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循环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3691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反应釜循环加热装置,它包括:反应釜、真空发生器和循环加热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膨胀油箱,能够降低出油管A内的压力,避免膨胀的导热油对管路造成损坏和出现油喷现象,保证生产的安全,同时可通过膨胀油箱将循环加热系统中的空气排空,防止管路老化;下料时通入为加热的导热油对内反应釜进行降温,同时对储油筒内的导热油进行预热,避免常温的导热油在初期使用时粘度大,流动率差而导致加热效果差,预热后的导热油可供下一轮生产或供给其他的反应釜使用,而且可以避免反应完成后的反应釜内的温度仍然很高,在下料过程中,将残留在内釜体上部内壁的原料烧结,难以清理。

A kind of reactor circulation he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循环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热装置
,尤其是一种反应釜循环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中,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而为了达到原料反应所需要的温度,通常会使用导热油对反应釜进行真空循环加热,真空循环加热具有热量不易散失、能源利用率高的优点,例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真空循环加热反应釜,申请号:201621376251.0,它包括外炉体、固定于外炉体的内炉体、设置于内炉体内的搅拌桨、与搅拌桨连接驱动搅拌桨转动的驱动装置、将外炉体抽真空的抽真空系统以及将内炉体加热的循环加热系统,通过抽真空系统将外炉体内的空气抽走,加热油对内炉体进行加热时,由于缺少空气作为传递和对流的媒介,减少了热量散失,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加快了反应釜加热的速度,但是仍存以下不足:(1)当反应釜内的物料反应完成进行下料时,反应釜内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循环加热系统无法将余热吸收,造成热量的浪费,且余热可能会将残留在反应釜内壁的原料烧结,难以清理;(2)由于导热油的成分复杂,膨胀系数大,升温后体积膨胀,会对循环管路造成损坏,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需要在循环加热系统中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储存膨胀后的导热油;(3)循环加热系统中的存在少量的空气,在高温、有氧的情况下,管路会被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热量不易散失,且能够对余热进行利用的反应釜循环加热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反应釜循环加热装置,它包括:反应釜、真空发生器和循环加热系统,所述反应釜由外釜体和内釜体组成,所述内釜体固定于外釜体的内部,所述内釜体的顶部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装置,所述外釜体的左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真空管道与真空发生器连接,所述循环加热系统由储油筒、电磁加热装置、循环管路和循环泵组成,所述储油筒的左侧通过进液管与电磁加热装置连通,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的顶部通过出油管A与循环管路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循环管路绕设于内釜体的外周,所述循环管路的出油口与设置在电磁加热装置左侧的进油管连接,所述出油管A上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末端与膨胀油箱连接,所述膨胀油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末端与进液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膨胀油箱的顶部设置有排空阀,能够将导热油中的空气(或者其他气体)排出。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体和线圈,所述线圈绕设在加热炉体外。进一步的,所述储油筒的右侧设置有出油管B,所述出油管B上连接有出油管C,所述出油管C和出油管A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出油管A、出油管B、出油管C、进液管和进油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进一步的,所述内釜体的顶部设置有贯穿于外釜体的进料管,所述内釜体的底部设置有贯穿于外釜体的出料管,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上均设置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外釜体的顶部设置有真空度检测仪,用于监控真空度,当真空度下降时再使用真空发生器进行抽真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工作时,通过进料管将原材料装入内釜体内部后,搅拌电机驱动搅拌装置对内釜体中的原料进行搅拌,真空发生器将外釜体抽真空,循环泵开始运作,将储油筒内的导热油抽出,导热油首先经过电磁加热装置,加热后进入循环管路对内炉体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导热油膨胀,少量的导热油和气体会向上升,通过出气管进入膨胀油箱,进入膨胀油箱的气体通过排空管排出,导热油则向下流动,到达膨胀油箱的底部,通过出液管回流至进液管,从而降低出油管A的压力;导热油在循环泵的作用下不断经过电磁加热装置进行恒温加热后再进入循环管路,对内釜体的原料进行循环加热,使内釜体的温度保持在某一预先设置好的温度范围内,由于外釜体被抽真空,导热油的热量极大部分都被传导至内釜体,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而且提高了内釜体重原料的加热效率;当反应釜内的原料反应完成后,关闭电磁加热装置和出油管A上的电磁阀,开启出油管B和