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芯一体式的卧式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559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卧式燃烧器,包括文丘里管、稳焰板及火孔,其中火孔的燃烧面与文丘里管的中心轴线基本平行,稳焰板夹持于该卧式燃烧器主体两侧。火孔为并列排布的条形状开孔。稳焰板通过横过火孔平面的若干个固定条与燃烧器本体联结为一体。稳焰板的中部对称向外侧延伸出传火片,以确保燃烧器有良好的传火性能。文丘里管呈管状,形成有一气体通道,该气体通道与火孔相通,文丘里管出口处开设有空气孔,外界空气与燃气自空气孔吸入气体通道内充分混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热水器的部件,尤其是热水器中的卧式燃烧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家用热水器是以天燃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作为原动力的燃气热水器为主,由于这些燃气在燃烧时所需的空气量较大,为保证在一定的燃烧空间和体积热强度要求下达到燃气的完全燃烧,因此现有的燃气热水器中燃烧器多为立式燃烧器,立式燃烧器的引射管至火孔之间的燃气通道阻力较小,便于一次引射较多空气,从而使火焰喷射均匀,混合气体燃烧完全,所产生的废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较少,但立式燃烧器往往高度尺寸较大,导致热水器整体高度较高,增加热水器的制造成本较高。当燃烧器内的空气与燃气的充分混合燃烧时,由于燃气压力过高,燃气流速过大,导致火焰喷射急促且猛烈,即出现“离焰”、“脱火”现象;当燃气压力过低时,燃气流速便会减弱而产生“回火”现象。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并且可保证火焰喷射均匀,有利于燃气充分燃烧的燃烧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火焰均匀且燃烧效果好的卧式燃烧器,该卧式燃烧器的火孔燃烧面与文丘里管的中心轴线基本平行,可大大减小燃烧器主体的高度尺寸和厚度尺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立式燃烧器体积过大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卧式燃烧器,包括文丘里管、稳焰板及火孔,其中火孔的燃烧面与文丘里管的中心轴线基本平行,稳焰板夹持于该卧式燃烧器主体两侧。火孔为并列排布的条形状开孔。稳焰板通过横过火孔平面的若干个固定条与燃烧器本体联结为一体。稳焰板的中部对称向外侧延伸出传火片,以确保燃烧器有良好的传火性能。文丘里管呈管状,形成有一气体通道,该气体通道与火孔相通,构成孔芯一体,文丘里管出口处开设有空气孔,外界空气与燃气自空气孔吸入气体通道内充分混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卧式燃烧器的火孔的燃烧面与文丘里管的中心轴线基本平行,气体通道与火孔相通,形成孔芯一体,在保证气体畅通的情况下,适当减小了燃烧器的整体尺寸,另外,火孔并列排布呈条形状,并在稳焰板侧面或是气体通道回转端冲压形成稳焰点,一方面使得气流分布均匀,另一方面控制了气体的流速,从而获得均匀稳定的火焰,解决了常见的“离焰”及“回火”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卧式燃烧器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卧式燃烧器实施例一火孔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卧式燃烧器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卧式燃烧器实施例三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燃烧器,用于燃气热水器的加热装置,如图1所示,该卧式燃烧器100包括文丘里管1、稳焰板2及火孔3。文丘里管1呈U形管状,形成有一气体通道10,气体通道10与火孔3相通,气体可顺畅地自气体通道10流至火孔3;该文丘里管1出口处开设有空气孔12,外界空气与燃气自空气孔12吸入气体通道10内,充分混合。该文丘里管1的成型可以直接对板状钢材实行冲压加工,使其成为燃烧器100本体的要部,并与火孔3成型为一体。稳焰板2夹于燃烧器100顶部两侧,并由横过火孔3平面的若干个固定条20与燃烧器100本体联为一体。稳焰板2与燃烧器100本体间的小火焰可保证火焰的稳定燃烧,稳焰板2还可以调节二次空气的混入量,保证良好的燃烧性能。稳焰板2的传火片22自稳焰板2的外侧延伸出,可确保燃烧器100有良好的传火性能。如图2所示,火孔3为并列排布的条形状开孔,其可由线切割或冲压成型而成,火孔3的燃烧平面与文丘里管1的中心轴线基本平行,因此被称为卧式燃烧器,缩短了燃烧器100的整体高度和厚度尺寸。