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焦功能的节能煤粉燃烧器。附壁射流煤粉火焰稳定方法及装置(专利申请号CN88102411)利用空气动力学中的导流和引射作用,通过扩散导流面和控制射流使燃烧通道中的高煤粉浓度区与高温回流区相匹配,增强了燃烧器的稳燃功能,又利用射流的附壁效应保护了燃烧通道的筒壁,实现了防焦功能和稳燃功能的统一。由于该项专利中的燃烧器只在一侧筒壁上形成附壁射流,当燃用某些极易结焦的煤时,没有射流保护的部分筒壁仍会结焦,应用效果受到一定限制。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防焦型附壁射流煤粉燃烧器。它以上述技术为基础,能增强燃烧器的防焦功能同时又不影响其稳燃功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措施如下在燃烧通道为圆形或方形的燃烧器中,扩散导流面为锥形或喇叭形,其端部的主射流通道通过过渡曲面与其相连接,三者组合的形状类似一个渐扩喷口;位于扩散导流面与燃烧通道相接处的控制射流通道为环形通道或周向间隔成有一定规律(等间隔、疏密相间、分组集中等)的多个通道群。因煤粉与空气的惯性不同,受扩散导流面和控制射流的共同作用,进入燃烧通道的主射流(煤粉+空气)流型发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焦型附壁射流煤粉燃烧器,设有下列部件:圆形或方形的燃烧通道(1)、燃烧通道(1)一端的锥形或喇叭形扩散导流面(4)、扩散导流面(4)端部中心的主射流通道(2)、与主射流通道(2)方向相同的控制射流通道(3)、连接扩散导流面(4)和主射流通道(2)的过渡曲面(5),其特征在于:控制射流通道(3)位于扩散导流面(4)与燃烧通道(1)的相接处,控制射流通道(3)为环形通道或周向间隔成有一定规律(等间隔、疏密相间,分组集中等)的多个通道群;扩散导流面(4)母线首尾间的连线与燃烧通道(1)轴线的夹角为:25°≤β≤4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生,马喜晨,胡家震,俞斌根,戴明根,李永堂,姜祖光,高立军,王伟,姚文达,杨仲明,包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锅炉厂,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