进液管上的阀门,循环管路上的导热油回流至储油筒,同时通过循环泵,将储油筒内未经过加热的导热油通过出油管B泵入循环管路中,再回流至储油筒,对反应釜进行降温的同时将储油筒中的导热油预热,避免常温的导热油在初期使用时粘度大,流动率差而导致加热效果差,预热后的导热油可供下一轮生产或供给其他的反应釜使用,而且可以避免反应完成后的反应釜内的温度仍然很高,在下料过程中,将残留在内釜体上部内壁的原料烧结,导致难以清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有膨胀油箱,能够降低出油管A内的压力,避免膨胀的导热油对管路造成损坏和出现油喷现象,保证生产的安全,同时可通过膨胀油箱将循环加热系统中的空气排空,防止管路老化;下料时通入为加热的导热油对内反应釜进行降温,同时对储油筒内的导热油进行预热,避免常温的导热油在初期使用时粘度大,流动率差而导致加热效果差,预热后的导热油可供下一轮生产或供给其他的反应釜使用,利用余温对导热油进行预热,节能环保,而且可以避免反应完成后的反应釜内的温度仍然很高,在下料过程中,将残留在内釜体上部内壁的原料烧结,难以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应釜;2、真空发生器;3、循环加热系统;4、搅拌电机;5、搅拌装置;6、真空管道;7、进液管;8、出油管A;9、进油管;10、出气管;11、膨胀油箱;12、出液管;13、排空阀;14、出油管B;15、出油管C;16、电磁阀;17、进料管;18、出料管;19、真空度检测仪;101、外釜体;102、内釜体;301、储油筒;302、电磁加热装置;303、循环管路;304、循环泵;3021、加热炉体;3022、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反应釜循环加热装置,它包括:反应釜1、真空发生器2和循环加热系统3,所述反应釜1由外釜体101和内釜体102组成,所述内釜体102固定于外釜体101的内部,所述内釜体102的顶部设置有搅拌电机4,所述搅拌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装置5,所述外釜体101的左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真空管道6与真空发生器2连接,所述循环加热系统3由储油筒301、电磁加热装置302、循环管路303和循环泵304组成,所述储油筒301的左侧通过进液管7与电磁加热装置302连通,所述电磁加热装置302的顶部通过出油管A8与循环管路30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循环管路303绕设于内釜体102的外周,所述循环管路303的出油口与设置在电磁加热装置302左侧的进油管9连接,所述出油管A8上连接有出气管10,所述出气管10的末端与膨胀油箱11连接,所述膨胀油箱11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12,所述出液管12的末端与进液管7连通。所述膨胀油箱11的顶部设置有排空阀13。所述电磁加热装置302包括:加热炉体3021和线圈3022,所述线圈3022绕设在加热炉体3021外。所述储油筒301的右侧设置有出油管B14,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反应釜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反应釜(1)、真空发生器(2)和循环加热系统(3),所述反应釜(1)由外釜体(101)和内釜体(102)组成,所述内釜体(102)固定于外釜体(101)的内部,所述内釜体(102)的顶部设置有搅拌电机(4),所述搅拌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装置(5),所述外釜体(101)的左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真空管道(6)与真空发生器(2)连接,所述循环加热系统(3)由储油筒(301)、电磁加热装置(302)、循环管路(303)和循环泵(304)组成,所述储油筒(301)的左侧通过进液管(7)与电磁加热装置(302)连通,所述电磁加热装置(302)的顶部通过出油管A(8)与循环管路(30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循环管路(303)绕设于内釜体(102)的外周,所述循环管路(303)的出油口与设置在电磁加热装置(302)左侧的进油管(9)连接,所述出油管A(8)上连接有出气管(10),所述出气管(10)的末端与膨胀油箱(11)连接,所述膨胀油箱(11)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12),所述出液管(12)的末端与进液管(7)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反应釜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反应釜(1)、真空发生器(2)和循环加热系统(3),所述反应釜(1)由外釜体(101)和内釜体(102)组成,所述内釜体(102)固定于外釜体(101)的内部,所述内釜体(102)的顶部设置有搅拌电机(4),所述搅拌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装置(5),所述外釜体(101)的左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真空管道(6)与真空发生器(2)连接,所述循环加热系统(3)由储油筒(301)、电磁加热装置(302)、循环管路(303)和循环泵(304)组成,所述储油筒(301)的左侧通过进液管(7)与电磁加热装置(302)连通,所述电磁加热装置(302)的顶部通过出油管A(8)与循环管路(30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循环管路(303)绕设于内釜体(102)的外周,所述循环管路(303)的出油口与设置在电磁加热装置(302)左侧的进油管(9)连接,所述出油管A(8)上连接有出气管(10),所述出气管(10)的末端与膨胀油箱(11)连接,所述膨胀油箱(11)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12),所述出液管(12)的末端与进液管(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循环加热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汉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元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