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氧化镁插入磁性记忆体应用所用的自由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40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8:29
揭露的磁穿隧接面中,自由层与第一金属氧化物(高介电常数增进层)与第二金属氧化物(穿隧阻障层)分别具有第一界面与第二界面,可产生垂直磁向异性以增加热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簇形成于自由层中,之后通过捕获氧可部分或完全氧化金属簇,以产生额外的自由层/氧化物界面,其可增进垂直磁向异性、提供可接收的电阻×面积值、并维持磁阻比例。在其他实施例中,自由层中连续或不连续的金属层(M)或合金层(MQ)可与捕获的氧反应形成部分氧化的金属层或合金层,其增进垂直磁向异性并维持可接受的电阻×面积值。M系镁、铝、硼、钙、钡、锶、钽、硅、锰、钛、锆、或铪,而Q系过渡金属、硼、碳、或铝。

Inserting magnesium oxide into the free layer used in magnetic memory applica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将氧化镁插入磁性记忆体应用所用的自由层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关于磁性元件,其包含与穿隧阻障层与高介电常数增进层交界的自由层,其中自由层包括簇形式的氧化镁或非化学计量的氧化镁于连续层中,其促进较高的垂直磁向异性、较佳的热稳定性、与较低的切换电流以用于自旋电子应用。
技术介绍
依据硅的互补式金氧半与磁穿隧接面技术的整合,磁阻随机存取记忆体为重要的新兴技术,其可与现存的半导体记忆体如静态随机存取记忆体、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与快闪记忆体强力竞争。此外,自旋转移扭矩的磁化切换技术已揭露于C.Slonczewski发表的Currentdrivenexcitationofmagneticmultilayers”,J.Magn.Magn.Mater.V159,L1-L7(1996),其于千兆位元的规模上可能应用于自旋电子装置如自旋转移扭矩-磁阻随机存取记忆体,因此引起相当大的兴趣。场-磁阻随机存取记忆体与自旋转移扭矩-磁阻随机存取记忆体,均具有穿隧磁阻效应的磁穿隧接面元件,其中层状物堆叠的设置中,两个铁磁层层隔有非磁介电薄层。一铁磁层具有钉扎于第一方向中的磁矩,而另一铁磁层的磁矩可自由旋转至与第一方向平行或反平行的方向。随着磁阻随机存取记忆体单元的尺寸缩小,采用载流线产生的外部磁场切换自由层的磁矩方向的方式产生问题。形成超高密度的磁阻随机存取记忆体的关键之一,为消除半选择的干扰问题以提供强大的磁性切换范围。为了此原因,发展新型装置如自旋转移扭矩-磁阻随机存取记忆体。与现有的磁阻随机存取记忆体相较,自旋转移扭矩-磁阻随机存取记忆体的优点在于可避免相邻单元之间的写入干扰与半选择问题。自旋转换效应来自于铁磁-间隔物-铁磁的多层的自旋相关的电子转换性质。当自旋极化电流在垂直于平面的电流方向越过多层时,入射至铁磁层上的电子自旋角矩,与铁磁层和非磁性间隔物之间的界面附近的铁磁层的磁矩相互作用。通过此作用,电子转换一部分的角矩至铁磁自由层。如此一来,若电流密度够高且多层的尺寸小,则自旋极化电流可切换铁磁自由层的磁化方向。为了在90nm与更小的技术节点看到自旋转移扭矩的磁阻随机存取记忆体,超小的磁穿隧接面元件(又称作奈米磁子)的磁阻比例比需远高于现有的磁阻随机存取记忆体的磁穿隧接面(其采用镍铁的自由层与氧化铝的穿隧阻障层)的磁阻比例。此外,临界电流密度Jc必需低于约106A/cm2以被互补式金氧半电晶体驱动,此互补式金氧半电晶体通常对100nm的单位闸极宽度提供100μA的电流。自旋转移切换所用的临界电流(iC)定义为[(iC++iC-)/2],其通常为几微米安培。举例来说,临界电流密度(Jc,即iC/A)的级数为107A/cm2。诱发自旋转移效应所需的高电流密度,会破坏氧化铝、氧化镁、或类似物组成的穿隧阻障薄层。因此高密度装置如千兆位元规模的自旋转移扭矩-磁阻随机存取记忆体的重要挑战,为改善自旋转移扭矩效率如Eb/iC,其中Eb为图1所示的两个磁性状态之间的能障如下述,而iC为切换两个磁性状态之间所需的临界电流。需要降低自旋转移切换所用的临界电流iC与其临界电流密度Jc将近一个级数,以避免磁穿隧接面装置的电性崩溃,并与用于提供切换电流并选择记忆体单元的下方互补式金氧半电晶体相容。垂直磁向异性的磁穿隧接面为实现自旋转移扭矩-磁阻随机存取记忆体与其他电子自旋装置的组件。较佳的实施方式为采用磁穿隧接面,其穿隧磁阻设置中的钉扎铁磁层与自由铁磁层隔有穿隧氧化物层。如图1所示的面外磁化(即所谓的垂直磁向异性),钉扎层10的磁化方向11指向z轴方向或垂直于膜平面,而自由层20的磁化方向21可自由旋转至正或负z轴方向。穿隧阻障层15形成于自由层与钉扎层之间。自由层与钉扎层的磁化方向可平行或反平行,以建立两种不同的磁化态。通过自由层中的磁化方向,可提供形式通常为“0”或“1”的数位资料的储存方法。