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向孔位置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78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斜向孔位置检具,涉及斜向孔检测用具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竖直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底座位于第一定位柱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架,两所述支架以第一定位柱的轴线为中心线对称设置,两所述支架上均设置有用于检测待测斜孔的检测杆,两所述检测杆与支架滑移配合,且两所述检测杆呈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降低检测误差且检测效率高,可适应大批量检测。

An inspection tool for the position of oblique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向孔位置检具
本技术涉及斜向孔检测用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斜向孔位置检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零部件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一些汽车用零部件上面设置有多种孔口,且每个孔的功能不同,比如安装孔和定位孔。其中对孔口的检测,可能除了存在直径误差问题外,还存在着角度误差的问题,若不及时发现会影响装配质量,还会影响到整体零部件的性能,严重的会造成整个装置报废,所以配备相应适用的检测用具十分必要。参加附图4,现存在一种汽车用零部件4,其上侧面设置有中心圆柱41和若干定位孔42,中心圆柱41由上至下贯穿有中心孔411,中心圆柱41的外壁与平板44之间的连接处对称设计有待测斜孔43,两待测斜孔43的连线与中心圆柱41的轴线相交垂直。现有公布号为CN106197223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斜孔检测装置,定位柱体用于固定插入于待测斜孔中,定位球体用于测量待测斜孔的斜度,定位球体固定在定位柱体的一端,定位球体的球心在定位柱体的中心线上,利用球面体表面到球心距离相等这一特性,对待测斜孔的位置尺寸,测量纵向距离x、横向距离y、前后距离z的三维空间尺寸,以完成对待测斜孔的检测。当采用上述方案对图4中的汽车用零部件进行检测时,需要人工对纵向距离x、横向距离y、前后距离z进行测量并计算,从而导致检测效率低,不能适应大批量检测,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斜向孔位置检具,通过第一定位柱稳固待测汽车用零部件,再用检测杆直接对待测汽车用零部件上的待测斜孔进行检测,从而提升检测效率,并适应对工件的大批量检测。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斜向孔位置检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竖直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底座位于第一定位柱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架,两所述支架以第一定位柱的轴线为中心线对称设置,两所述支架上均设置有用于检测待测斜孔的检测杆,两所述检测杆与支架滑移配合,且两所述检测杆呈对称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检测中,使用者将第一定位柱插入待测汽车用零部件上的中心孔,从而实现对待测汽车用零部件的定位,然后使用者直接将检测杆插入待测斜孔,无需人工对待测斜孔进行测量和计算,便可完成检测工作,整个检测过程方便快捷,进而提升了检测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杆包括滑移杆、弹簧和圆形端盖,所述滑移杆贯穿支架并与支架形成滑移配合,所述滑移杆远离中心圆柱的一端同轴固定有圆形端盖,所述弹簧同轴套设在滑移杆上,且所述弹簧同轴套设在滑移杆上,且所述弹簧设置在支架与圆形端盖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弹簧实现滑移杆在第二支板上弹性滑移,使用者直接按压圆形端盖,检测头便插入待测斜孔中,若插入过程中受到阻碍,说明该待测斜孔位置度不对,然后使用者停止按压,滑移杆便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恢复至原位为下一次检测做准备;检测步骤简单方便,进而提升了检测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靠近底座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在第一支板上呈上下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支板远离底座的一侧与第二支板铰接,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第二支板和第一支板之间,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铰接设置在第二支板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接齿,所述卡接齿可拆卸卡接在卡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杆卡接在不同高度的卡槽内,提高第二支板的稳定性,同时实现对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夹角的调节,从而实现调节检测杆的角度,使检测杆适应不同斜度的待测斜孔,提高了斜向孔检测装置的适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杆在靠近底座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呈圆柱体的检测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可拆卸连接的检测头,即可根据不同直径的待测斜孔更换相应的检测头,当检测头无法插入或插入后与待测斜孔出现较大间隙时,说明该待测斜孔的直径出现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增加斜向孔检测装置的适用性,同时简化了检测过程,间接提高了检测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头通过螺纹连接在滑移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检测头在滑移杆上的可拆卸性,同时增加检测头在滑移杆上的稳固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还竖直设置有第二定位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第二定位柱插入定位孔,并配合第一定位柱的使用,使得待测汽车用零部件在底座上更加稳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下侧壁设置有防滑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防滑垫,使得底座不易产生滑移,间接保证检测质量,进而提升检测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形端盖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手与圆形端盖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因圆形端盖脱手而导致圆形端盖与支架发生碰撞,进而造成检具损坏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检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形端盖靠近支架的一侧设置有软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因圆形端盖的底端与第二支板接触过多而造成检具的损坏,可适应大批量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一、通过将第一定位柱对待测汽车用零部件进行定位,利用检测杆对待测斜孔进行检测,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测量和计算,且检测步骤简单快捷,从而提升了检测的效率;二、借助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弹簧、滑移杆、支撑杆、卡接齿和检测头,提高第二支板稳定性,同时滑移杆可适应不同斜度的待测斜孔,并通过更换检测头,使其适应不同直径的待测斜孔,大大提高了斜向孔检测装置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斜向孔检测装置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图2为图1局部A的放大图,主要体现支撑杆与卡槽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检测杆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主要体现现有技术中汽车用零部件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11、防滑垫;12、第一定位柱;13、第二定位柱;2、支架;21、第一支板;22、第二支板;211、卡槽;23、支撑杆;231、卡接齿;3、检测杆;31、滑移杆;311、检测头;32、弹簧;33、圆形端盖;331、防滑纹;332、软胶垫;4、汽车用零部件;41、中心圆柱;411、中心孔;42、定位孔;43、待测斜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斜向孔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呈矩形,底座1的下侧壁设置有防滑垫11,避免底座1出现不必要的滑移,底座1的中心位置竖直固定有与中心孔411插接配合的第一定位柱12,底座1在第一定位柱12的两侧对称竖直固定有与定位孔42插接配合的第二定位柱13,底座1位于第一定位柱12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支架2,两个支架2以第一定位柱12的轴线为中心线对称设置,支架2上垂直滑移设置有用于检测待测斜孔43的检测杆3。实际检测中,使用者通过第一定位柱1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向孔位置检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竖直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2),所述底座(1)位于第一定位柱(12)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架(2),两所述支架(2)以第一定位柱(12)的轴线为中心线对称设置,两所述支架(2)上均设置有用于检测待测斜孔(43)的检测杆(3),两所述检测杆(3)与支架(2)滑移配合,且两所述检测杆(3)呈对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向孔位置检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竖直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2),所述底座(1)位于第一定位柱(12)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架(2),两所述支架(2)以第一定位柱(12)的轴线为中心线对称设置,两所述支架(2)上均设置有用于检测待测斜孔(43)的检测杆(3),两所述检测杆(3)与支架(2)滑移配合,且两所述检测杆(3)呈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向孔位置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杆(3)包括滑移杆(31)、弹簧(32)和圆形端盖(33),所述滑移杆(31)贯穿支架(2)并与支架(2)形成滑移配合,所述滑移杆(31)远离中心圆柱(41)的一端同轴固定有圆形端盖(33),所述弹簧(32)同轴套设在滑移杆(31)上,且所述弹簧(32)设置在支架(2)与圆形端盖(3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向孔位置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包括第一支板(21)和第二支板(22),所述第一支板(21)靠近底座(1)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211),所述卡槽(211)在第一支板(21)上呈上下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支板(21)远离底座(1)的一侧与第二支板(22)铰接,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精博塑料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