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履复合车辆的轮履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8064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轮履复合车辆的轮履切换装置,其车辆底盘的前桥半轴、后桥半轴两侧分别连接有前车轮、后车轮,车体基座与车辆底盘连接,车体基座上安装有驱动前、后车轮的发动机;车体基座两侧均安装有履带行走机构,履带行走机构包括履带驱动轮、履带被动轮、履带和驱动马达,履带驱动轮设置在车体基座的后端外侧,与安装在车体基座后端内侧的驱动马达的输出端连接,履带被动轮设置在车体基座的前端外侧,履带环绕履带驱动轮和履带被动轮;所述车体基座两侧各安装有一个轮履切换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车辆的轮式行走模式切换到履带行走模式非常方便,两种模式能够实现各自独立行走性能,适应各种不同的路面条件,扩大了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履复合车辆的轮履切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行走机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轮履复合车辆的轮履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车辆一般为轮式或履带式单一行走模式,因不能兼有良好的通过性和高机动性,故一种车辆往往只能适应一种路面条件,这就大大降低了车辆的应用范围和运输效率。履带驱动行驶的车辆速度较慢,转移时间长,而且由于履带对路面的破坏,刚性履带车辆禁止在普通路面行驶,转移这些车辆时需要专门的运输机械。这样不仅使车辆的转移变得麻烦,而且还会增加转移费用。尽管国内外对车辆的通过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轮履复用、履带变形、轮胎变形等不同的行走方案,但普遍存在传动效率低、结构复杂、承载能力低、变径范围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效果好的轮履复合车辆的轮履切换装置。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履复合车辆的轮履切换装置,其车辆底盘的前桥半轴、后桥半轴两侧分别连接有前车轮、后车轮,车体基座与车辆底盘连接,车体基座上安装有驱动前、后车轮的发动机;车体基座两侧均安装有履带行走机构,履带行走机构包括履带驱动轮、履带被动轮、履带和驱动马达,履带驱动轮设置在车体基座的后端外侧,与安装在车体基座后端内侧的驱动马达的输出端连接,履带被动轮设置在车体基座的前端外侧,履带环绕履带驱动轮和履带被动轮;所述车体基座两侧各安装有一个轮履切换机构,轮履切换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车体基座下方、上方的一排承重轮组、一排张紧轮组,承重轮组由若干个承重轮等间距分布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张紧轮组由与若干个承重轮一一对应的若干个张紧轮等间距分布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履带绕经承重轮组、张紧轮组,车体基座外侧面设置有与若干个承重轮一一对应的液压缸,若干个液压缸均呈倾斜状分布;所述每个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相对应的承重轮的轮轴一端连接,承重轮的轮轴另一端连接承重摆杆的一端,承重摆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摆杆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转轴一端固定连接在车体基座上,支撑摆杆的另一端与张紧轮的轮轴连接。进一步地,上述的车体基座上安装有轮履切换机构的液压控制装置,液压控制装置包括液压箱、液压泵,液压箱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泵相连,液压泵通过液压油管与轮履切换机构中的液压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的车体基座上安装有电控装置,电控装置分别与发动机、驱动马达、液压泵、方向盘、履带行走机构的驱动手柄电连接。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优越性:该轮履复合车辆的轮履切换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操作简便,通过控制液压缸的伸缩使承重轮和张紧轮的自动提升达到履带自动提升挂起、下方落地,使车辆的轮式行走模式切换到履带行走模式非常方便,两种模式能够实现各自独立行走性能,适应各种不同的路面条件,扩大了适用范围,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轮履复合车辆的轮履切换装置工作状态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轮履复合车辆的轮履切换装置工作状态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轮履复合车辆的轮履切换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方向盘;2-驱动手柄;3-履带;4-支撑摆杆;5-履带驱动轮;6-转轴;7-承重摆杆;8-承重轮;9-轮轴;10-后车轮;11-前车轮;12-液压缸;13-车体基座;14-履带被动轮;15-发动机;16-驱动马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3所示,该轮履复合车