当自由层具有垂直于图1的膜平面的磁化方向时,切换磁性元件所需的临界电流(iC)与式(1)所示的垂直向异性场成正比,其中e为电子电荷,α为Gilbert阻尼常数,Ms为自由层的磁化饱和度,h为减少的普朗克常数,g为旋磁比,为切换磁性区域的面外向异性场,而V为自由层的体积。数值Δ=kV/kBT为磁场元件的热稳定性,其中kV为图1的两个磁性状态之间的能障(Eb),kB为波兹曼常数,而T为温度。热稳定性为垂直向异性场的函数,如式(2)所示:磁性元件的垂直向异性场如式(3)所示:其中Ms为饱和磁化度,d为磁性元件的厚度,为垂直方向中的结晶向异性场,而为磁性元件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表面垂直向异性。磁性层的垂直向异性场(不具有强结晶向异性)由形状的向异性场(-4πMs)决定,且在场上几乎无控制。在给定厚度中,较低的饱和磁化度会降低形状向异性与自旋极化的切换电流,但亦降低热稳定性(此为不想要的现象)。如此一来,改善自旋扭矩效率的方法之一为降低自由层体积并增加饱和磁化度。由于自由层必需承受互补金氧半制作方法的必要退火制程时的温度(如400℃),高温需求造成自由层结合耐火材料如钽、钨、或钼以改善热稳定性。不幸的是,这些材料倾向诱导形成死层于自由层中。此外,导入耐火金属会造成磁矩损失,因此通常需增加自由层厚度,但此补偿会降低垂直向异性场与热稳定性,如式(2)与(3)所示。因此需要在改进热稳定性时,仍维持自由层中的高磁化饱和度,并缩小体积的替代方式,以提供垂直磁向异性的磁穿隧接面,其可增进现有装置中的自旋转移扭矩-磁阻随机存取记忆体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题之一为提供磁性元件,其自由层具有较大的面外磁化(如垂直磁向异性)与增进的界面垂直向异性,以改善在400℃下的热稳定性,并维持高磁阻比例及可接受的电阻×面积值。第二主题为提供第一目标的磁性元件的形成方法,其制程流程与互补式金氧半制作方法相容。在一实施例中,提供含有参考层、穿隧阻障层、与自由层的磁穿隧接面以达到这些主题,且自由层具有与第一氧化物层(穿隧阻障层)交界的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二氧化物层(视作高介电常数增进层)交界的第二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高介电常数增进层包括金属氧化物的第一层,与氮化钛的第二层。可视情况省略高介电常数增进辞,使底自旋阀设置中的自由层接触具有最底部的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的盖层,或者使顶自旋阀设置中的自由层形成于具有最上侧的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的晶种层上。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与界面相邻的自由层区主要具有界面垂直向异性,其来自于接触氧化物层以建立主要的垂直磁向异性于自由层中。在一实施例中,形成金属氧化物簇于自由层中,以提供与自由层的额外氧化物界面,可进一步增进垂直磁向异性。金属氧化簇不形成连续层,因此磁穿隧接面所用的电阻×面积值可维持在可接受的等级。在一实施例中,金属氧化物簇的形成方法为先自XM靶材溅镀沉积金属(M)簇,其中金属M为镁、铝、硼、钙、钡、锶、钽、硅、锰、钛、锆、或铪,而X为磁性金属或合金如Co、Fe、CoFe、CoFeB、CoB、FeB、或上述的合金。在其他实施例中,溅镀XMQ靶材以形成金属合金MQ簇于自由层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性元件,包括:/n(a)一穿隧阻障层,系一第一金属氧化物层;/n(b)一高介电常数增进层或一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以及/n(c)一自由层,具有一第一表面以与所述穿隧阻障层形成一第一界面,具有一第二表面以与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或所述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形成一第二界面,并包括多个金属氧化物簇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其中所述多个金属氧化物簇的每一者与所述自由层形成一界面,以增进所述自由层中的垂直磁向异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17 US 15/461,7791.一种磁性元件,包括:
(a)一穿隧阻障层,系一第一金属氧化物层;
(b)一高介电常数增进层或一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以及
