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式动力钳的钳头复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303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5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开口式动力钳的钳头复位机构,包括回转机构、升降机构以及制动机构,升降机构安装在动力钳的钳身上,升降机构、动力钳上的制动盘和浮动体均与回转机构连接,动力钳上的制动盘和刹带固定柱均与制动机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切换复位方便、减少了制动带的磨损的优点。

The reset mechanism of tong head of open power to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口式动力钳的钳头复位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钳的钳头复位机构,特别涉及石油天然气矿场作业用的一种开口式动力钳的钳头复位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凸轮夹紧式钳头在夹紧管柱时,制动盘与浮动体之间会相对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制动盘与浮动体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当钳头要进行下一个上卸扣动作时,必须使制动盘与浮动体先恢复到初始的开口对正位置。因此在钳头上均设有复位机构,通常采用插拨定位销或转动开口转套等方式进行切换复位,其缺点是必须人工手动就近操作,无法实现自动化。而实现制动盘与浮动体相对转动,需在制动盘外设置制动带,一般动力钳的制动带均一直抱紧在制动盘外圆上,既消耗动力钳的钳头输出扭矩,又使制动带快速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开口式动力钳的钳头复位机构,解决上述现有的切换复位不方便、制动时会产生快速磨损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开口式动力钳的钳头复位机构,包括回转机构、升降机构以及制动机构,升降机构安装在动力钳的钳身上,升降机构、动力钳上的制动盘和浮动体均与回转机构连接,动力钳上的制动盘和刹带固定柱均与制动机构连接。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滑动架、升降缸以及导向支架,导向支架固定安装在动力钳的钳身上,导向支架上设有滑动槽,升降滑动架的底部嵌在滑动槽内,升降滑动架和导向支架均与升降缸连接,回转机构与升降滑动架连接。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升降缸通过上铰接销和下铰接销将升降滑动架和导向支架连接在一起,升降滑动架在升降缸的作用下沿滑动槽上下移动。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回转机构包括回转缸、开槽转套、复位转套以及复位销,回转缸固定在升降滑动架上,开槽转套固定在回转缸轴端,开槽转套的底部对应复位转套设置开口向下的槽体,复位转套活动安装在固定的制动盘上,复位销固定在浮动体上,复位销的上端嵌在复位转套下部的缺边套内。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缺边套呈半圆形。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左制动带、右制动带、左连杆、右连杆以及气动调节筒,左制动带和右制动带分别与左连杆的一端和右连杆的一端连接,左连杆的另一端和右连杆的另一端均与气动调节筒连接,左连杆的中部和右连杆的中部安装在刹带固定柱上,左制动带和右制动带包围在制动盘的外圆上。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制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铰接销、第二铰接销、第三铰接销以及第四铰接销,左制动带通过第一铰接销与左连杆铰接,右制动带通过第四铰接销与右连杆铰接,气动调节筒通过第二铰接销与左连杆铰接,气动调节筒通过第三铰接销与右连杆铰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开口式动力钳的钳头复位机构的优点为:结构合理,切换复位方便,有效的减少制动带磨损,并实现自动化控制的钳头复位机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开口式动力钳的钳头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回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制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开口式动力钳的钳头复位机构,包括回转机构5、升降机构6以及制动机构3,升降机构6安装在动力钳的钳身上,升降机构6、动力钳上的制动盘2和浮动体4均与回转机构5连接,动力钳上的制动盘2和刹带固定柱7均与制动机构3连接。其中,如图3所示,升降机构6包括升降滑动架22、升降缸23以及导向支架24,导向支架24固定安装在动力钳的钳身上,导向支架24上设有滑动槽,升降滑动架22的底部嵌在滑动槽内,升降缸23通过上铰接销21和下铰接销25将升降滑动架22和导向支架24连接在一起,回转机构5与升降滑动架22连接,升降滑动架22在升降缸23的作用下沿滑动槽上下移动。