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升降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75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升降车库,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包括架体、载车板和分别设置于架体的上部两侧的两组提升组件;两组提升组件包括设置于架体上的卷筒、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前吊点轮、后吊点轮以及驱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立体升降车库,通过设置在架体两侧的提升组件对载车板进行提升,卷筒上设置了同向设置的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第一钢丝绳通过前吊点轮向下转向,第二钢丝绳通过前吊点轮向后转向,再利用后吊点轮使第二钢丝绳向下转向,实现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分别对载车板前后两侧的提升,避免了卷筒上设置双向槽体造成的加工困难的问题,同时有效的避免了钢丝绳容易托槽的问题。

Stereo lift ga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升降车库
本技术属于立体车库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立体升降车库。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持有量日益增大,随之出现的日益严重的停车难的问题,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居民出行时难于找到停车位的问题,立体车库应运而生,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停车位不足的问题。现有的立体车库一般采用升降横移类立体车库,这类车库目前采用的传动方式为双股正反向缠绕的钢丝绳作为传动构件,用于缠绕钢丝绳的卷筒需要采用正反向加工,一方面存在加工难度大的问题,同时随着立体车库的高度增加,卷筒的长度变长,钢丝绳与吊点的角度增大,使得钢丝绳极易脱槽,导致升降过程中晃动现象,严重时还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立体升降车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卷筒上双向槽体难于加工且双向钢丝绳提升过程中容易脱槽的技术问题。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立体升降车库,包括架体、载车板和分别设置于架体的上部两侧的两组提升组件的架体水平投影为矩形;载车板设置于架体内部且用于承托汽车;两组提升组件分别包括设置于架体上的卷筒、绕设于卷筒上且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钢丝绳、绕设于卷筒上的第二钢丝绳、设置于架体前侧的前吊点轮、设置于架体后侧的后吊点轮以及输出端与卷筒相连的驱动件,第一钢丝绳与第二钢丝绳在卷筒上的缠绕方向相同,第一钢丝绳绕设于前吊点轮上且下端与载车板相连,第二钢丝绳顺次绕设于前吊点轮和后吊点轮上且下端与载车板相连。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立体升降车库还包括主轴平行于卷筒的主轴设置于架体上的调整轮,调整轮位于前吊点轮与后吊点轮之间且用于支撑第二钢丝绳,调整轮的外周设有用于容纳第二钢丝绳的第一槽。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架体上还设有位于调整轮上方且用于限位第二钢丝绳的上移的压绳轮,压绳轮的主轴平行于调整轮的主轴,且压绳轮的外周设有用于容纳第二钢丝绳的第二槽。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压绳轮上设有用于与架体铰接的延伸杆,延伸杆的外周套设有扭簧,扭簧一端与架体相连,另一端与延伸杆相连。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卷筒的一端设有用于压紧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的端部的压盘以及用于连接压盘与卷筒的螺栓。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压盘的底面上设有两个分别用于与前吊点轮和后吊点轮接触配合的容纳槽,卷筒设有用于容纳前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的起始槽。作为进一步的优化,驱动件的输出端设有主动链轮,卷筒的外端设有从动链轮,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通过链条相连。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前吊点轮的主轴与后吊点轮的主轴高度齐平且前吊点轮的外径与后吊点轮的外径相等。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卷筒位于后吊点轮远离前吊点轮的一侧,且卷筒的顶部向上凸出于后吊点轮的顶部设置。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前吊点轮的周向上分别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钢丝绳的第一容纳槽以及用于容纳第二钢丝绳的第二容纳槽,后吊点轮的周向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二钢丝绳的第三容纳槽。