(c)一自由层,具有一第一表面以与所述穿隧阻障层形成一第一界面,具有一第二表面以与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或所述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形成一第二界面,并包括多个金属氧化物簇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其中所述多个金属氧化物簇的每一者与所述自由层形成一界面,以增进所述自由层中的垂直磁向异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穿隧阻障层、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与所述金属氧化物蔟包括氧化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多个金属氧化物簇具有化学计量的氧化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多个金属氧化物簇具有非化学计量的氧化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自由层的厚度为约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自由层为钴、铁、钴铁、硼化钴铁、硼化钴、硼化铁、钴铁镍、与硼化钴铁镍的一或多者的单层或多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自由层包括具有固有垂直磁向异性的高结晶向异性能量常数的材料,其为Heusler合金、有序L10或L11的材料、或稀土合金,Heusler合金系Ni2MnZ、Pd2MnZ、Co2MnZ、Fe2MnZ、Co2FeZ、Mn3Ge、或Mn2Ga,其中Z为Si、Ge、Al、Ga、In、Sn、或Sb,有序L10或L11的材料的组成为MnAl、MnGa、或RT,其中R系Rh、Pd、Pt、Ir、或上述的合金,而T系Fe、Co、Ni、或上述的合金,而稀土合金的组成为TbFeCo、GdCoFe、FeNdB、或SmCo。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更包括一晶种层形成于一基板上、一参考层位于所述晶种层上、以及最上侧的一盖层,以得所述晶种层/所述参考层/所述穿隧阻障层/所述自由层/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所述盖层的设置,或所述晶种层/所述参考层/所述穿隧阻障层/所述自由层/所述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所述盖层的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更包括一晶种层形成于一基板上、一参考层位于所述穿隧阻障层上、以及一盖层位于所述参考层上,以得所述晶种层/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所述自由层/所述穿隧阻障层/所述参考层/所述盖层的设置,或者所述晶种层/所述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所述自由层/所述穿隧阻障层/所述参考层/所述盖层的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为含有一或多个氧化物的单层或积层,氧化物系氧化镁、氧化硅、钛酸锶、钛酸钡、钛酸钙、氧化镧铝、氧化锰、氧化钒、氧化铝、氧化钛、或氧化铪,且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的电阻×面积值小于所述穿隧阻障层的电阻×面积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为氮化钛,或者包含组成为氧化镁、氧化硅、钛酸锶、钛酸钡、钛酸钙、氧化镧铝、氧化锰、氧化钒、氧化铝、氧化钛、或氧化铪的第一层与氮化钛的第二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簇包括元素M或包括元素M与元素Q,其中元素M与元素Q不同,元素M系镁、铝、硼、钙、钡、锶、钽、硅、锰、钛、锆、铪,而元素Q系硼、碳、铝、或过渡金属。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自由层、所述穿隧阻障层、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与所述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为磁阻随机存取记忆体、自旋转移扭矩-磁阻随机存取记忆体、或另一自旋电子装置的部分,且另一自旋电子装置为自旋扭矩振荡器、自旋霍尔效应装置、磁感测器、或生物感测器。


14.一种磁性元件,包括:
(a)一穿隧阻障层,其为一第一金属氧化物层;
(b)一高介电常数增进层或一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以及