火孔3之间有一定间距,保证空气供应充分,二次空气供给通道顺畅,火焰自火孔3内喷出,不至造成“回火”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单个火孔3的自身宽度较小,使得混合气体流经文丘里管1由火孔3喷射出时,在相同的气体流量下,减缓了混合气体的流速,气流稳定,保证了燃烧时火焰分布均匀,避免了“离焰”现象,有利于燃气的充分燃烧。正常燃烧器时,往往会有少量燃气自稳焰板2与火孔3之间溢出,经传火片22导向后形成连续的小火焰。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自文丘里管1的空气孔12弯折流经气体通道10,均匀混合分布后,由火孔3燃烧平面与稳焰板2间的间隙及若干个火孔3内均匀喷射出,经点火,即得到分布均匀且气流稳定的火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二中,如图3所示,稳焰板2的两侧经冲压形成若干个稳焰点24,以达到气流“阻碍”作用,适当减小流向火孔3的气流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三中,如图4所示,于气流通道10回转端经冲压形成若干个冲压点102,同样以达到气流“阻碍”作用,适当减小流向火孔3的气流量。可以理解,火孔3亦可为夹芯式开孔面,即由两面外壳夹持芯体构成;该火孔3还可被制成梯形火孔、X形火孔或半圆形火孔,其中,梯形火孔由两面齿状外壳夹持线形芯体构成,X形火孔由两面间断凹陷状外壳夹持X形芯体构成,半圆形火孔由两面波状外壳夹持线形芯体构成。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卧式燃烧器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燃烧器,作为燃气热水器的加热装置,该卧式燃烧器包括文丘里管、稳焰板及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孔的燃烧面与所述文丘里管的中心轴线基本平行,所述文丘里管具有一气体通道,该气体通道与所述火孔相通,所述稳焰板夹持于该卧式燃烧器主体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孔为并列排布的条形状开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板通过横过火孔平面的若干个固定条与燃烧器本体联结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板的中部对称向外侧延伸出传火片,以确保燃烧器有良好的传火性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呈管状,形成有一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火孔相通,所述文丘里管出口处开设有空气孔,外界空气与燃气自空气孔吸入气体通道内充分混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板的两侧经冲压形成若干个稳焰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回转端经冲压形成若干个冲压点,形成导流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孔为由两面外壳夹持芯体构成的夹芯式火孔。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孔为由两面间断凹陷状外壳夹持X形芯体构成的X形火孔。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孔为由两面齿状外壳夹持线形芯体构成的梯形火孔。专利摘要一种卧式燃烧器,包括文丘里管、稳焰板及火孔,其中火孔的燃烧面与文丘里管的中心轴线基本平行,稳焰板夹持于该卧式燃烧器主体两侧。火孔为并列排布的条形状开孔。稳焰板通过横过火孔平面的若干个固定条与燃烧器本体联结为一体。稳焰板的中部对称向外侧延伸出传火片,以确保燃烧器有良好的传火性能。文丘里管呈管状,形成有一气体通道,该气体通道与火孔相通,文丘里管出口处开设有空气孔,外界空气与燃气自空气孔吸入气体通道内充分混合。文档编号F23D14/34GK2718399SQ200420047229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燃烧器,作为燃气热水器的加热装置,该卧式燃烧器包括文丘里管、稳焰板及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孔的燃烧面与所述文丘里管的中心轴线基本平行,所述文丘里管具有一气体通道,该气体通道与所述火孔相通,所述稳焰板夹持于该卧式燃烧器主体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武臣刘松辉谭博仁
申请(专利权)人:博世中国采暖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