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周转的预埋锚固组件及锚固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560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周转的预埋锚固组件及锚固构造,所述可周转的预埋锚固组件,包括背板和设置在背板上的穿墙杆,穿墙杆上套设有套管,穿墙杆与所述套管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所述背板设置在墙体或者楼板背离悬挑结构的一侧,穿墙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墙体或楼板的厚度,使穿墙杆穿出所述墙体或者楼板后形成用于与所述悬挑结构相配合的配合段,套管一端与所述背板配合,另一端穿出所述墙体或者楼板。本申请的可周转的预埋锚固组件,锚固强度更高,能够大幅提高对悬挑结构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预埋锚固组件可周转使用,大幅降低了施工成本,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小施工风险。

A reusable embedded anchoring component and anchor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周转的预埋锚固组件及锚固构造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可周转的预埋锚固组件及锚固构造。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
中,悬挑脚手架及悬挑平台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目前的悬挑脚手架以及悬挑平台施工中,通常是在楼板混凝土浇筑时,先在对应位置设置锚固组件,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锚固组件的锚固端埋设在混凝土内,在楼板混凝土硬化后,在锚固组件上装配悬挑结构即可。上述的方式虽然已被广泛,并且也能够对悬挑结构进行可靠的支撑,但是依然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在于:目前的锚固组件的锚固端是埋设在楼板混凝土内,当悬挑结构为临时结构时,例如为悬挑脚手架或者悬挑施工平台时,在相应施工完成后,悬挑脚手架或者悬挑施工平台拆除后,埋设在墙板混凝土内的锚固组件不能拆除,只能将超出楼面的部分进行切割,这样的方式,锚固组件不能够被再次利用,不仅造成了建筑材料的极大浪费,造成施工成本增加;而且,切割施工的施工难度大,在高度较高时还存在较大的施工风险。所以,目前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周转利用、降低施工成本,并且降低施工难度的用于悬挑结构的锚固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悬挑结构锚固组件不能周转使用,而增加施工成本,以及施工难度大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周转利用、降低施工成本,并且降低施工难度的用于悬挑结构的锚固组件。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周转的预埋锚固组件,包括背板和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穿墙杆,所述穿墙杆上套设有套管,所述穿墙杆与所述套管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所述背板设置在墙体或者楼板背离悬挑结构的一侧,所述穿墙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墙体或楼板的厚度,使所述穿墙杆穿出所述墙体或者楼板后形成用于与所述悬挑结构相配合的配合段,所述套管一端与所述背板配合,另一端穿出所述墙体或者楼板。本申请的可周转的预埋锚固组件,穿墙杆与套管的可分离的配合,为穿墙杆可以穿入套管或者从套管中拔出,实际施工中,在墙体或者楼板混凝土浇筑前,先在悬挑结构对应的位置布置预埋锚固组件,将背板布置在混凝土浇筑模板上,并且在穿墙杆上套设套管,在墙体或者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并且硬化后,在穿墙杆的配合段上安装悬挑结构,即实现悬挑结构的安装施工,采用本申请的预埋锚固组件,由于背板设置在墙体或者楼板背离悬挑结构的一侧,相较于目前设置在墙体中部的锚固件而言,锚固强度更高,能够大幅提高对悬挑结构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悬挑结构使用完成并且拆除后,由于背板是设置在墙体或者楼板背离悬挑结构的一侧,背板远离穿墙杆的一侧并未被混凝土包覆,而且,穿墙杆外套设有套管,所以将背板朝远离墙体或者楼板移动即可将背板和穿墙杆取出,用于其他位置悬挑结构的施工,如此实现预埋锚固组件的周转使用,如此,一方面是大幅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拆除过程相较于切割方式而言,更方便施工,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小施工风险。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背板为钢板,所述钢板厚度大于或者等于8mm。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穿墙杆为至少两根,相邻所述穿墙杆之间相隔开。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相邻穿墙杆上还可拆卸的连接有压板。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板与所述墙体或者楼板隔开,在所述压板与所述墙体或者楼板之间形成压持空间。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板对应的所述穿墙杆上设置有螺纹和与所述螺纹相配合的压紧螺母。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管为PVC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背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通孔。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锚固构造,包括楼板和上述的预埋锚固组件,所述预埋锚固组件为至少一个。本申请的锚固构造,由于是采用上述的预埋锚固组件,一方面是大幅提高了对悬挑结构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也大幅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施工材料和施工成本。