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570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具有ABA三层结构,其中A层为支撑层,B层为反射层,所述反射膜在90℃‑130℃温度下的拉伸强度大于等于50Mpa,且断裂伸长率大于等于40%。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Reflection film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膜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LCDpanel)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的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主要由光源、灯罩、反射膜、导光板、扩散板、增亮膜及外框等组件组装而成。目前,背光模组为人工组装,效率低且成本高。其中由于传统的反射膜,膜片薄且脆,膜片放置位置稍有误差将影响显示画面效果,不利于背光模组自动化组装。因此,亟需一种可自动化组装的反射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化组装的反射膜。一种反射膜,所述反射膜包括具有ABA三层结构,其中A层为支撑层,B层为反射层,所述反射膜在90℃-130℃温度下的拉伸强度大于等于50Mpa,且断裂伸长率大于等于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反射膜在90℃-130℃温度下的拉伸强度大于等于50Mpa,且断裂伸长率大于等于40%。因此,所述反射膜具有优异的可塑性,其可设计成特殊的形状以配合光源使用。相对于现有的反射膜可塑性差而需人工手动将反射膜折成目标特别形状而言,本申请所述反射膜可直接做成所需目标形状,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自动化,同时提高光源利用率、组装效率,改善显示效果,提升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上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分别提供第一混合物以及第二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加入挤出机,再通过三层共挤方法得到三层结构的预制膜,其中所述预制膜中位于中间的反射层的材料为所述第二混合物,位于上下层的支撑层的材料为所述第一混合物;以及拉伸定型,得到所述反射膜。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1表示反射层;12及13表示支撑层;111表示不相容树脂;112表示泡孔;113表示第二无机粒子;121表示第一无机粒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射膜,所述反射膜包括ABA三层结构,其中A层为支撑层12/13,B层为反射层11。所述反射膜在90℃-130℃温度下的拉伸强度大于等于50Mpa,且断裂伸长率大于等于40%。因而,所述反射膜具有可塑性,可被加工成各种形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温度条件,是指在90℃-130℃温度中的任意一个测试温度下,其性能满足即可,而无需在此范围的所有测试温度下均满足上述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条件。基于膜的变形率在可控范围内的考虑,优选的,所述反射膜在90℃-105℃温度下的纵向热收缩率(MD)小于等于0.5%,横向热收缩率(TD)小于等于0.2%。所述支撑层12/13的材料包括第一聚酯树脂、第一无机粒子121以及增韧树脂。所述第一聚酯树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无机粒子121包括碳酸钙、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硫酸钡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韧树脂赋予所述反射膜韧性,而可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所述增韧树脂为马来酸酐(MAH)接枝的聚乙烯、马来酸酐(MAH)接枝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的聚烯烃弹性体(POE)中的一种。所述MAH接枝的聚乙烯可为MAH)接枝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者MAH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DPE)。所述支撑层12/13中所述第一聚酯树脂所占的质量分数为97%-98.9%。所述第一无机粒子121所占的质量分数为1%。所述增韧树脂所占的质量分数为0.1%-2%。选择的理由为:为了保证更为优异的的增韧效果,所述增韧树脂的质量分数不低于0.1%。而考虑到添加量过高,增韧剂效果有一定的饱和性,达到饱和之后,添加量提高增韧效果改善不明显,而且过高的增韧剂会降低反射膜的反射率,所述增韧树脂的质量分数不大于2%。优选的,所述支撑层12/13中所述第一聚酯树脂所占的质量分数为97.5%-98.5%;所述第一无机粒子121所占的质量分数为1%;所述增韧树脂所占的质量分数为0.5%-1.5%。所述反射层11中分布有多个均匀的泡孔112。所述反射层11的材料包括第二聚酯树脂、第二无机粒子和不相容树脂。所述第二聚酯树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不相容树脂是指与所述第二聚酯树脂不相容的树脂,包括聚烯烃类树脂。由于所述不相容树脂与所述第二聚酯树脂不相容,因此能够在拉伸过程中在所述不相容树脂的周围产生空隙,从而在所述反射层11中形成所述泡孔112。此时,可认为所述不相容树脂111基本位于所述泡孔112的中心。为了便于所述泡孔112的形成,所述不相容树脂111优选为临界表面张力小的聚丙烯、聚甲基戊烯、环烯烃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不相容树脂111的粒径不做限定,优选为0.2微米-0.3微米。所述泡孔112的存在能够提高所述反射膜的反射率。所述泡孔112的孔径不做限定,优选为0.3微米-5微米。所述第二无机粒子包括二氧化钛、硫酸钡、碳酸钙、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二无机粒子为二氧化钛,这是因为二氧化钛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稳定性好,折射率高,遮蔽性好,能提供更高的反射率。所述反射膜的厚度不足限定,优选的,所述反射膜的厚度为100微米-300微米。本专利技术还一种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提供第一混合物以及第二混合物;S2,将所述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加入挤出机,再通过三层共挤方法得到三层结构的预制膜,其中所述预制膜中位于中间的反射层11的材料为所述第二混合物,位于上下层的支撑层12/13的材料为所述第一混合物;以及S3,拉伸定型,得到所述反射膜,其中得到的反射膜。在步骤S1中,所述第一混合物包括第一聚酯树脂、第一无机粒子以及增韧树脂。所述第二混合物包括第二聚酯树脂、第二无机粒子以及不相容树脂。具体成分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可通过双螺杆混炼造粒,即形成第一混合物颗粒以及第二混合物颗粒。为了较好的混匀各组分,所述第一聚酯树脂及第二聚酯树脂的特性粘度为0.65dL/g-0.75dL/g。在步骤S2中,可通过三层共挤熔融塑化、流延铸片,形成具有三层结构的预制膜。在步骤S3中,将所述预制膜进行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型,得到所述反射膜。其中,在拉伸过程中,纵向拉伸比和横向拉伸比控制在3.0-3.60之间。优选的,纵向拉伸比和横向拉伸比控制在3.3。最后,将所述反射膜收卷、包装即可。以下将通过各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反射膜以及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实施例1一种反射膜,具有ABA三层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具有ABA三层结构,其中A层为支撑层,B层为反射层,所述反射膜在90℃-130℃温度下的拉伸强度大于等于50Mpa,且断裂伸长率大于等于4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具有ABA三层结构,其中A层为支撑层,B层为反射层,所述反射膜在90℃-130℃温度下的拉伸强度大于等于50Mpa,且断裂伸长率大于等于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在90℃-105℃温度下的纵向热收缩率小于等于0.5%,横向热收缩率小于等于0.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材料包括第一聚酯树脂、第一无机粒子以及增韧树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酯树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无机粒子包括碳酸钙、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硫酸钡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韧树脂为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烯烃弹性体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中所述第一聚酯树脂所占的质量分数为97%-98.9%,所述第一无机粒子所占的质量分数为1%,所述增韧树脂所占的质量分数为0.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的材料包括第二聚酯树脂、第二无机粒子和不相容树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酯树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聚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亚东杨承翰刘海波朱正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