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递对准的动中通天线多平台航姿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0221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传递对准的动中通天线多平台航姿确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动中通天线上安装惯性测量单元并进行多平台航计算,同时使用天线安装载体上导航设备的输出信息和传递对准算法对惯性测量单元的捷联导航算法结果进行误差补偿。最后使用多平台航姿数据有效性评估方法获取有利于天线提升跟踪性能的航姿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结合天线方位角和信号强度信息,建立多平台航姿确定方法提升了天线的跟踪性能,具有无需人为操作、实施简单、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Attitud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multi platfor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antenna based on Transfer Alig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传递对准的动中通天线多平台航姿确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天线
,具体涉及到一种新型的动中通天线航姿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测控事业的发展,天线的应用市场随之扩大,而且在多数应用场合要求实现对天线指向的精确测量和控制。特别地,在车载、船载和机载等动中通卫星通信等领域,大部分的天线安装载体都有较为精确的惯性导航系统等导航设备,用于测量载体的航姿信息,同时也可以提供给天线,用于补偿载体运动时造成的指向角度偏差。现有技术中天线直接使用载体的航姿信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a)航姿信息更新频率低,一般不大于100Hz,不能完全满足天线伺服跟踪的需要;b)姿态信息反映的是天线安装载体的空间状态,与天线安装平面的姿态之间存在固定的安装误差,这些误差需要使用专门的标校方法测定。c)天线安装载体运动时产生随机的载体形变误差,这些误差难以测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安装误差和形体误差儿导致的姿态失准问题,而提出一种基于传递对准的动中通天线多平台航姿确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动中通天线的方位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传递对准的动中通天线多平台航姿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获取载体的初始航姿,采集本时刻的移动载体所输出的航姿速度位置信息:航向角ψ、俯仰角θ、横滚角γ和天线方位转角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传递对准的动中通天线多平台航姿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载体的初始航姿,采集本时刻的移动载体所输出的航姿速度位置信息:航向角ψ、俯仰角θ、横滚角γ和天线方位转角Aj,获取载体的初始航姿;
S2.获取天线的初始航姿,
①采集天线所输出的地理坐标位置,获取天线的地理坐标;
②采用航姿算法取得天线航姿速度位置信息,取得当前时刻天线航向角ψ1,俯仰角θ1、横滚角γ1获取天线的初始航姿;
S3.反解天线真实航向角,根据载体相对基准卫星的俯仰角θ、横滚角γ和天线航向角ψ1反解求出天线的真实航向角并将真实航向角赋值给天线天线航向角ψ1;
S4,反解航向角,将上述天线的航向角ψ1、俯仰角θ1、横滚角γ1,转换为姿态矩阵将姿态矩阵左乘由天线方位转角Aj得到的转换矩阵以此得到天线底座所在平面的姿态矩阵求解得到天线底座所在平面的航向角ψ′1;
S5,获取误差角,使用传递对准滤波器获取航姿速度位置信息的估量值,得到失准角φ,安装误差角和X轴、Y轴、Z轴方向的安装误差
S6,天线底座所在平面的航向角ψ′1、俯仰角θ1、横滚角γ1构建姿态矩阵,补偿失准角φ后得到新的航向角ψ″1、俯仰角θ″1、横滚角γ″1;
S7,构建误差矩阵,由构建误差矩阵
S8,计算载体真实姿态信息,由姿态矩阵左乘误差矩阵计算得到本时刻天线真实的航向角ψ′、俯仰角θ′、横滚角γ′;
S9,循环计算,在下一时刻重新获取载体的初始航姿并重新执行步骤S1-步骤S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传递对准的动中通天线多平台航姿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依次采用下列算法获取天线的初始航姿,
①用捷联惯导算法取得天线航姿速度位置信息,取得当前时刻天线航向角ψ1,俯仰角θ1、横滚角γ1获取天线的初始航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超张硕白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