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2595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装置属于石油钻井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装置,包括:承接座、转动装置、升降装置和承接底座,承接底座通过升降装置与承接座连接,承接座一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相邻的转动装置,转动装置的顶部高于承接座顶部,多个转动装置的转动方向在一个平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一到二人即可完成对钻杆的上扣,不需要多人在第二根一端抬着活动,也避免了钻杆在地面上扣存在摩擦力的问题,有需要时将杆体插入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操作安全、简便、安全施工和节省人力。

Integrated and quick installation of blowout line device of well packer of drilling cre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装置
本技术属于石油钻井领域,具体涉及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装置。
技术介绍
钻井队完成表层钻井后下入套管固井,在下一开次施工前必须安装封井器,而放喷管线就是和封井器配套使用的,安装时一般从井口两端节流压井管汇沿地面接出井场外,放喷管线一般使用5寸钻杆,单长约9米,重400KG。放喷管线通过钻杆单根两端公母扣连接起来,还必须施加一定扭矩防止连接端口不紧密造成泄漏。井队原用方法是:首先利用吊车将各个单根基本放到位,从井口安装开始,下一根必须对准安装好的一根,对好扣施加一定扭矩上完扣,再进行下一根上扣。现有技术中员工在单根两端用撬杠抬才能完成对扣,再使用链钳对钻杆上扣时,钻杆在地面摩擦,十分费劲,而且有时需要在一端一直抬着才能上完扣,效率低下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装置,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使用链钳对钻杆上扣时,钻杆在地面摩擦,十分费劲,而且有时需要在一端一直抬着才能上完扣,效率低下不安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装置,包括:承接座、转动装置、升降装置和承接底座,承接底座通过升降装置与承接座连接,承接座一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相邻的转动装置,转动装置的顶部高于承接座顶部,多个转动装置的转动方向在一个平面上。所述承接底座顶部固定有称重筒柱,称重筒柱一端与承接底座固定,称重筒柱另一端固定有筒柱盖,筒柱盖中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具有内螺纹;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大头螺钉和升降块,大头螺钉的小头端与所述升降块固定连接,大头螺钉的大头端位于称重筒柱内,大头螺钉的螺纹与筒柱盖中部通孔内的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螺柱和升降块,所述螺柱与所述升降块螺纹连接,所述螺柱固定在承接底座顶部,所述升降块顶部与承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块的侧面具有凹孔。所述升降装置和承接底座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升降短节,承接底座通过升降短节和升降装置连接,当升降短节为多个时,一升降短节的顶部与另一升降短节的底部配合连接为一体。所述承接底座的侧面开有两通孔,通孔内设有长于承接底座宽度的杆体。所述承接底座为倒梯形状。所述承接座为“U”型状,所述转动装置位于承接座的“U”型槽内。所述承接座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相邻的第二转动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只需一到二人即可完成对钻杆的对扣,上扣时不需要多人在第二根一端抬着活动,也避免了钻杆在地面上扣存在摩擦力的问题。有需要时将杆体插入底座,确保底座稳定。本技术安装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操作安全、简便、安全施工和节省人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装置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C处的放大俯视图;图3为图1中C处的放大正视图;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图5为图1中具有多个升降短节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的工作物-钻杆的示意图;图8为承接底座和转动装置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通孔;2、承接座;3、转动装置;4、升降短节;5、升降装置;6、承接底座;7、钻杆;8、内螺纹;9、筒柱盖;10、称重筒柱;11、大头螺钉。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术语为:承接座2,用于承接钻杆7,防止钻杆7跌落到地面,进而将操作人员砸伤。转动装置3,其在承接座2上转动连接,转动装置3可以是圆盘或圆球,圆轮。升降装置5,其为可调升降装置,可在一定高度范围内进行升高或降低。承接底座6,用于支撑本技术中各部件,用于支撑作用。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方案进行详细介绍说明。