其中,如图2所示,回转机构5包括回转缸31、开槽转套32、复位转套33以及复位销34,回转缸31固定在升降滑动架22上,开槽转套32固定(可以通过焊接技术进行固定,也可以采用螺钉等进行固定)在回转缸31(马达)的轴端,开槽转套32随回转缸31一起回转,并整体跟随升降滑动架22一起上下移动,复位转套33顶部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与开槽转套32的底部开口向下的槽体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相对应,复位转套33活动安装在固定的制动盘2上(复位转套33的外围可以设置一圈辅助滑块,在制动盘2上利用螺钉连接一个开设有通孔的滑动座,在通孔的孔壁上设置一个滑动槽,然后将复位转套33嵌设在通孔中,并使得辅助滑块嵌在滑动槽内,使得辅助滑块可以在滑动槽内沿着滑动槽旋转,从而形成活动安装的目的),可以通过回转缸31实现自身转动并跟随制动盘2一起转动,复位销34的底部插入浮动体4内形成固定连接,复位销34跟随浮动体4一起旋转,复位销34的上端嵌在复位转套33下部的半圆形缺边套内,缺边套可限制复位销34的旋转方向,一边使得复位销34被缺边套挡住,另一边复位销34则可自由转动。其中,如图4所示,制动机构3包括左制动带11、右制动带19、左连杆13、右连杆17、气动调节筒15、第一铰接销12、第二铰接销14、第三铰接销16以及第四铰接销18,左制动带11通过第一铰接销12与左连杆13的一端铰接,右制动带19通过第四铰接销18与右连杆17的一端铰接,气动调节筒15通过第二铰接销14与左连杆13的另一端铰接,气动调节筒15通过第三铰接销16与右连杆17的另一端铰接,左连杆13的中部和右连杆17的中部铰接安装在刹带固定柱7上,左制动带11和右制动带19包围在制动盘2的外圆上,气动调节筒15进气时伸长,通过左连杆13和右连杆17带动左制动带11和右制动带19抱紧制动盘2,将制动盘2制动;气动调节筒15停止供气时,气动调节筒15内的弹簧使得气动调节筒15缩短,通过左连杆13和右连杆17带动左制动带11和右制动带19松开制动盘2。动力钳上扣作业过程准备上扣动作时,升降缸23收缩使回转缸31下降,然后复位转套33的顶部嵌入开槽转套32底部的槽体内形成啮合,回转缸31回转使复位转套33处于上扣位置,然后升降缸23上升使回转缸31跟随升降滑动架22重新升起,让开浮动体4和制动盘2的旋转空间。然后气动调节筒15供气,调节筒15内的活塞杆伸出带动左连杆13和右连杆17使左制动带11和右制动带19抱紧制动盘2,此时,浮动体4顺时针旋转,制动盘2被左制动带11和右制动带19制动,浮动体4与制动盘2之间错开,颚板爬坡,夹紧钻杆后气动调节筒15停止供气,左制动带11和右制动带19松开,从而浮动体4带动制动盘2一起顺时针旋转,此时左制动带11和右制动带19与制动盘2脱离,刹带不磨损。当动力钳上扣动作完成后,此时制动盘2与浮动体4开口错位,气动调节筒15重新进气,制动盘2被制动,浮动体4反向作逆时针旋转,浮动体4上的复位销34碰到复位转套33半圆缺边后带动制动盘2一起逆时针旋转,此时浮动体4与制动盘2开口对正,钳头复位。动力钳卸扣作业过程准备卸扣动作时,升降缸23收缩使回转缸31下降,然后复位转套33的顶部嵌入开槽转套32底部的槽体内形成啮合,回转缸31回转1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口式动力钳的钳头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机构(5)、升降机构(6)以及制动机构(3),升降机构(6)安装在动力钳的钳身上,升降机构(6)、动力钳上的制动盘(2)和浮动体(4)均与回转机构(5)连接,动力钳上的制动盘(2)和刹带固定柱(7)均与制动机构(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口式动力钳的钳头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机构(5)、升降机构(6)以及制动机构(3),升降机构(6)安装在动力钳的钳身上,升降机构(6)、动力钳上的制动盘(2)和浮动体(4)均与回转机构(5)连接,动力钳上的制动盘(2)和刹带固定柱(7)均与制动机构(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式动力钳的钳头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6)包括升降滑动架(22)、升降缸(23)以及导向支架(24),导向支架(24)固定安装在动力钳的钳身上,导向支架(24)上设有滑动槽,升降滑动架(22)的底部嵌在滑动槽内,升降滑动架(22)和导向支架(24)均与升降缸(23)连接,回转机构(5)与升降滑动架(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式动力钳的钳头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缸(23)通过上铰接销(21)和下铰接销(25)将升降滑动架(22)和导向支架(24)连接在一起,升降滑动架(22)在升降缸(23)的作用下沿滑动槽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式动力钳的钳头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5)包括回转缸(31)、开槽转套(32)、复位转套(33)以及复位销(34),回转缸(31)固定在升降滑动架(22)上,开槽转套(32)固定在回转缸(31)轴端,开槽转套(32)的底部对应复位转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刚缪红建陈杰仲建军姜永兵朱留建王宏军陆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如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