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用防滑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475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速器用防滑泵,属于变容式泵技术领域,其包括泵壳,泵壳的一端安装电机,电机的转轴伸入泵壳内,特征在于:泵壳内设置缸体和挡板,缸体安装在转轴上,缸体上开设有两个以上的液压腔,液压腔中配装有柱塞,柱塞的一端连接弹性体,弹性体的另一端连接在缸体上,柱塞的另一端具有超出缸体一端壁的伸出端,伸出端抵靠在挡板上,液压腔具有连通缸体另一端壁的通液孔;缸体上设置端盖,端盖中开设进液孔和出液通路,出液通路联通出液孔,进液孔和出液通路均能连通通液孔,挡板自进液孔至出液通路呈向缸体方向的倾斜状。此泵利用较大容积的液压腔完成液体的输送,增大泵液量,减少泵送防滑所需液量的时间,提高防滑性能。

A antiskid pump for different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速器用防滑泵
本技术属于变容式泵
,具体涉及一种差速器用防滑泵。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两侧的车轮是由引擎驱动的,为了满足车辆能够顺利转弯,允许两侧的驱动轮具有一定的转速差,通常在两驱动车轮之间配装差速器。差速器的半轴齿轮通过行星齿轮联结在一起,半轴齿轮驱动的半轴联结驱动轮。当汽车在平坦的路面上直线行驶时,行星齿轮只公转而不绕其轴线自转,从而驱动两半轴齿轮以相同的转速旋转;在转弯时,行星齿轮在公转的同时还绕其轴线自转,使得两驱动轮以不同的转速转动。但汽车在条件较差的冰面、雪地等路面上行驶时,一旦出现一侧驱动轮打滑的现象,整车的牵引力就会急剧下降,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于是,人们开始研制液压防滑泵,使其配合差速器形成限滑差速器,能够防止驱动轮打滑。现有的防滑液压泵泵液量较小,工作效率低下,致使前期的防滑性能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差速器用防滑泵,能够提高泵液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差速器用防滑泵,包括泵壳,泵壳的一端安装电机,电机的转轴伸入泵壳内,其特征在于:泵壳内设置缸体和挡板,缸体安装在转轴上,缸体上开设有两个以上的液压腔,液压腔中配装有柱塞,柱塞的一端连接弹性体,弹性体的另一端连接在缸体上,柱塞的另一端具有超出缸体一端壁的伸出端,伸出端抵靠在挡板上,液压腔具有连通缸体另一端壁的通液孔;缸体上设置端盖,端盖中开设进液孔和出液通路,出液通路联通出液孔,进液孔和出液通路均能连通通液孔,挡板自进液孔至出液通路呈向缸体方向的倾斜状。优选的,所述柱塞中开设有储液腔。优选的,所述弹性体为弹簧,弹簧伸入储液腔中连接柱塞。优选的,所述端盖上配装有网架,网架中安装有过滤网,过滤网罩在进液孔上。优选的,所述液压腔绕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挡板为滚动轴承。优选的,所述出液孔开设在缸体的侧壁上。优选的,缸体上配装罩盖,罩盖将出液孔、端盖和网架罩装在罩盖内,罩盖与端盖间形成进液腔,罩盖的端壁上开设进液口,进液口连通进液腔,罩盖的侧壁上开设出液口,出液口与出液孔相连通。优选的,罩盖与缸体间安装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依次位于出液孔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利用缸体上的液压腔中通过弹簧连接配装有柱塞,柱塞的另一端抵靠在倾斜状的挡板上,在缸体转动的过程中造成液压腔的容积变化,从而利用较大容积的液压腔完成液体的输送,增大泵液量,减少泵送防滑所需液量的时间,提高防滑性能。2、由于柱塞中开设有储液腔,能够增大储液量。3、由于端盖上配装有网架,网架中安装有过滤网,过滤网罩在进液孔上,能够对进入缸体内的液体先行过滤,防止在输送液体的过程中杂质造成堵塞现象,减低防滑泵的输送能力,甚至影响其使用寿命。4、由于液压腔绕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能够连续且均匀地输送液体,利于较好地把控泵液量,避免对其受液设备造成较大的液压。5、由于挡板为滚动轴承,能够随同电机的转轴一同转动,避免与柱塞间的滑动摩擦,利于延长防滑泵的使用寿命。6、由于出液孔开设在缸体的侧壁上,一方面能够将进液与出液彻底分开,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缸体的较大体积,便于出液通道的布置。7、由于缸体上配装罩盖,罩盖将出液孔、端盖和网架罩装在罩盖内,罩盖与端盖间形成进液腔,可以利用进液腔对输送中的液体进行缓冲,减少气泡产生,便于保证液体的有效输送量。8、由于罩盖与缸体间安装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依次位于出液孔的两侧,一方面能够实现出液孔与储液腔间的密封隔离,另一方面避免输出液的损失。