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攀峰专利>正文

混合式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地下空间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4140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式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地下空间结构体系。所述混合式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包部和预制钢筋混凝土内板,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包部内部形成腔室,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内板设置在所述腔室内并将所述腔室分隔为若干个全闭合或半封闭闭合后浇腔室,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包部的竖向钢筋一端露出其本体端面,另一端套有套筒,所述套筒端部与本体端面平齐。本结构较普通的钢筋混凝土地下车站其结构整体性大大增强,抗震性能大幅度提高,使得房屋在地震中不易倒塌。且防水、防渗漏效果好。可广泛应用于地下车站的施工中。

Hybrid prefabricated multi cavity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 and underground space structur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式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地下空间结构体系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制结构中的多腔钢筋混凝土墙以及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在地下空间结构结构中的应用,属于结构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地下空间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的通常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预制混凝土墙组成的纯粹的预制结构体系,预制混凝土外墙通常存在节点连接困难、吊装困难、容易渗漏水,结构整体性较差等问题。尤其当遭遇地震荷载时,地下空间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作为大型地下公共场所,预制混凝土外墙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式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地下空间结构体系,通过改变结构体系,设置预制混合式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并在预制混合式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内预留后浇腔室,实现预制和现浇的完美结合,避免了单纯的预制结构体系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合式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由若干个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板拼合而成,所述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板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包部和预制钢筋混凝土内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式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由若干个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板拼合而成,所述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板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包部和预制钢筋混凝土内板,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包部内部形成腔室,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内板设置在所述腔室内并将所述腔室分隔为若干个全闭合或全封闭与半封闭相结合的后浇腔室,所述后浇腔室内浇筑有素混凝土和/或钢筋混凝土和/或钢骨钢筋混凝土和/或局部有加强钢筋笼的素混凝土,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包部的竖向钢筋一端露出其本体端面和/或埋设有竖向钢连接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式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由若干个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板拼合而成,所述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板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包部和预制钢筋混凝土内板,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包部内部形成腔室,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内板设置在所述腔室内并将所述腔室分隔为若干个全闭合或全封闭与半封闭相结合的后浇腔室,所述后浇腔室内浇筑有素混凝土和/或钢筋混凝土和/或钢骨钢筋混凝土和/或局部有加强钢筋笼的素混凝土,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包部的竖向钢筋一端露出其本体端面和/或埋设有竖向钢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包部的水平钢筋一端或两端露出其本体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包部为倒U型,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内板连接在倒U型的两肢,将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包部分隔为若干个全封闭的后浇腔室和一个半封闭的后浇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式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封闭的后浇腔室在拼接时,在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攀峰
申请(专利权)人:姚攀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