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带有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技术

技术编号:2356399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8:25
同轴电缆(2,30)具备:中心导体层(4);绝缘体层(6),其覆从四周盖中心导体层;外部导体层(8),其从四周覆盖绝缘体层;隔离层(10)(32),其从四周覆盖外部导体层;电波吸收树脂层(12),其覆盖隔离层从四周;以及外皮(14),其覆盖电波吸收树脂层四周,电波吸收树脂层(12)由在树脂中混合了磁性体得到的材料形成,隔离层(10,32)是在外部导体层从四周将带状的部件卷绕得无间隙重叠而形成的。

Coaxial cab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coaxial connector with coaxial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同轴电缆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带有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同轴电缆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带有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用于传送高频信号等的同轴电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同轴电缆从中心侧起,依次具备中心导体层、绝缘体层、外部导体层、外皮。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60-10026号公报另一方面,在同轴电缆的领域中由同轴电缆得到的高频信号的传送性能(传送损失特性)受到重视。包含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同轴电缆在内,要求开发出能够抑制高频信号的传送损失特性的劣化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如下的同轴电缆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带有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能够抑制高频信号的传送损失特性的劣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同轴电缆具备:中心导体层;绝缘体层,其从四周覆盖上述中心导体层;外部导体层,其从四周覆盖上述绝缘体层;隔离层,其从四周覆盖上述外部导体层;电波吸收树脂层,其从四周覆盖上述隔离层;以及外皮,其从四周覆盖上述电波吸收树脂层,上述电波吸收树脂层由在树脂中混合了磁性体得到的材料形成,上述隔离层是在上述外部导体层四周将带状的部件卷绕得无间隙重叠而形成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带有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具备:上述同轴电缆;内部端子,其与上述同轴电缆的上述中心导体部连接;外部端子,其与上述同轴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部连接;以及绝缘性部件,其配置在上述内部端子与上述外部端子之间,该带有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经由上述内部端子和上述外部端子而与对方连接器连接。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的步骤:准备中间体,该中间体具备中心导体层、从四周覆盖上述中心导体层的绝缘体层、以及从四周覆盖上述绝缘体层的外部导体层;形成隔离层,通过在上述中间体四周将带状的部件卷绕得无间隙重叠而形成从四周覆盖上述外部导体层的隔离层;形成电波吸收树脂层,通过在形成有上述隔离层的上述中间体四周,对在树脂中混合了磁性体得到的材料进行挤出成形,而形成从四周覆盖上述隔离层的电波吸收树脂层;以及形成外皮,从四周覆盖上述电波吸收树脂层地形成外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同轴电缆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带有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能够抑制信号的传送损失特性的劣化。附图说明图1A是实施方式1的同轴电缆的纵剖视图。图1B是实施方式1的同轴电缆的立体图。图2是连接有实施方式1的同轴电缆的带有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同轴连接器和同轴电缆(连接前)的分解立体图。图4A是包含实施方式1的隔离层的同轴电缆的立体图。图4B是图4A的B部放大图。图5是隔离层和外部导体层的展开图。图6A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的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6B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的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6C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的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6D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的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6E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的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6F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的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7A是包含实施方式2的隔离层的同轴电缆的立体图。图7B是图7A的D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同轴电缆,具备:中心导体层;绝缘体层,其从四周覆盖上述中心导体层;外部导体层,其从四周覆盖上述绝缘体层;隔离层,其从四周覆盖上述外部导体层;电波吸收树脂层,其从四周覆盖上述隔离层;以及外皮,其从四周覆盖上述电波吸收树脂层,上述电波吸收树脂层由在树脂中混合了磁性体得到的材料形成,上述隔离层是在上述外部导体层四周将带状的部件卷绕得无间隙重叠而形成的。根据这样的结构,由在树脂中混合了磁性体得到的材料,形成电波吸收树脂层,由此能够提高针对外部电波的屏蔽性,能够抑制由同轴电缆形成的信号的传送损失特性的劣化。