压环境下,将进液开口浸泡在电致变色液体中,通过吸取或压注的方式,使电致变色液从进液开口流入到腔体的内腔中,当电致变色液到达出液开口时,用UV胶分别对进液开口和出液开口进行密封封闭住,即完成电致变色液的灌注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无边框镜体左端上设置有电致变色液通过吸取或压注的方式进入到腔体中的进液开口,在无边框镜体右端上设置有当电致变色液充满腔体后流出的出液开口,当电致变色液从进液开口灌入无边框镜体的腔体中时,无边框镜体内腔中的空气自然从出液开口中挤出,最终得到不含空气的充满电致变色液的无边框镜体内腔,电致变色液挤出腔内空气在常压环境中即会自然发生,无需将灌注过程放置在真空环境中进行,降低了生产成本,灌注效率也因此提高,同时电致变色液具有液体流动性,能充满无边框镜体内腔每个角落,从而充分排出无边框镜体内腔的空气,灌注效果也因此优于现有技术;本后视镜结构在制作时只需要一次点胶完成,导电胶既能密封无边框镜体的边框又能作为导电介质连通电致变色液体,能够简化点胶工艺,操作更加简单,更利用流水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侧面投影图;图4是图3中沿A-A线的剖面图;图5是图4中去除进液开口和出液开口中胶体后的剖面图;图6是图1中将无边框镜体以镜体右端为端点并以扇面展开方向左右拆开的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包括有在表面上涂有ITO膜层11的第一玻璃基片1和在表面上涂有反射导电层21的第二玻璃基片2,在涂有ITO膜层11一面的第一玻璃基片1周边上涂有导电遮挡层12,并在第一玻璃基片下部涂有导电遮挡层的周边上涂有将导电遮挡层12覆盖的不导电遮挡层13,在涂有反射导电层21一面的第二玻璃基片2的上部周边上涂有第二不导电遮挡层23,通过周边的导电胶3将第一玻璃基片1与第二玻璃基片2相互粘接固定在一起,第一玻璃基片1上的ITO膜层11与第二玻璃基片2的反射导电层21之间与周边的导电胶3围成能灌注电致变色液的腔体4,在粘接而成的两块玻璃基片的上下两端固定用于导电的金属箔5而形成无边框镜体,在无边框镜体左端上设置有电致变色液通过吸取或压注的方式进入到腔体中的进液开口31,在无边框镜体右端上设置有当电致变色液充满腔体4后流出的出液开口32,所述不导电遮挡层13的左端顶面与进液开口31的底面相平齐,所述不导电遮挡层13的右端顶面与出液开口32的底面相平齐,而所述第二不导电遮挡层23的左端底面与进液开口31的顶面相平齐,而所述第二不导电遮挡层23的右端底面与出液开口32的顶面相平齐,当电致变色液充满腔体4后在进液开口31和出液开口32处分别设置有能对进液开口31和出液开口32进行封口的胶体33。进液开口31和出液开口32为水平等高地位于无边框镜体的左右两端上。进液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包括有在表面上涂有ITO膜层(11)的第一玻璃基片(1)和在表面上涂有反射导电层(21)的第二玻璃基片(2),在涂有ITO膜层(11)一面的第一玻璃基片(1)周边上涂有导电遮挡层(12),并在第一玻璃基片下部涂有导电遮挡层的周边上涂有将导电遮挡层(12)覆盖的不导电遮挡层(13),在涂有反射导电层(21)一面的第二玻璃基片(2)的上部周边上涂有第二不导电遮挡层(23),通过周边的导电胶(3)将第一玻璃基片(1)与第二玻璃基片(2)相互粘接固定在一起,第一玻璃基片(1)上的ITO膜层(11)与第二玻璃基片(2)的反射导电层(21)之间与周边的导电胶(3)围成能灌注电致变色液的腔体(4),在粘接而成的两块玻璃基片的上下两端固定用于导电的金属箔(5)而形成无边框镜体,其特征在于:在无边框镜体左端上设置有电致变色液通过吸取或压注的方式进入到腔体中的进液开口(31),在无边框镜体右端上设置有当电致变色液充满腔体(4)后流出的出液开口(32),所述不导电遮挡层(13)的左端顶面与进液开口(31)的底面相平齐,所述不导电遮挡层(13)的右端顶面与出液开口(32)的底面相平齐,而所述第二不导电遮挡层(23)的左端底面与进液开口(31)的顶面相平齐,而所述第二不导电遮挡层(23)的右端底面与出液开口(32)的顶面相平齐,当电致变色液充满腔体(4)后在进液开口(31)和出液开口(32)处分别设置有能对进液开口(31)和出液开口(32)进行封口的胶体(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包括有在表面上涂有ITO膜层(11)的第一玻璃基片(1)和在表面上涂有反射导电层(21)的第二玻璃基片(2),在涂有ITO膜层(11)一面的第一玻璃基片(1)周边上涂有导电遮挡层(12),并在第一玻璃基片下部涂有导电遮挡层的周边上涂有将导电遮挡层(12)覆盖的不导电遮挡层(13),在涂有反射导电层(21)一面的第二玻璃基片(2)的上部周边上涂有第二不导电遮挡层(23),通过周边的导电胶(3)将第一玻璃基片(1)与第二玻璃基片(2)相互粘接固定在一起,第一玻璃基片(1)上的ITO膜层(11)与第二玻璃基片(2)的反射导电层(21)之间与周边的导电胶(3)围成能灌注电致变色液的腔体(4),在粘接而成的两块玻璃基片的上下两端固定用于导电的金属箔(5)而形成无边框镜体,其特征在于:在无边框镜体左端上设置有电致变色液通过吸取或压注的方式进入到腔体中的进液开口(31),在无边框镜体右端上设置有当电致变色液充满腔体(4)后流出的出液开口(32),所述不导电遮挡层(13)的左端顶面与进液开口(31)的底面相平齐,所述不导电遮挡层(13)的右端顶面与出液开口(32)的底面相平齐,而所述第二不导电遮挡层(23)的左端底面与进液开口(31)的顶面相平齐,而所述第二不导电遮挡层(23)的右端底面与出液开口(32)的顶面相平齐,当电致变色液充满腔体(4)后在进液开口(31)和出液开口(32)处分别设置有能对进液开口(31)和出液开口(32)进行封口的胶体(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开口(31)和出液开口(32)为水平等高地位于无边框镜体的左右两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开口(31)和出液开口(32)为对称设置于无边框镜体的左右两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开口(31)的直径为0.5~2.0mm,所述出液开口(32)的直径为1.6~2.2mm。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泽彬林邦顾凡
申请(专利权)人:爱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