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处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43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泥处理机,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料装置、粉碎装置、泥控装置、传输装置和出料端,传输装置包括第一传输部和第二传输部,第一传输部与第二传输部在竖直方向上平行设置;第一传输部与第二传输部的两侧均设有辐射源;泥控装置的出口位于第一传输部的始端,滤饼在第一传输部与第二传输部上呈“S”型传输,第二传输部的末端设有出料口;泥控装置包括与第一传输部呈30°设置的滤饼流动管路,滤饼流动管路依次设有多个滤饼流动段,每两段滤饼流动段之间设有一个螺旋管混合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泥控装置将滤饼充分混合均化后排出,均化后的滤饼在第一传输部与第二传输部上传输,有利于对污泥进行充分的除湿干化。

A sludge proc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处理机
本技术属于污泥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泥处理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中国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处理污水中的关键环节是处理污泥,污泥的处理环节,就是将污水中的污泥一步步除湿干化处理成可燃烧的干污泥。现有的污泥处理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添加大量的化学药剂,真空状态下还需要助燃剂,因此,在污泥处理的过程中存在爆炸的隐患,且污泥处理过程需要重复多次处理,干化程度依然不高,并且在污泥处理的过程中损失大量的能源,造成能源的浪费,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污泥处理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爆炸隐患,且需要重复多次除湿干化,除湿干化过程中损失大量的能源,除湿干化效果不好,且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污泥处理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处理机,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料装置、粉碎装置、泥控装置、传输装置和出料端,其中: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第一传输部和第二传输部,所述第一传输部与所述第二传输部在竖直方向上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传输部与所述第二传输部的两侧均设有辐射源,所述辐射源呈“凹”字形设置;所述泥控装置的出口位于第一传输部的始端,滤饼在所述第一传输部与所述第二传输部上呈“S”型传输,且所述第一传输部的末端短于所述第二传输部的始端,所述第二传输部的末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呈漏斗状;所述泥控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传输部呈30°设置的滤饼流动管路,所述滤饼流动管路依次设有多个滤饼流动段,每两段滤饼流动段之间设有一个螺旋管混合器。优选地,滤饼流动段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滤饼流动段、第二滤饼流动段、第三滤饼流动段和第四滤饼流动段,所述第四滤饼流动段末端的管路沿所述管路的径向呈线性放大。优选地,还设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位于第四滤饼流动段的末端。优选地,所述滤饼流动段的管路直径大于所述螺旋管混合器处的直径。优选地,所述进料装置的一侧设有滤饼进口,所述进料装置的另一侧通过管路连接粉碎装置,所述粉碎装置的一侧连接所述泥控装置的第一滤饼流动段。优选地,所述辐射源包括呈“凹”字形设置于所述辐射源中心的转轴、所述转轴的边缘固定设置多个辐射管,所述辐射管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多个所述辐射管在所述转轴外侧围成一个圆周。优选地,所述转轴上固定设置有圆周固定盘,所述圆周固定盘上设有孔,所述辐射管伸入所述孔内,并且与所述圆周固定盘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辐射源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设置于所述辐射管围成的圆周外侧。优选地,所述第一传输部的顶端设有多个湿热空气出口,所述第二传输部的底端设有多个干燥热空气入口。优选地,还包括除湿热泵,所述除湿热泵的进气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湿热空气出口,所述除湿热泵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干燥热空气入口,所述除湿热泵的上连接冷凝水管。