辆的轮履切换装置,其车辆底盘的前桥半轴、后桥半轴两侧分别连接有前车轮11、后车轮10,车体基座13与车辆底盘连接,车体基座上安装有驱动前、后车轮的发动机15;车体基座两侧均安装有履带行走机构,履带行走机构包括履带驱动轮5、履带被动轮14、履带3和驱动马达16,履带驱动轮5设置在车体基座13的后端外侧,与安装在车体基座后端内侧的驱动马达16的输出端连接,履带被动轮14设置在车体基座的前端外侧,履带3环绕履带驱动轮5和履带被动轮14;所述车体基座两侧各安装有一个轮履切换机构,轮履切换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车体基座13下方、上方的一排承重轮组、一排张紧轮组,承重轮组由若干个承重轮8等间距分布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张紧轮组由与若干个承重轮一一对应的若干个张紧轮等间距分布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履带绕经承重轮组、张紧轮组,车体基座13外侧面设置有与若干个承重轮8一一对应的液压缸12,若干个液压缸均呈倾斜状分布;所述每个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相对应的承重轮的轮轴9一端连接,承重轮的轮轴另一端连接承重摆杆7的一端,承重摆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摆杆4的一端通过转轴6铰接,转轴一端固定连接在车体基座13上,支撑摆杆的另一端与张紧轮的轮轴端部连接,张紧轮随着承重轮上下摆动。上述的车体基座上安装有轮履切换机构的液压控制装置,液压控制装置包括液压箱、液压泵,液压箱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泵相连,液压泵通过液压油管与轮履切换机构中的液压缸连接。上述的车体基座上安装有电控装置,电控装置分别与发动机、驱动马达、液压泵、方向盘1、履带行走机构的驱动手柄2电连接。本技术轮履复合车辆的轮履切换装置的工作过程:需要履带3着地行走时,通过液压控制装置启动轮履切换机构的全部液压缸12使其活塞杆伸出,承重轮组向下移动,带动承重摆杆7、支撑摆杆4、张紧轮组向下摆动,进而带动履带向下移动接触地面,并将车体基座13、车辆底盘向上托起,使前车轮11、后车轮10离地,经由电控装置启动驱动马达16,带动履带驱动轮5转动,进而带动履带、履带被动轮14转动,实现履带着地行走;需要车轮着地行走时,通过液压控制装置启动轮履切换机构的全部液压缸使其活塞杆缩回,承重轮组向上移动,带动承重摆杆、支撑摆杆、张紧轮组向上摆动,进而带动履带向上移动脱离地面,并将车体基座、车辆底盘向下降落,使前车轮、后车轮着地,经由电控装置启动发动机,带动前车轮、后车轮转动,实现轮胎着地行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履复合车辆的轮履切换装置,车辆底盘的前桥半轴、后桥半轴两侧分别连接有前车轮、后车轮,车体基座与车辆底盘连接,车体基座上安装有驱动前、后车轮的发动机;其特征是:其车体基座两侧均安装有履带行走机构,履带行走机构包括履带驱动轮、履带被动轮、履带和驱动马达,履带驱动轮设置在车体基座的后端外侧,与安装在车体基座后端内侧的驱动马达的输出端连接,履带被动轮设置在车体基座的前端外侧,履带环绕履带驱动轮和履带被动轮;所述车体基座两侧各安装有一个轮履切换机构,轮履切换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车体基座下方、上方的一排承重轮组、一排张紧轮组,承重轮组由若干个承重轮等间距分布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张紧轮组由与若干个承重轮一一对应的若干个张紧轮等间距分布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履带绕经承重轮组、张紧轮组,车体基座外侧面设置有与若干个承重轮一一对应的液压缸,若干个液压缸均呈倾斜状分布;所述每个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相对应的承重轮的轮轴一端连接,承重轮的轮轴另一端连接承重摆杆的一端,承重摆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摆杆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转轴一端固定连接在车体基座上,支撑摆杆的另一端与张紧轮的轮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履复合车辆的轮履切换装置,车辆底盘的前桥半轴、后桥半轴两侧分别连接有前车轮、后车轮,车体基座与车辆底盘连接,车体基座上安装有驱动前、后车轮的发动机;其特征是:其车体基座两侧均安装有履带行走机构,履带行走机构包括履带驱动轮、履带被动轮、履带和驱动马达,履带驱动轮设置在车体基座的后端外侧,与安装在车体基座后端内侧的驱动马达的输出端连接,履带被动轮设置在车体基座的前端外侧,履带环绕履带驱动轮和履带被动轮;所述车体基座两侧各安装有一个轮履切换机构,轮履切换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车体基座下方、上方的一排承重轮组、一排张紧轮组,承重轮组由若干个承重轮等间距分布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张紧轮组由与若干个承重轮一一对应的若干个张紧轮等间距分布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履带绕经承重轮组、张紧轮组,车体基座外侧面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向前王景丽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驰达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