本技术提供的立体升降车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立体升降车库,通过设置在架体两侧的提升组件对载车板进行提升,设置在架体后侧的卷筒上设置了同向设置的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第一钢丝绳通过前吊点轮向下转向,第二钢丝绳通过前吊点轮向后转向,再利用后吊点轮使第二钢丝绳向下转向,实现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分别对载车板前后两侧的提升,采用同向设置的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对应在卷筒上设置同向的槽体,避免了卷筒上设置双向槽体造成的加工困难的问题,同时有效的避免了钢丝绳容易托槽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升降车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立体升降车库下降过程中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调整轮、压绳轮和第二钢丝绳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B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架体;200、载车板;300、提升组件;310、卷筒;311、起始槽;320、第一钢丝绳;330、第二钢丝绳;340、前吊点轮;350、后吊点轮;360、驱动件;361、主动链轮;362、从动链轮;363、链条;370、压盘;371、容纳槽;380、螺栓;500、调整轮;510、压绳轮;511、延伸杆;512、扭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立体升降车库进行说明。立体升降车库,包括架体100、载车板200和分别设置于架体100的上部两侧的两组提升组件300的架体100水平投影为矩形;载车板200,设置于架体100内部且用于承托汽车;两组提升组件300分别包括设置于架体100上的卷筒310、绕设于卷筒310上的第一钢丝绳320、绕设于卷筒310上的第二钢丝绳330、设置于架体100前侧的前吊点轮340、设置于架体100后侧的后吊点轮350以及输出端与卷筒310相连的驱动件360,第一钢丝绳320与第二钢丝绳330在卷筒310上的缠绕方向相同,第一钢丝绳320绕设于前吊点轮340上且下端与载车板200相连,第二钢丝绳330顺次绕设于前吊点轮340和后吊点轮350上且下端与载车板200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本实施例中,提升组件300在架体100的两侧对称设置两组,每组提升组件300上均设有用于提升载车板200前端的第一钢丝绳320以及用于提升载车板200后端的第二钢丝绳330,两组提升组件300实现对载车板200四角处的同步提升。通过在卷筒310上设置同向卷绕的第一钢丝绳320和第二钢丝绳330同时实现对载车板200前后两侧的同步提升。第一钢丝绳320和第二钢丝绳330的端部分别与卷筒310固定连接,并在卷筒310上采用同向卷绕的形式,当卷筒310在驱动件360的驱动下发生转动时,第一钢丝绳320和第二钢丝绳330的下端同时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立体升降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n架体(100),水平投影为矩形;/n载车板(200),设置于所述架体(100)内部且用于承托汽车;/n两组提升组件(300),分别设置于所述架体(100)的上部两侧,分别包括设置于所述架体(100)上的卷筒(310)、绕设于所述卷筒(310)上且向前延伸的第一钢丝绳(320)、绕设于所述卷筒(310)上的第二钢丝绳(330)、设置于所述架体(100)前侧的前吊点轮(340)、设置于所述架体(100)后侧的后吊点轮(350)以及输出端与所述卷筒(310)相连的驱动件(360),所述第一钢丝绳(320)与所述第二钢丝绳(330)在所述卷筒(310)上的缠绕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钢丝绳(320)绕设于所述前吊点轮(340)上方且下端与所述载车板(200)相连,所述第二钢丝绳(330)顺次绕设于所述前吊点轮(340)上方和所述后吊点轮(350)上方且下端与所述载车板(200)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立体升降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100),水平投影为矩形;
载车板(200),设置于所述架体(100)内部且用于承托汽车;
两组提升组件(300),分别设置于所述架体(100)的上部两侧,分别包括设置于所述架体(100)上的卷筒(310)、绕设于所述卷筒(310)上且向前延伸的第一钢丝绳(320)、绕设于所述卷筒(310)上的第二钢丝绳(330)、设置于所述架体(100)前侧的前吊点轮(340)、设置于所述架体(100)后侧的后吊点轮(350)以及输出端与所述卷筒(310)相连的驱动件(360),所述第一钢丝绳(320)与所述第二钢丝绳(330)在所述卷筒(310)上的缠绕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钢丝绳(320)绕设于所述前吊点轮(340)上方且下端与所述载车板(200)相连,所述第二钢丝绳(330)顺次绕设于所述前吊点轮(340)上方和所述后吊点轮(350)上方且下端与所述载车板(200)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升降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升降车库还包括主轴平行于所述卷筒(310)的主轴设置于所述架体(100)上的调整轮(500),所述调整轮(500)位于所述前吊点轮(340)与所述后吊点轮(350)之间且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钢丝绳(330),所述调整轮(500)的外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钢丝绳(330)的第一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升降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00)上还设有位于所述调整轮(500)上方且用于限位所述第二钢丝绳(330)的压绳轮(510),所述压绳轮(510)的主轴平行于所述调整轮(500)的主轴,且所述压绳轮(510)的外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钢丝绳(330)的第二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升降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绳轮(510)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架体(100)铰接的延伸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占峰李秀锋冯宝根冀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扑卡龙智能停车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