(c)一复合自由层,具有一第一自由层/一金属层M/一第二自由层的设置或者所述第一自由层/一合金层MQ/所述第二自由层的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自由层与所述穿隧阻障层形成一第一界面,所述第二自由层与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或所述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形成一第二界面,且所述金属层M与所述合金层MQ在形成磁性元件时捕获氧,以部分氧化成非化学计量的氧化态,进而增进所述复合自由层中的垂直磁向异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M系镁、铝、硼、钙、钡、锶、钽、硅、锰、钛、锆、或铪,而Q系硼、碳、铝、或过渡金属,且M与Q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一自由层与所述第二自由层包括Co、Fe、CoFe、CoFeB、CoB、FeB、CoFeNi、与CoFeNiB的一或多者或具有固有垂直磁向异性的高结晶向异性能量常数材料,其为Heusler合金、有序L10或L11的材料、或稀土合金,Heusler合金系Ni2MnZ、Pd2MnZ、Co2MnZ、Fe2MnZ、Co2FeZ、Mn3Ge、或Mn2Ga,其中Z为Si、Ge、Al、Ga、In、Sn、或Sb,有序L10或L11的材料的组成为MnAl、MnGa、或RT,其中R系Rh、Pd、Pt、Ir、或上述的合金,而T系Fe、Co、Ni、或上述的合金,而稀土合金的组成为TbFeCo、GdCoFe、FeNdB、或SmCo。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复合自由层更包括一第二金属层或一第二合金层以邻接所述第二自由层,以及一第三自由层以接触所述第二金属层或所述第二合金层,以提供所述第一自由层/所述金属层M/所述第二自由层/所述第二合金层/所述第三自由层的设置、所述第一自由层/所述合金层MQ/所述第二自由层/所述第二合金层/所述第三自由层的设置、或所述第一自由层/所述合金层MQ/所述第二自由层/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三自由层的设置,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层的金属系M,而所述第二合金层的合金系MQ。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与所述介电常数增进层或所述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交界者为所述第三自由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三自由层包含Co、Fe、CoFe、CoFeB、CoB、FeB、CoFeNi、与CoFeNiB的一或多者、Heusler合金、有序L10或L11的材料、或稀土合金,Heusler合金系Ni2MnZ、Pd2MnZ、Co2MnZ、Fe2MnZ、Co2FeZ、Mn3Ge、或Mn2Ga,其中Z为Si、Ge、Al、Ga、In、Sn、或Sb,有序L10或L11的材料的组成为MnAl、MnGa、或RT,其中R系Rh、Pd、Pt、Ir、或上述的合金,而T系Fe、Co、Ni、或上述的合金,而稀土合金的组成为TbFeCo、GdCoFe、FeNdB、或SmCo。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或所述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与所述第二自由层形成所述第二界面,且更包含一晶种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一参考层位于所述晶种层上、以及最上侧的一盖层,以得所述晶种层/所述参考层/所述穿隧阻障层/所述复合自由层/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所述盖层的设置,或者所述晶种层/所述参考层/所述穿隧阻障层/所述复合自由层/所述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所述盖层的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或所述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与所述第二自由层形成所述第二界面,且更包含一晶种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一参考层位于所述穿隧阻障层上、以及一盖层位于所述参考层上,以得所述晶种层/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所述复合自由层/所述穿隧阻障层/所述参考层/所述盖层的设置,或者所述晶种层/所述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所述复合自由层/所述穿隧阻障层/所述参考层/所述盖层的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或所述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与所述第