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0937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设置于连接器壳体内的功率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及柔性板,功率接触件U形面下安装有弹性件使功率接触件在连接器壳体内可以浮动;柔性板通过分隔槽被分为用于和功率接触件焊接的第一柔性板及用于和信号接触件焊接的第二柔性板,第一柔性板上设置有变形补偿机构用于实现功率接触件的有效浮动;连接器没有对插时功率接触件的U形面高于信号接触件接触面;连接器与插合端对插时,功率接触件先于信号接触件与插合端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功率接触件可以在定位槽内浮动从而实现与对插端插合时功率接触件先于信号接触件与对插端接触,满足了电动汽车中大电流、大电压连接器的应用要求,提高了电动汽车连接器的安全性。

A floating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动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动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步发展,在传统高压连接器应用基础上,越来越多种形式的连接器被应用于电动汽车内部设备技术上,例如印制板型连接器。然而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内部连接器应用电流、电压较大,为保证人身及车辆安全,对于大电压、大电流连接器,多数设计有信号控制功能,通过低压小电流信号控制功率接触件的通断,此种情况下势必要求连接器内部功率接触件、信号接触件依次呈先后顺序与对插端进行接触导通。而目前针对在电动汽车上应用的印制板连接器,在引脚焊接后,连接器内部的接触件就实现了固定,造成连接器内接触件无法实现浮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浮动连接器,通过在连接器壳体内置弹性件实现功率接触件的浮动,同时在与功率接触件相连的第一柔性板上设置变形补偿机构用于给功率接触件的浮动提供一定的补偿形变实现功率接触件的有效浮动,从而实现对插端与印制板连接器对插时先与功率接触件接触后与信号接触件接触,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能可靠,可选性强等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浮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设置于连接器壳体内的功率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以及与功率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焊接的柔性板,所述的功率接触件呈U型,其两个侧面分别安装于连接器壳体内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中,第一定位槽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台用于和功率接触件上的第二定位台配合对功率接触件进行限位,功率接触件的U形面下安装有弹性件使功率接触件在连接器壳体内可以浮动;信号接触件强装于连接器壳体内;所述的柔性板上设置有分隔槽将柔性板分为用于和功率接触件焊接的第一柔性板及用于和信号接触件焊接的第二柔性板,第一柔性板和第二柔性板的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分隔槽分开;第一柔性板上还设置有变形补偿机构用于在功率接触件浮动时提供一定的补偿形变实现功率接触件的有效浮动;浮动连接器没有对插时,在弹性件作用下,功率接触件的U形面高于信号接触件的接触面;浮动连接器与插合端对插时,功率接触件先于信号接触件与插合端接触。进一步地,第一柔性板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孔用于和功率接触件焊接,第二柔性板上设置有第二焊接孔用于和信号接触件焊接。进一步地,第一柔性板和第二柔性板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分别用于和连接器壳体上的第一引导柱和第二引导柱配合起导向作用。更进一步地,第一导向孔与第一引导柱数量相等且对应设置,第二导向孔与第二引导柱数量相等且对应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引导柱比第二引导柱长。进一步地,所述的变形补偿机构为半圆形或弧形且与第一柔性板为一体的凹槽,凹槽向浮动连接器与插合端对插时功率接触件移动的方向凹陷。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浮动连接器通过在功率接触件的U形面下设置弹性件使功率接触件可以在定位槽内浮动从而实现与对插端插合时功率接触件先于信号接触件与对插端接触。在对插时由于与功率接触件焊接的第一柔性板上设置有变形补偿机构且第一柔性板和第二柔性板的焊接端通过分隔槽分开,使功率接触件和第一柔性板在浮动过程中不会对信号接触件的焊接引脚产生影响。本专利技术满足了电动汽车中大电流、大电压连接器的应用要求,提高了电动汽车连接器的安全性,保证了人身及车辆安全,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于广泛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浮动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功率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功率接触件安装在连接器壳体中的示意图。图6是功率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安装在连接器壳体中的示意图。图7是柔性板的结构示意图。【元件及符号说明】:1-连接器壳体,2-功率接触件,3-信号接触件,4-柔性板,5-第一定位槽,6-第二定位槽,7-弹性件,8-安装槽,9-第一侧面,10-第二侧面,11-U形面,12-第一定位台,13-第二定位台,14-分隔槽,15-第一柔性板,16-第二柔性板,17-第一焊接孔,18-第二焊接孔,19-第一导向孔,20-第二导向孔,21-第一引导柱,22-第二引导柱,23-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效果,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浮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1、设置于连接器壳体内的功率接触件2和信号接触件3以及与功率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焊接的柔性板4等。