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纱喷雾染色装置,该装置包括单纱退绕机构、导辊机构、润湿机构、喷雾染色机构、干燥装置、速差罗拉以及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纱退绕机构和导辊机构将纱线从纱线卷装上退绕成单纱;所述润湿机构将纱线调节至一定湿度;所述干燥装置将染色后的单纱进行干燥处理;所述速差罗拉将单纱分开;所述卷绕装置将染色后的单纱卷绕;所述喷雾染色机构包括染料筒、计量泵、输送管以及喷雾管,所述喷雾管包括主管和喷管,输送管一端与计量泵连接,输送管的另一端与喷雾管的主管连接,喷雾罐主管的一端连接输送管,喷雾罐主管的另一端连接喷管并与喷管贯通,喷管周壁沿轴向均布设有数个喷孔,喷管两端分别设有封闭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纱喷雾染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纱线染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单纱的喷雾染色装置。
技术介绍
当今国际纺织印染业发展就是围绕资源、环境、健康;印染行业也在积极开发有利于节能、减排和有助于清洁生产的新型印染工艺。传统的纺织印染以染料、化学助剂、水为主要介质,通过倒筒、入缸染色、烘干、倒筒成型几大步骤,印染加工过程工艺主要包括绞纱染色、筒子染色、经轴漫染等工艺。而这些染色步骤及工艺具有明显的缺点:染色过程需要重复倒纱,染色过程纱线经过高温染缸,长时间浸染、脱水烘干等工序,工序多,用水量大、能耗高、污染大、耗电高;在染色前对纱线进行煮炼或起到煮炼效果的前处理以改善纱线的亲水性能、毛细管效应性能,但前处理过程同样用水量大、能耗高,同时前处理过程中会采用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造成废水难以处理。关于印染方法有也很多报道,CN101858019A公开了一种经过浸轧染液、烘焙固色、水洗、烘干下机工序的家纺面料的湿态汽蒸高效连续染色工艺方法,家纺面料在浸染后,不经过烘干而直接进行快速汽蒸,以缩短工艺流程,降低能耗。CN101260623B公开了一种棉纤维快速染色工艺,该工艺将首先将精炼和染色工艺合并,省去高温前处理,节水,降低污水含量,节约时间,其次将酸中和工艺和皂洗工艺进行合并省去一道工序,能耗下降明显。CN101985810A公开了一种棉织物染色工艺,该工艺采用硫化染料,进行染色、氧化、水洗、皂洗、水洗、烘干等步骤,该工艺优点是减掉了原织物的染色工艺中在蒸箱内用饱和蒸汽气蒸固色、节约了大量蒸汽、降低能耗,节约成本,缩短时间。目前反应性散纤维、纱线、面料或成衣的染色大多数是采用的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由于活性基团在水介质中的水解,不仅导致大量活性染料的浪费,而且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以及排放大量难以处理的高色度污水,这也是活性染料一直以来存在的瓶颈。为了避免活性染料的水解反应,提高活性染料的利用率,科学家们在很早就已经注意并研究了活性染料在非水介质中的染色。采用非水介质染色的优势在于活性染料在染色过程中不会发生水解,能够提高活性染料与散纤维、纱线、面料或成衣的反应程度。但同时,采用非水介质染色也一直存在着较多问题,主要包括活性染料在非水介质中的溶解性、散纤维、纱线、面料或成衣在非水介质中的溶胀能力、固色碱剂在非水介质中的溶解度、以及染色的匀染性、透染性等。尽管活性染料在非水介质中染色存在着诸多难点,但现阶段用水成本逐渐升高,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活性染料非水介质染色以其良好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上世纪80年代印度纺织工艺研究所采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活性染料C.I.活性红12,在升温至80℃过程中分批加入三氯乙烯并保温1h,染料几乎完全上染,固色率为84%。该方法虽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溶剂染色思路,但固色率比传统染色方法相比优势不大,染色后仍需要大量的水进行高温皂洗去除浮色,工业应用前景不大,因此未得到进一步发展。溶剂反胶束染色法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非水溶剂染色工艺,该工艺是将散纤维、纱线、面料或成衣或织物置于增溶了高浓度的染料水溶液的反胶束体系中染色,染色所用水量与传统水浴染色相比大大减少,不失为一种新型的节水染色工艺。作为染整行业中一种比较成熟的染色方法,纱线,尤其是单纱的染色越来越能够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对染色一次成功的要求。该纱线染色系为织造前对纱线进行染色,一般用于色织物及毛衫等或直接使用纱线及缝纫线等,其常规纱线染色方法主要可分为绞纱染色、筒子纱染色及经轴染色等三类,其中,该绞纱染色是将松散的绞纱浸在特制染缸中,然而此法是一种成本最高的染色方法,并不适宜于大规模生产用;该筒子纱染色的纱线系卷绕在一个有孔的筒子上,然后将许多筒子装入染色缸,染液循环流动。然而,蓬松效果与柔软程度不如上述绞纱染色;经轴染色,即连续式纱线染色,系一种大规模卷装染色,梭织制造前要先制成经轴,将整个经轴的纱线进行染色,如联合浆染机与经轴纱线束装染色。由于系经轴,所以多适用梭织染色使用。