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背板对应的所述楼板内还设置有加强钢筋。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钢筋的两端超出所述背板的边缘。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钢筋为至少两根,相邻加强钢筋之间相隔开。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背板朝向所述楼板的一侧涂覆有脱模剂。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锚固构造还包括有至少一段工字钢,每段所述工字钢对应至少两个所述预埋锚固组件,所述工字钢设置在所述预埋锚固组件的压持空间内,所述工字钢的下侧翼板设置在所述楼板上,所述工字钢的上侧翼板与所述预埋锚固组件的压板相配合。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工字钢腹板与穿墙杆之间设置有木楔,所述木楔与所述腹板和穿墙杆压紧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可周转的预埋锚固组件,穿墙杆与套管的可分离的配合,为穿墙杆可以穿入套管或者从套管中拔出,实际施工中,在墙体或者楼板混凝土浇筑前,先在悬挑结构对应的位置布置预埋锚固组件,将背板布置在混凝土浇筑模板上,并且在穿墙杆上套设套管,在墙体或者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并且硬化后,在穿墙杆的配合段上安装悬挑结构,即实现悬挑结构的安装施工,采用本申请的预埋锚固组件,由于背板设置在墙体或者楼板背离悬挑结构的一侧,相较于目前设置在墙体中部的锚固件而言,锚固强度更高,能够大幅提高对悬挑结构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悬挑结构使用完成并且拆除后,由于背板是设置在墙体或者楼板背离悬挑结构的一侧,背板远离穿墙杆的一侧并未被混凝土包覆,而且,穿墙杆外套设有套管,所以将背板朝远离墙体或者楼板移动即可将背板和穿墙杆取出,用于其他位置悬挑结构的施工,如此实现预埋锚固组件的周转使用,如此,一方面是大幅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拆除过程相较于切割方式而言,更方便施工,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小施工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预埋锚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锚固构造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示:1-背板,2-穿墙杆,3-套管,4-楼板,5-压板,6-压持空间,7-螺纹,8-压紧螺母,9-定位通孔,10-木楔,11-加强钢筋,12-工字钢,13-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一种可周转的预埋锚固组件,包括背板1和设置在所述背板1上的穿墙杆2,所述穿墙杆2上套设有套管3,所述穿墙杆2与所述套管3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所述背板1设置在墙体或者楼板4背离悬挑结构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以楼板4为例,所述穿墙杆2的长度大于所述墙体或楼板4的厚度,使所述穿墙杆2穿出所述墙体或者楼板4后形成用于与所述悬挑结构相配合的配合段,所述套管3一端与所述背板1配合,另一端穿出所述墙体或者楼板4。本申请的可周转的预埋锚固组件,穿墙杆2与套管3的可分离的配合,为穿墙杆2可以穿入套管3或者从套管3中拔出,实际施工中,在墙体或者楼板4混凝土浇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周转的预埋锚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和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穿墙杆,所述穿墙杆上套设有套管,所述穿墙杆与所述套管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所述背板设置在墙体或者楼板背离悬挑结构的一侧,所述穿墙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墙体或楼板的厚度,使所述穿墙杆穿出所述墙体或者楼板后形成用于与所述悬挑结构相配合的配合段,所述套管一端与所述背板配合,另一端穿出所述墙体或者楼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周转的预埋锚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和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穿墙杆,所述穿墙杆上套设有套管,所述穿墙杆与所述套管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所述背板设置在墙体或者楼板背离悬挑结构的一侧,所述穿墙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墙体或楼板的厚度,使所述穿墙杆穿出所述墙体或者楼板后形成用于与所述悬挑结构相配合的配合段,所述套管一端与所述背板配合,另一端穿出所述墙体或者楼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锚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为钢板,所述钢板厚度大于或者等于8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锚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墙杆为至少两根,相邻所述穿墙杆之间相隔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埋锚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穿墙杆上还可拆卸的连接有压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埋锚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与所述墙体或者楼板隔开,在所述压板与所述墙体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跃勇周杰汤传胜张杰赵凯杨闯李臣任学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