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拉接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1029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脚手架拉接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侧面预埋套筒,在拉接件与结构相连的一侧端部设置外螺纹,将拉接件外螺纹拧入预埋套筒内螺纹中连接,形成拉接件受力支撑点。由于预埋套筒设置位置较灵活,套筒定位可以利用锚固钢筋与结构钢筋焊接固定,振捣过程也不宜受影响。可以调整拉接件的方向,将拉接件的一端与脚手架的立柱节点部位牢固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中除预埋在现浇混凝土侧面的套筒和锚固钢筋外,其余的部件均可回收重复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接触面仅一个套筒的面积,对后续墙面粉刷等影响非常小;同时套筒埋设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不存在拉接点位置渗漏风险。

Scaffold pulling device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脚手架拉接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脚手架拉接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作为施工登高措施是必不可少的。而由于脚手架拉接件设置的不规范、布局不合理,而引发的脚手架倒塌安全事故、拉接件部位封堵不密实诱发的外墙面渗漏质量事故屡见不鲜。引发上述质量、安全事故的因素,主要因为现行常规拉接件装置采取在结构梁面预埋短钢管作为拉接受力支点的主要形式,当拉接点位置影响后续施工时(如墙体砌筑、模板支设等)易被操作工人随意拆除,诱发脚手架倒塌风险。在脚手架自上而下拆除过程,对于原有墙体部位的拉接件留洞位置疏于封堵或封堵不密实,导致拉接件留洞部位处于外墙渗漏高发隐患区,进而影响房屋正常使用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手架拉接装置及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脚手架拉接装置,包括:套筒和与所述套筒连接的锚固钢筋,所述套筒和锚固钢筋预埋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且所述锚固钢筋与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焊接固定,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拉接件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拉接件的一端与脚手架连接,所述拉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上的远离所述外螺纹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外螺纹的连接端的一端通过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与所述套筒连接。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拉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的远离所述外螺纹上的另一端焊接、轴销连接或球关节连接。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包括现浇混凝土墙、柱或梁。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套筒为直螺纹套筒,所述套筒的直径为16~25毫米。进一步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拉接件为直径48毫米的钢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面,还提供一种脚手架拉接方法,包括:制作套筒和锚固钢筋,将套筒与所述锚固钢筋连接,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将所述套筒和锚固钢筋预埋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且将所述锚固钢筋与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焊接固定;制作拉接件和连接端,在所述连接端的一端设置外螺纹;将所述拉接件的一端与脚手架连接,将所述拉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上的远离所述外螺纹的另一端连接,将设置有外螺纹的连接端的一端通过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与所述套筒连接。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将所述拉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上的远离所述外螺纹的另一端连接,包括:所述拉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上的远离所述外螺纹的另一端焊接、轴销连接或球关节连接。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包括现浇混凝土墙、柱或梁。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制作套筒,包括:将所述套筒制作为直螺纹套筒,将所述套筒制作为直径为16~25毫米的套筒。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制作拉接件,包括:将所述拉接件制作为直径48毫米的钢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侧面预埋套筒,在拉接件与结构相连的一侧端部设置外螺纹,将拉接件外螺纹拧入预埋套筒内螺纹中连接,形成拉接件受力支撑点。由于预埋套筒设置位置较灵活,套筒定位可以利用锚固钢筋与结构钢筋焊接固定,振捣过程也不宜受影响。可以调整拉接件的方向,将拉接件的一端与脚手架的立柱节点部位牢固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除预埋在现浇混凝土侧面的套筒和锚固钢筋外,其余的部件均可回收重复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接触面仅一个套筒的面积,对后续墙面粉刷等影响非常小;同时套筒埋设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不存在拉接点位置渗漏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套筒和锚固钢筋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拉接件与连接端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套筒和锚固钢筋的安装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脚手架拉接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脚手架拉接装置,包括:套筒1和与所述套筒1连接的锚固钢筋2,所述套筒1和锚固钢筋2预埋于现浇混凝土结构3中,且所述锚固钢筋2与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3中的钢筋焊接固定,所述套筒1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拉接件4和连接端5,所述连接端5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拉接件4的一端与脚手架7连接,所述拉接件4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5上的远离所述外螺纹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外螺纹的连接端5的一端通过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与所述套筒1连接。