二自由层形成所述第二界面,且更包含一晶种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一参考层位于所述晶种层上、以及最上侧的一盖层,以得所述晶种层/所述参考层/所述穿隧阻障层/所述复合自由层/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所述盖层的设置,或者所述晶种层/所述参考层/所述穿隧阻障层/所述复合自由层/所述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所述盖层的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或所述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与所述第二自由层形成所述第二界面,且更包含一晶种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一参考层位于所述穿隧阻障层上、以及一盖层位于所述参考层上,以得所述晶种层/所述高介电常数增进层/所述复合自由层/所述穿隧阻障层/所述参考层/所述盖层的设置,或者所述晶种层/所述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所述复合自由层/所述穿隧阻障层/所述参考层/所述盖层的设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复合自由层更包括一第三金属层形成于所述第三自由层上,以及一第四自由层形成于所述第三金属层上,其中所述第三金属层的组成具有金属M或合金MQ。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复合自由层更包括一第四金属层形成于所述第四自由层上,以及一第五自由层形成于所述第四金属层上,其中所述第四金属层的组成具有金属M或合金MQ。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第四自由层与所述第五自由层各自包含Co、Fe、CoFe、CoFeB、CoB、FeB、CoFeNi、与CoFeNiB的一或多者、Heusler合金、有序L10或L11的材料、或稀土合金,Heusler合金系Ni2MnZ、Pd2MnZ、Co2MnZ、Fe2MnZ、Co2FeZ、Mn3Ge、或Mn2Ga,其中Z为Si、Ge、Al、Ga、In、Sn、或Sb,有序L10或L11的材料的组成为MnAl、MnGa、或RT,其中R系Rh、Pd、Pt、Ir、或上述的合金,而T系Fe、Co、Ni、或上述的合金,而稀土合金的组成为TbFeCo、GdCoFe、FeNdB、或SmCo。


27.一种磁性元件的形成方法,且所述磁性元件在一自由层与一第一氧化物层之间的一第一界面以及在所述自由层接触形成于所述自由层中的多个金属氧化物簇的多个界面具有界面的垂直向异性,而所述形成方法包括:
(a)提供所述第一氧化物层或一第一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于一基板上;
(b)沉积具有多个金属簇于其中的所述自由层于所述第一氧化物层或所述第一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上;
(c)沉积一第二氧化物层或一第二非磁性金属层或合金层于所述自由层远离所述第一氧化物层或所述第一非磁性金属或合金层的上表面上;以及
(d)进行一退火步骤,使一或多个步骤(b)、(c)、与(d)时的所述多个金属簇自所述磁性元件中的一或多层捕获氧,并与捕获的氧反应形成所述多个金属氧化物簇,其与所述自由层的多个部分交界,以增进所述自由层中的垂直磁向异性。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磁性元件的形成方法,其中所述自由层的厚度为约至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磁性元件的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多个金属氧化物簇具有化学计量或非化学计量的氧化态。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磁性元件的形成方法,其中所述自由层系Co、Fe、CoFe、CoFeB、CoB、FeB、CoFeNi、与CoFeNiB的一或多者的单层或多层。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磁性元件的形成方法,其中所述自由层包括具有固有垂直磁向异性的高结晶向异性能量常数材料,其为Heusler合金、有序L10或L11的材料、或稀土合金,Heusler合金系Ni2MnZ、Pd2MnZ、Co2MnZ、Fe2MnZ、Co2FeZ、Mn3Ge、或Mn2Ga,其中Z为Si、Ge、Al、Ga、In、Sn、或Sb,有序L10或L11的材料的组成为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地·玛丽·艾维塔真杰诺童儒颖王柏刚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