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包芯线生产用筒纱退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515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3:38
一种适用于包芯线生产用筒纱退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半球形退绕盘、连接杆;所述把手与半球形退绕盘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与半球形退绕盘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下端设置强磁铁;本发明专利技术上设置把手,使得本装置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同时连接杆下端设置强磁铁,强磁铁与筒纱涨力套的螺栓相吸,使得本装置放置在筒纱的筒管上时十分稳固,不容易脱落或滑动。

A kind of unwinding device for core spun ya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包芯线生产用筒纱退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具体指一种适用于包芯线生产用筒纱退绕装置。
技术介绍
高强包芯缝纫线使用涤纶短纤与涤纶长丝制成,采用涤纶短纤包芯涤纶长丝的结构,在生产络筒单纱时为了获得质量较好的单纱(棉结少,毛羽少)络筒生产时往往施加的成纱张力都设置的比较小,制成的络筒单纱纱果比较软,同时由于该纱线表面光滑,刚性强,因此在后道的并线工序使用锥度管的单纱退绕容易出现脱圈的情况,为了克服这种问题,我们在生产该品种时选用平行的络筒管进行卷绕,使用平行的络筒管的络筒单纱在并线生产时脱圈的情况会大大的减少,但是平行的络筒管经过多次的使用之后,管的两头容易出现毛刺,由于毛刺的出现,使得络筒单纱在小纱退绕时,纱会被毛刺挂住,出现断纱的情况,严重影响着并线的生产。目前对于这种做不完的小纱只能割掉当作废纱处理,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制成率,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有助于络筒单纱小纱退绕的适用于包芯线生产用筒纱退绕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包芯线生产用筒纱退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半球形退绕盘、连接杆;所述把手与半球形退绕盘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与半球形退绕盘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下端设置强磁铁。进一步,所述半球形退绕盘使用金属材料制成,其表面镀硬铬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置半球面退绕盘,同时表面镀硬铬处理,表面光滑度好,有助于络筒单纱小纱时的退绕,使得筒纱能够完全退绕完;(2)本专利技术上设置把手,使得本装置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同时连接杆下端设置强磁铁,强磁铁与筒纱涨力套的螺栓相吸,使得本装置放置在筒纱的筒管上时十分稳固,不容易脱落或滑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平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安装在筒纱上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适用于包芯线生产用筒纱退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1、半球形退绕盘2、连接杆3;所述把手1与半球形退绕盘2相连接;所述连接杆3与半球形退绕盘2相连接;所述连接杆3下端设置强磁铁4;所述半球形退绕盘2使用金属材料制成,其表面镀硬铬处理。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如图2所示,调节筒纱涨力套6的螺母5,使得涨力套6撑开达到能够固定筒管7的程度,将筒纱8放置到筒纱涨力套6上,然后用手提着本装置的把手1将本装置放入筒纱8的筒管7内,由于设置了半球形退绕盘2和强磁铁4,本装置在放置的过程中会自动的对中,放置完成时,连接杆3上的强磁铁4与筒纱涨力套6的螺栓9顶面距离约为2MM,此时强磁铁4与螺栓9相吸,保证了本装置稳定地放置在筒管7上。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包芯线生产用筒纱退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半球形退绕盘、连接杆;所述把手与半球形退绕盘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与半球形退绕盘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下端设置强磁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包芯线生产用筒纱退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半球形退绕盘、连接杆;所述把手与半球形退绕盘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与半球形退绕盘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浩纬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