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制便携式气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11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便携式气炉,配备有在由凹形圆板构成的炉本体的内侧周边上设置的圆形储气瓶和在圆板的中央处设置的具有许多细网格的气体喷出口。前者的气体排出阀与后者的气体导入管连接,在蜂窝状的陶瓷制的燃烧部的火口附近设置在压电点火开关的点火棒,该点火棒的按钮开关突出地设置在该凹形圆板外,按下该突出部,就可以实现对陶瓷制火口的点火,在突出部的另一端上设置为预先储气瓶供气的燃料补给装置。(*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陶瓷制便失携式气炉,该炉由以下各部件组成设置在形成炉框架的金属制凹形圆板的内侧的圆形弯管状储气瓶(以下记载为圆形储气瓶);配置在圆板的中央的细网格蜂窝状陶瓷制火口的燃烧部;同时,把上述各个部件等间隔连接起来的燃料供给控制部件;为点火而设的压电点火部件;更进一步地,覆盖在圆板上面的火支子状两层盖。现有的便携式气炉一般是这样的在炉本体的外侧并列地设置有气体燃料瓶,或者在炉本体上的靠外侧装有可随意拆装替换的盒式燃料瓶,上述的火口部比较大而且是具有少量气体喷出口的燃料气体呈直放式燃烧的。现有的便携式气炉因从外部连接储气瓶而使整个炉体的物理性能不稳定,在这种场合下,使用时炉体有颠倒的危险,在较为安全的盒式便携气炉中,当燃料用完时,因必须以新的盒式燃料瓶来替代原先使用的燃料瓶而很不方便,另外,因气体燃料的燃烧呈直放式状态,所以还存在有火力弱、到达沸腾所需要时间变长等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燃烧上存在的问题,改进现有的便携式气炉的构造。为实现上述的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改变现有的外置储气瓶及内置储气瓶的构造。在金属制的凹形圆板的内侧,内接固定圆形储气瓶,在圆板的中央处,配备有加热效率高细网格蜂窝状陶瓷制燃烧部。同时,由燃料供给控制部件把上述各个部件等间隔连接起来、把燃料导入陶瓷制燃烧部,燃料的供给状况由外部进行调节,而且当永久固定式的圆形储气瓶的燃料用完时,也可利用盒式燃料瓶从外部补给燃料。更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在于,细网格的优质的滤材覆盖在上述的圆形储气瓶的内侧覆盖有,用以防止细网格的陶瓷制火口堵塞而使燃料完全燃烧,利用由此处发生的远红外线来增强燃烧的火力。另外就外形方面,在上述的凹行圆板的底部、侧面、背面上,设有装饰性吸好的通风口,同时,利用铸铁或钢铁制的火支子状两层盖覆盖炉体,这样有利于加强炉体以及防止火焰吹。按照上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因把圆形储气瓶安装在凹形圆板框架的内侧上,而使陶瓷制便携式气炉的炉体本身的安全性得以提高,同时,因补给该燃料时也可利用市售的盒式燃料瓶,所以可使圆形储气瓶永久地固定在上述框架内,省去替换的手续。另外,因为利用了上面的火支子状两层盖,所以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同时,因采用炊灭火焰的方式来保护内部,提供了一种在清洁时操作方便的便携式气炉。更进一步地,因为配备在凹形圆板框架的中央处的细网格蜂窝状陶瓷制燃烧部是通过具有混合空气吸入装置和燃料供给控制装置的燃料供给控制部件与上述圆形储气瓶相连接的,所以,可造成成适宜的燃烧条作,并因供给适量的燃料,所以,能产生温度极高的火焰,提高了煮沸效率。另外,由于在上述的凹形圆板框架的侧面、背面等上,开设有外观较美通风口,上部的火支子状两层盖是重质而且装饰性的,因此整体看来既清洁又美观,利用该便携式气炉可在宴席上进行简单的煮沸烹调。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予以详细地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陶瓷制便携式气炉的第一实施例的斜视图;图2为图1的平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陶瓷制便携式气炉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图4为图3的局部断面透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陶瓷制便携式气炉的第三实施例的平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陶瓷制便携式气炉的第四实施例的平面图;图7为图6的底面图;图8为图6的背面图;图9为图6的左右侧面图;图10为图6中沿线X-X切断的断面放大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陶瓷制便携式气炉的第五实施例的平面图。