连接器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安装功率接触件的第一定位槽5和第二定位槽6及用于安装弹性件7的安装槽8,安装槽位于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之间,功率接触件呈U型,包括第一侧面9、第二侧面10及位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U形面11,其第一侧面9安装在第一定位槽5中,第二侧面10安装在第二定位槽6中。第一定位槽5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台12用于和功率接触件上的第二定位台13配合起到对功率接触件限位的作用。弹性件7安装于安装槽中位于功率接触件的两个侧面之间,其一端顶住安装槽底部,另一端顶住功率接触件的U形面。所述的信号接触件3强装于连接器壳体内。如图7所示,柔性板4上设置有分隔槽14将柔性板分为用于和功率接触件焊接的第一柔性板15及用于和信号接触件焊接的第二柔性板16,第一柔性板与第二柔性板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分隔槽14分开。第一柔性板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孔17用于和功率接触件焊接,第二柔性板上设置有第二焊接孔18用于和信号接触件焊接。第一柔性板上还设置有变形补偿机构用于在功率接触件浮动时给与该功率接触件焊接的第一柔性板提供一定的补偿形变从而实现功率接触件的有效浮动。第一柔性板和第二柔性板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孔19和第二导向孔20分别用于和连接器壳体上的第一引导柱21和第二引导柱22配合起到导向作用。第一导向孔与第一引导柱数量相等且对应设置,第二导向孔与第二引导柱数量相等且对应设置。如图5所示,弹性件、功率接触件、信号接触件安装到位后,弹性件一端顶住功率接触件的U形面,由于功率接触件的第二定位台被连接器壳体中第一定位槽底部的第一定位台限位从而使功率接触件装配在连接器壳体内。连接器没有对插时,在弹性件作用下,功率接触件的U形面高于信号接触件的接触面,如图2所示。柔性板与接触件焊接时先通过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分别与连接器壳体上的第一引导柱和第二引导柱配合将柔性板安装到连接器壳体底部,然后将功率接触件、信号接触件分别通过第一焊接孔和第二焊接孔焊接到柔性板上。由于第一柔性板和第二柔性板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且信号接触件强装固定于连接器壳体内,信号接触件与第二柔性板焊接后便实现对整个柔性板位置的相对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浮动连接器与插合端对插时,由于功率接触件的U形面高于信号接触件的接触面从而使功率接触件先于信号接触件与插合端进行接触。在进一步对插过程中,功率接触件在插合力作用下压缩弹性件在浮动连接器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内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设置于连接器壳体内的功率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以及与功率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焊接的柔性板,其特征在于功率接触件呈U型,其两个侧面分别安装于连接器壳体内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中,第一定位槽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台用于和功率接触件上的第二定位台配合对功率接触件进行限位,功率接触件的U形面下安装有弹性件使功率接触件在连接器壳体内可以浮动;信号接触件强装于连接器壳体内;所述的柔性板上设置有分隔槽将柔性板分为用于和功率接触件焊接的第一柔性板及用于和信号接触件焊接的第二柔性板,第一柔性板和第二柔性板的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分隔槽分开;第一柔性板上还设置有变形补偿机构用于在功率接触件浮动时提供一定的补偿形变实现功率接触件的有效浮动;/n浮动连接器没有对插时,在弹性件作用下,功率接触件的U形面高于信号接触件的接触面;/n浮动连接器与插合端对插时,功率接触件先于信号接触件与插合端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设置于连接器壳体内的功率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以及与功率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焊接的柔性板,其特征在于功率接触件呈U型,其两个侧面分别安装于连接器壳体内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中,第一定位槽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台用于和功率接触件上的第二定位台配合对功率接触件进行限位,功率接触件的U形面下安装有弹性件使功率接触件在连接器壳体内可以浮动;信号接触件强装于连接器壳体内;所述的柔性板上设置有分隔槽将柔性板分为用于和功率接触件焊接的第一柔性板及用于和信号接触件焊接的第二柔性板,第一柔性板和第二柔性板的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分隔槽分开;第一柔性板上还设置有变形补偿机构用于在功率接触件浮动时提供一定的补偿形变实现功率接触件的有效浮动;
浮动连接器没有对插时,在弹性件作用下,功率接触件的U形面高于信号接触件的接触面;
浮动连接器与插合端对插时,功率接触件先于信号接触件与插合端接触。


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棒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