在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侧面预埋套筒,在拉接件与结构相连的一侧端部设置外螺纹,将拉接件外螺纹拧入预埋套筒内螺纹中连接,形成拉接件受力支撑点。由于预埋套筒设置位置较灵活,套筒定位可以利用锚固钢筋与结构钢筋焊接固定,振捣过程也不宜受影响。可以调整拉接件的方向,将拉接件的一端与脚手架的立柱节点部位牢固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除预埋在现浇混凝土侧面的套筒和锚固钢筋外,其余的部件均可回收重复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接触面仅一个套筒的面积,对后续墙面粉刷等影响非常小;同时套筒埋设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不存在拉接点位置渗漏风险。综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调节、可重复利用的脚手架拉接件装置,有效规避脚手架拉接件因预留洞问题引发的渗漏风险。本专利技术的脚手架拉接装置一实施例中,所述拉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的远离所述外螺纹上的另一端焊接、轴销连接或球关节连接。在此,如图2所示,所述拉接件4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5的远离所述外螺纹的另一端焊接、轴销连接或球关节6连接,实现拉接件固定型、单向可调型或全回转型三种形式,使拉接件具有可调功能和灵活布局特点,降低拉接件对后续施工影响,从措施上保障脚手架构造安全。拉接件按照要求需要能承受拉和压,在计算中按照铰接点计算,本专利技术中拉接转换机构采用焊接、轴销、球关节三种方式连接,既满足了规范受力要求,又能有效调节拉接件安装精度偏差,使拉接件设置于立杆与横杆节点部位的要求得到满足。本专利技术的脚手架拉接装置一实施例中,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3包括现浇混凝土墙、柱或梁。本专利技术的脚手架拉接装置一实施例中,所述套筒1为直螺纹套筒。本专利技术的脚手架拉接装置一实施例中,所述套筒1的直径为16~25毫米。在此,为简便套筒、连接端的加工和降低成本,套筒可采用常规直螺纹套筒,规格可选用直径为16~25毫米的套筒,连接端的外螺纹加工可采用现场直螺纹机械成型。套筒预埋于结构内的锚固钢筋可采用现场废弃的短钢筋加工成型。本专利技术的脚手架拉接装置一实施例中,所述拉接件4为直径48毫米的钢管,以保证连接强度。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脚手架拉接方法,包括:步骤S1,制作套筒1和锚固钢筋2,将套筒与所述锚固钢筋2连接,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步骤S2,将所述套筒1和锚固钢筋2预埋于现浇混凝土结构3中,且将所述锚固钢筋2与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3中的钢筋焊接固定;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手架拉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套筒和与所述套筒连接的锚固钢筋,所述套筒和锚固钢筋预埋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且所述锚固钢筋与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焊接固定,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n拉接件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拉接件的一端与脚手架连接,所述拉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上的远离所述外螺纹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外螺纹的连接端的一端通过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与所述套筒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手架拉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筒和与所述套筒连接的锚固钢筋,所述套筒和锚固钢筋预埋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且所述锚固钢筋与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焊接固定,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
拉接件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拉接件的一端与脚手架连接,所述拉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上的远离所述外螺纹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外螺纹的连接端的一端通过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与所述套筒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拉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的远离所述外螺纹上的另一端焊接、轴销连接或球关节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拉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包括现浇混凝土墙、柱或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拉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为直螺纹套筒,所述套筒的直径为16~25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拉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接件为直径48毫米的钢管。


6.一种脚手架拉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作套筒和锚固钢筋,将套筒与所述锚固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辉匙文成陈一琼杜梦玮俞文俊蔡杰殷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