本专利技术的陶瓷制便携式气炉,如图1所示,由以下部件构成由隔热性的软质材料(如橡胶或塑料等)制成的三个脚部2来支承的炉本体(A)和盖在炉本体(A)上的用以装载烹调器具的火支子状盖(B),该炉本体(A)由钢铁、不锈钢等材料制成的用以构成该框架的凹形圆板1,装在圆板内部中央处的细网格蜂窝状陶瓷制燃烧部(C)(以下记载为燃烧部);固定在圆板内侧的圆形储气瓶3;连接圆形储气瓶3和陶瓷制燃烧部(C)的燃料控制部件(D);以及设置在上述圆形储气瓶3的两端间的压电点火部件(E)。在这样的构成中,上述圆形储气瓶3依靠适当数量的止动销钉4固定在凹形圆板的底面上,同时,通过该气体排出阀6依靠燃料控制部件(D)与陶瓷制燃烧部(C)连接起来。另外,在圆形储气瓶3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向外突出的为供给燃料而设的注入口5,当燃料用完时,经由该注入口5把市售的盒式储气瓶内的燃料供到圆形储气瓶3中,在圆形储气瓶的内侧上装有由(F)表示的细网格滤材,该滤材用以过滤液化气内混入的尘埃等杂质,防止堵塞下述的具有细网格陶瓷制火口16。当然,如果作为燃料的液化气是优质的,那么就不必要装设该滤材。另一方面,该陶瓷制燃烧部(C)在气体燃烧管9的内侧上部套有细网格的蜂窝状的陶瓷制火口16,该陶瓷制火口16用止动的金属环固定,在气体燃烧管9的下方,装有与燃料控制部件(D)的凹形空气吸入支持板11连接的气体导入管10。连接该气体导入管10和圆形储气瓶3的上述燃料控制部件(D)由下述部件构成在气体排出阀6上设置的阀门启闭控制杆8、气体排出量调节控制杆7、通过针状金属销钉15固定于气体排出阀6上的气体导入乙烯树脂管12,以及空气吸入支持板11。更进一步地,上述空气吸入支持板11用于相隔地支承通过针状的金属销钉14连接到乙烯树脂管12上的气体燃料排出喷嘴15和该气体导入管10,混合空气经由该两者间的空隙13被吸入。压电点火部件(E)由压电点火开关17、导线18、点火棒19构成,通过按压按钮开关22使点火棒19发火而在陶瓷制火口16上点火。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构成中,陶瓷制便携式气炉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操作在凹形圆板1的外部上突出的阀启闭控制杆8,使气体燃料经由圆形储气瓶3放出,经乙烯树脂管(2)从燃气排出喷嘴(15)导入空气吸入支持板11上相对的气体导入管10内,与此同时,从相对的空隙13吸入混合空气,经由气体燃烧管9从气体导入管10内喷出。此后,按压压电点火部件(E)的按钮开关22,利用点火棒19产生的火花点燃从陶瓷制火口喷出的气体燃料,调整气体排出量调节控制杆7使之保持最适当的火力,煮沸火支子状盖(B)上的烹调器具内的食物。此处的火支子状盖(B)如图4所示,由铸铁及钢制的外壳和内壳组成的两层盖形成。另外,图2中的符号20表示为三个软质脚部2的装配螺钉。图3及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气体炉相同的部分用同样的符号表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燃料控制部件(3D),利用一个燃料控制装置38替代上述阀启闭控制杆8和气体排出量调节控制杆7的作用,同时,尽可能地延长与上述同样的空气吸入支持板11上的气体燃料排出喷嘴15相连的管34,以及从上述储气瓶上的气体排出口36出来的管35并连接,使管34尽可能近盘靠气体燃烧管9,尽可能地加热管34,使从圆形储气瓶3到空气吸入支持板11间的燃料完全汽化,提高燃烧效率。更进一步地,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燃料控制部件(5D)不使用上述两实施例中的乙烯树脂管12或管34,通过空气吸入支持板51和气体燃料导管50使圆形储气瓶3和气体燃烧管9直接连接。因此,由上述空气吸入支持板51支承的气体排出喷嘴55直接连接到燃料控制装置56上而使气体排出喷嘴55与火口侧的气体燃料导管50相靠近。在这种情况下,气体燃烧管9和圆形储气瓶3的距离很短,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陶瓷制便携式气炉,其特征在于在具有软质脚部的凹形圆板本体的内侧上配备圆形弯管状储气瓶,同时,在圆板本体的中央配置蜂窝状燃烧部,通过有混合空气吸入部件的燃料供给控制装置把该圆形弯管状的储气瓶和该蜂窝状燃烧部连接起来,利用压电点火部件点燃由该蜂窝状的燃烧部喷出的燃料,在圆板本体的上面覆盖火支子状两层盖。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田敏
申请(专利权)人:富加达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