另外,通过将带状的部件卷绕得无间隙重叠而形成电波吸收树脂层与外部导体层之间的隔离层,能够防止构成电波吸收树脂层的材料即磁性体流入外部导体层的内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由同轴电缆形成的信号的传送损失特性的劣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提供如下第1方式所记载的同轴电缆,上述隔离层是将上述带状的部件朝向同轴电缆的轴向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方法形成隔离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式,提供如下第1方式所记载的同轴电缆,上述隔离层是将上述带状的部件的长边与上述同轴电缆的轴向平行地将上述带状的部件沿上述同轴电缆的周向卷绕而形成的。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方法形成隔离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式,提供如下第1方式至第3方式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同轴电缆,构成上述隔离层的上述带状的部件为PET膜。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廉价地形成隔离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式,提供如下第1方式至第4方式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同轴电缆,构成上述隔离层的上述带状的部件包含磁性体。根据这样的结构,不仅电波吸收树脂层具有电波吸收的功能,而且隔离层也能够具有电波吸收的功能,能够进一步抑制由同轴电缆形成的信号的传送损失特性的劣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式,提供如下第1方式至第5方式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同轴电缆,在形成上述电波吸收树脂层的上述材料中,上述树脂为聚氨酯系树脂,上述磁性体为铁氧体。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用通用的材料,能够减少生产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式,提供带有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具备:上述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同轴电缆;内部端子,其与上述同轴电缆的上述中心导体层连接;外部端子,其与上述同轴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层连接;以及绝缘性部件,其配置在上述内部端子与上述外部端子之间,该带有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经由上述内部端子和上述外部端子而与对方连接器连接。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用抑制信号的传送损失特性的劣化的同轴电缆,能够抑制由带有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形成的信号的传送损失特性的劣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8方式,提供一种同轴电缆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的步骤:准备中间体,该中间体具备中心导体层、从四周覆盖上述中心导体层的绝缘体层、以及从四周覆盖上述绝缘体层的外部导体层;形成隔离层,通过在上述中间体四周将带状的部件卷绕得无间隙重叠而形成从四周覆盖上述外部导体层的隔离层;形成电波吸收树脂层,通过在形成有上述隔离层的上述中间体四周,对在树脂中混合了磁性体得到的材料进行挤出成形,而形成从四周覆盖上述隔离层的电波吸收树脂层;以及形成外皮,从四周覆盖上述电波吸收树脂层地形成外皮。根据这样的方法,由在树脂中混合了磁性体得到的材料,形成电波吸收树脂层,由此能够提高针对外部电波的屏蔽性,能够抑制由同轴电缆形成的信号的传送损失特性的劣化。另外,通过将带状的部件卷绕得无间隙重叠而形成电波吸收树脂层与外部导体层之间的隔离层,能够防止构成电波吸收树脂层的材料即磁性体流入外部导体层的内部。由此,能够抑制由同轴电缆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电缆,其具备:/n中心导体层;/n绝缘体层,其从四周覆盖所述中心导体层;/n外部导体层,其从四周覆盖所述绝缘体层;/n隔离层,其从四周覆盖所述外部导体层;/n电波吸收树脂层,其从四周覆盖所述隔离层;以及/n外皮,其从四周覆盖所述电波吸收树脂层,/n所述电波吸收树脂层由在树脂中混合了磁性体得到的材料形成,/n所述隔离层是在所述外部导体层四周将带状的部件卷绕得无间隙重叠而形成的。/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25 JP 2017-1433451.一种同轴电缆,其具备:
中心导体层;
绝缘体层,其从四周覆盖所述中心导体层;
外部导体层,其从四周覆盖所述绝缘体层;
隔离层,其从四周覆盖所述外部导体层;
电波吸收树脂层,其从四周覆盖所述隔离层;以及
外皮,其从四周覆盖所述电波吸收树脂层,
所述电波吸收树脂层由在树脂中混合了磁性体得到的材料形成,
所述隔离层是在所述外部导体层四周将带状的部件卷绕得无间隙重叠而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其中,
所述隔离层是将所述带状的部件朝向所述同轴电缆的轴向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其中,
所述隔离层是将所述带状的部件的长边与所述同轴电缆的轴向平行地将所述带状的部件沿所述同轴电缆的周向卷绕而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电缆,其中,
构成所述隔离层的所述带状的部件为PET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电缆,其中,
构成所述隔离层的所述带状的部件包含磁性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电缆,其中,
在形成所述电波吸收树脂层的所述材料中,所述树脂为聚氨酯系树脂,所述磁性体为铁氧体。


7.一种带有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其具备:
所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电缆;
内部端子,其与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层连接;
外部端子,其与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外部导体层连接;以及
绝缘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内部端子与所述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冰见佳弘冈田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