一般已知技术利用各种纱线所织成的衣物,由于受限于纱线的色泽及染色技术,因此通常均为纯色系,若欲在衣物上显现出其它图案,则必须利用二次加工程序附加于原布料上,或以印制方式实施。因此有一种改进结构,系将纱线卷绕形成一卷状物,并进行段染程序,将纱线分段染色,使纱线形成一段段间隔的颜色,然而,其颜色不仅分布散乱,且呈现为一团一团的点状外观,并无法获得预期中的美观。为此,另有一种已知作法系以不同颜色的单色线纱,选取一适当长度,相互绑结,使每一单色线纱的长度至少为200公分以上,因此在每一同颜色线纱即可织得一定的区域,在织物上便能形成平行的线条外观,然而,此法虽可获得较佳美感,但是其需要采用不同的线纱搭配,因此会耗费太多的人力及物力,难以符合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实用性,且每一颜色线纱间的结合强度亦无法保障,极易有导致脱纱状况发生,所以不具产业利用价值;故,一般已用者无法符合使用者于实际使用时所需。上述现有技术主要基于不同工艺要求,而对染色工艺进行不断改进,但所使用的工艺仍然多以浸染工艺,仍然产生较多污水、工序较多、能耗较高,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水量更少,染色效率更高,染色渗透均匀的单纱喷雾染色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纱喷雾染色装置,该装置包括单纱退绕机构、导辊机构、润湿机构、喷雾染色机构、干燥装置、速差罗拉以及卷绕装置,所述单纱退绕机构和导辊机构将纱线从纱线卷装上退绕成单纱;所述润湿机构将纱线调节至一定湿度;所述干燥装置将染色后的单纱进行干燥处理;所述速差罗拉将单纱分开;所述卷绕装置将染色后的单纱卷绕;所述喷雾染色机构包括染料筒、计量泵、输送管以及喷雾管,所述喷雾管包括主管和喷管,输送管一端与计量泵连接,输送管的另一端与喷雾管的主管连接,喷雾罐主管的一端连接输送管,喷雾罐主管的另一端连接喷管并与喷管贯通,喷管周壁沿轴向均布设有数个喷孔,喷管两端分别设有封闭套。进一步地,喷管上还设有数量与喷管上喷孔数量相对应的孔套,孔套的一端为形状与喷管上的喷孔形状相吻合的套身,其另一端为形成外止口的套罩环;孔套以其套身嵌装在喷管喷孔内,并由套罩环定位。进一步地,所述速差罗拉装设于干燥装置的单纱输出端,以不同表面速度将单纱摩擦开散。进一步地,所述孔套的套身外周尺寸略大于喷管上喷孔的尺寸;所述孔套由绝缘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孔套由陶瓷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干燥装置为蒸汽烘干装置、高频微波烘干装置,热风烘干装置,红外烘干装置的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首先,采用润湿机构,将纱线调节至一定湿度,取消了纱线浸润润湿工艺,有利于降低用水量,减少污水排放,并且在使纱线保持一定湿度后更有利于染色及固色,增加强力利于后面工序操作。随后利用高频空气动力将染料、助剂、水混合雾化,均匀喷射至单纱表面,用染料量更少,染色效率更高,染色渗透均匀;同时更有利于染色的效率及牢固程度,省去了传统工艺中烘焙固色的工序,更节约能源,本专利技术的干燥装置装设于喷雾装置的纱线输出端,用以将染色后的纱线以所需的干燥温度加速干燥。本专利技术染色工艺及系统,染色过程简单,染色渗透均匀,过程连续,操作简单,产量高,用水量少及污水排放少,能耗低,损耗少,能够大幅度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纱喷雾染色装置,该装置包括单纱退绕机构、导辊机构、润湿机构、喷雾染色机构、干燥装置、速差罗拉以及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纱退绕机构和导辊机构将纱线从纱线卷装上退绕成单纱;所述润湿机构将纱线调节至一定湿度;所述干燥装置将染色后的单纱进行干燥处理;所述速差罗拉将单纱分开;所述卷绕装置将染色后的单纱卷绕;所述喷雾染色机构包括染料筒、计量泵、输送管以及喷雾管,所述喷雾管包括主管和喷管,输送管一端与计量泵连接,输送管的另一端与喷雾管的主管连接,喷雾罐主管的一端连接输送管,喷雾罐主管的另一端连接喷管并与喷管贯通,喷管周壁沿轴向均布设有数个喷孔,喷管两端分别设有封闭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纱喷雾染色装置,该装置包括单纱退绕机构、导辊机构、润湿机构、喷雾染色机构、干燥装置、速差罗拉以及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纱退绕机构和导辊机构将纱线从纱线卷装上退绕成单纱;所述润湿机构将纱线调节至一定湿度;所述干燥装置将染色后的单纱进行干燥处理;所述速差罗拉将单纱分开;所述卷绕装置将染色后的单纱卷绕;所述喷雾染色机构包括染料筒、计量泵、输送管以及喷雾管,所述喷雾管包括主管和喷管,输送管一端与计量泵连接,输送管的另一端与喷雾管的主管连接,喷雾罐主管的一端连接输送管,喷雾罐主管的另一端连接喷管并与喷管贯通,喷管周壁沿轴向均布设有数个喷孔,喷管两端分别设有封闭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纱喷雾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喷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钦旺,
申请(专利权)人:陈钦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