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回油封气盖板结构及油气分离回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9964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向回油封气盖板结构及油气分离回油装置,属于柴油机技术领域。该单向回油封气盖板结构包括法兰、管接头和壳体,壳体与法兰的法兰面密封连接,壳体与法兰之间形成动平衡调节密封腔,法兰面上开设有与动平衡调节密封腔连通的回油口,管接头伸入动平衡调节密封腔设置,管接头伸入动平衡调节密封腔的一端内部滑动套设有密封活塞,密封活塞与动平衡调节密封腔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该发明专利技术将动平衡调节密封腔外置,集成了回油法兰与单向阀二者的优点,提高了柴油机的可装配型,降低了油气分离器窜油风险,降低了柴油机的维护频次和使用成本。

Structure of one way return oil seal air cover plate and oil separation and retur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向回油封气盖板结构及油气分离回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
,尤其涉及一种单向回油封气盖板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油气分离回油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油气分离回油盖板结构有两种,一种如图1-图3所示,该种结构由法兰1′、管接头2′及其堵盖3′组成,且具有内嵌动平衡调节密封腔4′,因此具有一定的平衡油气分离器进、出口压差,保证回油管单向封气回油。但内嵌动平衡调节密封腔4′由于容积受限,造成其调节压差量程不足,存在油气分离器回油管双向回油及窜气风险。另一种结构为油气分离器回油管直接与齿轮室或者曲轴箱相连,此结构可完成油气分离器基本的油路回油。但根据发动机基本工况分析:P曲轴箱-P回油口≥0.5Mpa,该种结构在负压作用下很容易造成回油反向流动,从而造成油气分离器喷油现象的发生。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单向回油封气盖板结构及油气分离回油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回油封气盖板结构,以降低油气分离器窜油风险,实现稳定的回油封气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向回油封气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法兰(1)、管接头(2)和壳体(3),所述壳体(3)与所述法兰(1)的法兰面密封连接,所述壳体(3)与所述法兰(1)之间形成动平衡调节密封腔(4),所述法兰(1)上开设有与所述动平衡调节密封腔(4)连通的回油口,所述管接头(2)伸入所述动平衡调节密封腔(4)设置,所述管接头(2)伸入所述动平衡调节密封腔(4)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回油封气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法兰(1)、管接头(2)和壳体(3),所述壳体(3)与所述法兰(1)的法兰面密封连接,所述壳体(3)与所述法兰(1)之间形成动平衡调节密封腔(4),所述法兰(1)上开设有与所述动平衡调节密封腔(4)连通的回油口,所述管接头(2)伸入所述动平衡调节密封腔(4)设置,所述管接头(2)伸入所述动平衡调节密封腔(4)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回油封气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包括密封活塞(5)和弹性件(6),所述管接头(2)伸入所述动平衡调节密封腔(4)的一端内部滑动套设所述密封活塞(5),所述密封活塞(5)与所述动平衡调节密封腔(4)的内壁之间连接所述弹性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回油封气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2)伸入所述动平衡调节密封腔(4)的一端为具有第一内径和第二内径的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二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内径,所述第二内径设置在所述管接头(2)的端部,所述第一内径与所述第二内径连接处平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向回油封气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平衡调节密封腔(4)的容积的计算如下:
压差计算:
P差=P曲轴箱+P弹性件-P回油管
回油管(10)所需平衡油液高度:
h=P差/ρ·g
容积计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宁袁志玲付云贵王少帅吕顺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