实施例1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技术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装置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装置,包括:承接座2、转动装置3、升降装置5和承接底座6,承接底座6上端连接有用于旋转升降的升降装置5,升降装置5的上端连接有承接座2,承接座2一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相邻的转动装置3,转动装置3的顶部高于承接座2顶部,多个转动装置3的转动方向在一个平面上。上述实施例中,承接座2通过升降装置5安装在承接底座6上,钻杆7可放置在承接座2上,升降装置5可无级式精确的调整承接座2的高度,转动装置3的顶部略高于承接座2顶部,钻杆7可放置在多个转动装置3上,由于多个转动装置3的转动方向在一个平面上,因此钻杆7可在多个转动装置3的支撑作用下,相对于承接座2悬空旋转,该设计可以大大节省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只需一到二人即可完成对钻杆的上扣,不需要多人在第二根一端抬着活动,也避免了钻杆在地面上扣存在摩擦力的问题,有需要时将杆体插入底座,确保底座稳定。可以实现安装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操作安全和简便施工。使用时,将承接座2、转动装置3、升降装置5和承接底座6组装好,并且调整升降装置5的高度,以及采用合适大小的转动装置3,使钻杆7通过多个转动装置3悬空于承接座2上端时,钻杆7与放喷管线平齐,方便钻杆7与放喷管线安装,在安装时旋拧钻杆7,使用钻杆7连接其两侧的放喷管线。实施例2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和图8,本技术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承接底座6顶部固定有称重筒柱10,称重筒柱10一端与承接底座6固定,称重筒柱10另一端固定有筒柱盖9,筒柱盖9中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具有内螺纹8;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大头螺钉11和升降块,大头螺钉11的小头端与所述升降块固定连接,大头螺钉11的大头端位于称重筒柱10内,大头螺钉11的螺纹与筒柱盖9中部通孔内的内螺纹8螺纹连接。上述实施例中,升降装置5的下端设有大头螺钉11,大头螺钉11与称重筒柱10和筒柱盖9组成一个防止大头螺钉11退扣脱落的防掉端头结构,升降装置5的大头螺钉11在旋拧到最顶端时,其端部的大头会卡在称重筒柱10内,防止升降装置5由于旋钮过度而导致升降装置5掉落,进而引发承接座2或钻杆7掉落砸伤施工人员。实施例3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及图6,本技术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螺柱和升降块,所述螺柱与所述升降块螺纹连接,所述螺柱固定在承接底座6顶部,所述升降块顶部与承接座2固定连接。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升降装置5由螺柱和升降块组成,螺柱固定在承接底座6,当旋转与螺柱螺纹配合的升降块时,升降块的高低可调,升降块带动承接座2升降。实施例4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及图6,本技术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装置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接座(2)、转动装置(3)、升降装置(5)和承接底座(6),承接底座(6)通过升降装置(5)与承接座(2)连接,承接座(2)一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相邻的转动装置(3),转动装置(3)的顶部高于承接座(2)顶部,多个转动装置(3)的转动方向在一个平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接座(2)、转动装置(3)、升降装置(5)和承接底座(6),承接底座(6)通过升降装置(5)与承接座(2)连接,承接座(2)一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相邻的转动装置(3),转动装置(3)的顶部高于承接座(2)顶部,多个转动装置(3)的转动方向在一个平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底座(6)顶部固定有称重筒柱(10),称重筒柱(10)一端与承接底座(6)固定,称重筒柱(10)另一端固定有筒柱盖(9),筒柱盖(9)中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具有内螺纹(8);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大头螺钉(11)和升降块,大头螺钉(11)的小头端与所述升降块固定连接,大头螺钉(11)的大头端位于称重筒柱(10)内,大头螺钉(11)的螺纹与筒柱盖(9)中部通孔内的内螺纹(8)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快速安装钻井队封井器放喷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螺柱和升降块,所述螺柱与所述升降块螺纹连接,所述螺柱固定在承接底座(6)顶部,所述升降块顶部与承接座(2)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贺景黄东平张军骆颖龙彭磊马瑛李争维闫领群刘艳来岳元会马骏王艳刘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