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灏专利>正文

一种近海深基坑桩墙合一围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672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海深基坑桩墙合一围护结构,包括:咬合桩组件,其包括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所述第一混凝土板上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第二混凝土板上开设有第二槽体;钢筋混凝土灌装柱,其规则排列在所述咬合桩组件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灌装柱位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板和所述第二混凝土板之间;冠梁,其设置于多个所述钢筋混凝土灌装柱的顶部;混凝土面墙,其设置于多个所述钢筋混凝土灌装柱的后方;固定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板的前后表面;在多个钢筋混凝土灌装柱导入到多个桩孔内时,将咬合桩组件卡合到钢筋混凝土灌装柱的底端外侧,进而限制了多个钢筋混凝土灌装柱的位置,增加了钢筋混凝土灌装柱稳定性。

A pile wall integrated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offshore deep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海深基坑桩墙合一围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桩墙围护结构
,具体为一种近海深基坑桩墙合一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一些地下水位较高,排水、降水实施困难或对环境有不利影响的复杂岩土地层条件下的深基础建筑物,其基坑开挖、支护、地下室施工等问题是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基础工程的正确设计和合理施工是项目的根本保障,近海高水位、复杂岩土地质条件下的深基础结构施工的常规做法是将基坑开挖、岩土支护结构施工与地下室外墙施工分为两个阶段,即临时支护工程与永久结构工程分开实施,只有在有效完成了基坑临时支护体系以后,才在封闭的施工区域内进行地下室基础和外墙的施工,然后回填支护结构与地下室外墙之间的施工间隙,完成整个深基础工程施工,因此施工效率低,且临时支护结构和施工间隙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即告完成使命,不仅浪费人力物力,也浪费了红线内宝贵的用地面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公开专利技术授权号(CN201762710U)一种近海深基坑桩墙合一围护结构包括一排间隔设置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相邻两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之间设有具有较小直径的水泥土桩,该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海深基坑桩墙合一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咬合桩组件(200),其包括第一混凝土板(210)和第二混凝土板(220),所述第一混凝土板(210)上开设有第一槽体(211),所述第二混凝土板(220)上开设有第二槽体(221);/n钢筋混凝土灌装柱(100),其规则排列在所述咬合桩组件(200)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灌装柱(100)位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板(210)和所述第二混凝土板(220)之间;/n冠梁(300),其设置于多个所述钢筋混凝土灌装柱(100)的顶部;/n混凝土面墙(400),其设置于多个所述钢筋混凝土灌装柱(100)的后方;/n固定组件(500),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海深基坑桩墙合一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咬合桩组件(200),其包括第一混凝土板(210)和第二混凝土板(220),所述第一混凝土板(210)上开设有第一槽体(211),所述第二混凝土板(220)上开设有第二槽体(221);
钢筋混凝土灌装柱(100),其规则排列在所述咬合桩组件(200)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灌装柱(100)位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板(210)和所述第二混凝土板(220)之间;
冠梁(300),其设置于多个所述钢筋混凝土灌装柱(100)的顶部;
混凝土面墙(400),其设置于多个所述钢筋混凝土灌装柱(100)的后方;
固定组件(500),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板(210)的前后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海深基坑桩墙合一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板(210)和所述第二混凝土板(220)之间靠近所述钢筋混凝土灌装柱(100)的外侧设置有箍筋(7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近海深基坑桩墙合一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板(210)和所述第二混凝土板(22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灏吴凡程志媛吴日佳黄秉章黄榜彪
申请(专利权)人:刘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