9、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提高泵液量,提防滑泵的防滑性能,便于在行业内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爆炸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2中B-B剖视图;图4是图2中C-C剖视图;图5是图4中局部I的放大视图;图6是端盖的立体结构图;图7是图6的D向视图;图8是图7中E-E剖视图。图中标记:1、罩盖;2、出液口;3、进液口;4、网架;5、过滤网;6、端盖;7、进液孔;8、第二出液通路;9、通液孔;10、出液孔;11、泵壳;12、电机;13、第一密封圈;14、第二密封圈;15、转轴;16、滚动轴承;17、第一出液通路;18、缸体;19、储液腔;20、液压腔;21、弹簧;22、柱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在泵壳11的一端安装电机12,电机12的转轴15伸入泵壳11内,泵壳11内设置缸体18和滚动轴承16,缸体18安装在转轴15上,缸体18上开设有五个且绕转轴15的周向均匀分布液压腔20,如图5所示,每个液压腔20中配装有柱塞22,柱塞22中开设有储液腔19,弹簧21的一端伸入储液腔19中连接在柱塞22上、另一端连接在缸体18上,柱塞22的另一端具有超出缸体18一端壁的伸出端,伸出端抵靠在滚动轴承16上,液压腔20具有连通缸体18另一端壁的通液孔9;缸体18上设置端盖6,如图6、图7和图8所示,端盖6中开设进液孔7和第一出液通路17,缸体18中开设第二出液通路8,第二出液通路8连接出液孔10,出液孔10开设在缸体18的侧壁上,如此使得第一出液通路17和第二出液通路8共同构成出液通路。进液孔7和出液通路均能连通通液孔9,滚动轴承16自进液孔7至出液通路呈向缸体18方向的倾斜状。为了防止液体中的杂质进入缸体18中,还在端盖6上配装了网架4,网架4中安装有过滤网5,过滤网5罩在进液孔7上。如图1和图2所示,缸体18上还配装了罩盖1,罩盖1将出液孔10、端盖6和网架4罩装在罩盖1内,罩盖1与端盖6间形成进液腔,罩盖1的端壁上开设了进液口3,进液口3连通进液腔,罩盖1的侧壁上开设出液口2,出液口2与出液孔10相连通。罩盖1与缸体18间安装有第一密封圈13和第二密封圈14,第一密封圈13和第二密封圈14依次位于出液孔10的两侧。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液体从罩盖1上的进液口3进入进液腔,在进液腔中得以缓冲后,底部的液体经过过滤网5过滤后进入进液孔7,然后通过通液孔9进入液压腔20中,此时液压腔20中柱塞22刚好被弹簧21推出到最大位置,液压腔20的容积最大;电机12带动缸体18由通液孔9所在的一侧向出液通路所在的另一侧转动的过程中,为后面的液压腔20装液;倾斜放置的滚动轴承16推动推动柱塞22克服弹簧21的弹力退回液压腔20中,液压腔20的容积逐渐减小,其内的液体受压,被压入第一出液通路17,进入第二出液通路8,从出液孔10中排向出液口2中,直至此液压腔20中的柱塞22被推后到最大程度,此液压腔20完成其排液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完成液体的泵送。上述滚动轴承16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的挡板代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速器用防滑泵,包括泵壳,泵壳的一端安装电机,电机的转轴伸入泵壳内,其特征在于:泵壳内设置缸体和挡板,缸体安装在转轴上,缸体上开设有两个以上的液压腔,液压腔中配装有柱塞,柱塞的一端连接弹性体,弹性体的另一端连接在缸体上,柱塞的另一端具有超出缸体一端壁的伸出端,伸出端抵靠在挡板上,液压腔具有连通缸体另一端壁的通液孔;/n缸体上设置端盖,端盖中开设进液孔和出液通路,出液通路联通出液孔,进液孔和出液通路均能连通通液孔,挡板自进液孔至出液通路呈向缸体方向的倾斜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用防滑泵,包括泵壳,泵壳的一端安装电机,电机的转轴伸入泵壳内,其特征在于:泵壳内设置缸体和挡板,缸体安装在转轴上,缸体上开设有两个以上的液压腔,液压腔中配装有柱塞,柱塞的一端连接弹性体,弹性体的另一端连接在缸体上,柱塞的另一端具有超出缸体一端壁的伸出端,伸出端抵靠在挡板上,液压腔具有连通缸体另一端壁的通液孔;
缸体上设置端盖,端盖中开设进液孔和出液通路,出液通路联通出液孔,进液孔和出液通路均能连通通液孔,挡板自进液孔至出液通路呈向缸体方向的倾斜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用防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中开设有储液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用防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弹簧,弹簧伸入储液腔中连接柱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用防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之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展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