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泥控装置将滤饼充分混合均化后排出,有利于污泥除湿处理,均化后的滤饼在第一传输部与第二传输部上呈“S”型传输,通过第一传输部的顶端设有多个湿热空气出口,第二传输部的底端设有多个干燥热空气入口且有利于对污泥进行充分的除湿干化,最终通过出料口5排出处理后的污泥,将污泥含水率降低至6%以下,可减少污泥重量85%以上,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无需多次处理,不需要添加化学试剂,不存在爆炸隐患且能源利用率高,除湿干化效率高,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泥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辐射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辐射源的截面图。图中:1、进料装置;2、粉碎装置;3、泥控装置;31、滤饼流动段;32、螺旋管混合器;33、节流阀;311、第一滤饼流动段;312、第二滤饼流动段;313、第三滤饼流动段;314、第四滤饼流动段;4、传输装置;41、第一传输部;42、第二传输部;5、出料口;6、滤饼;7、湿热空气出口;8、干燥热空气入口;9、辐射源;91、转轴;92、圆周固定盘;93、辐射管;94、保护罩;10、除湿热泵;11、冷凝水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泥处理机,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料装置1、粉碎装置2、泥控装置3、传输装置4和出料端,其中:传输装置4包括第一传输部41和第二传输部42,第一传输部41与第二传输部42在竖直方向上平行设置,便于自动化处理,滤饼6从第一传输部41直接掉落到与之平行设置的第二传输部42上,不需要人工干预,或其他设置即可自动完成;第一传输部41与第二传输部42的两侧设有辐射源9,辐射源9呈“凹”字形设置,“凹”字型的辐射源9,将第一传输部41与第二传输部42均包围在内,确保第一传输部41与第二传输部42上的滤饼6在传输过程中,随着传输的不传进行,边通过第一传输部41与第二传输部42传输,边充分干化,进一步地提高了除湿干化效率。泥控装置3的出口位于第一传输部41的始端,滤饼6在第一传输部41与第二传输部42上呈“S”型传输,且第一传输部41的末端短于第二传输部的始端,第二传输部的始端伸出第一传输部41,便于第一传输部41上的滤饼传输到第一传输部41的末端后,自动掉落至第二传输部42上,第二传输部42的末端设有出料口5,出料口5呈漏斗状,方便滤饼排出;其中,第一传输部41与第二传输部42均采用现有的传输装置,例如:滑动传输装置,滚动传输装置等,本实施例中选用皮带传输,传输过程平稳、高效。如图2所示,泥控装置3包括:与第一传输部41呈30°设置的滤饼流动管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传输部41、第二传输部42均与水平方向平行,滤饼流动管路与水平方向呈30°角,从而增加滤饼6在滤饼流动管路中的流动性,设置30°角,对滤饼的流动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又能对滤饼的流动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如果需要滤饼的流动速率增大,可以选用更大的角度,例如,45°、50°、60°,或更大的角度,若需要减小滤饼的流动性,可以减小此角度至5°,以便于使用。滤饼流动管路依次设有多个滤饼流动段31,每两段滤饼流动段31之间设有一个螺旋管混合器32,通过设置多段滤饼流动段31,并且每两段滤饼流动段31之间设有一个螺旋管混合器32,可以使滤饼6充分混合后再进行传输,有利于污泥的除湿干化,从而提高干化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通过使用泥控装置3将滤饼6充分混合均化后排出,有利于污泥除湿处理,均化后的滤饼6在第一传输部41与第二传输部42上呈“S”型传输,通过第一传输部41的顶端设有多个湿热空气出口7,第二传输部42的底端设有多个干燥热空气入口8且有利于对污泥进行充分的除湿干化。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滤饼流动段3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滤饼流动段311、第二滤饼流动段312、第三滤饼流动段313和第四滤饼流动段314,第四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料装置、粉碎装置、泥控装置、传输装置和出料端,其中:/n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第一传输部和第二传输部,所述第一传输部与所述第二传输部在竖直方向上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传输部与所述第二传输部的两侧均设有辐射源,所述辐射源呈“凹”字形设置;/n所述泥控装置的出口位于第一传输部的始端,滤饼在所述第一传输部与所述第二传输部上呈“S”型传输,且所述第一传输部的末端短于所述第二传输部的始端,所述第二传输部的末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呈漏斗状;/n所述泥控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传输部呈30°设置的滤饼流动管路,所述滤饼流动管路依次设有多个滤饼流动段,每两段滤饼流动段之间设有一个螺旋管混合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料装置、粉碎装置、泥控装置、传输装置和出料端,其中:
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第一传输部和第二传输部,所述第一传输部与所述第二传输部在竖直方向上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传输部与所述第二传输部的两侧均设有辐射源,所述辐射源呈“凹”字形设置;
所述泥控装置的出口位于第一传输部的始端,滤饼在所述第一传输部与所述第二传输部上呈“S”型传输,且所述第一传输部的末端短于所述第二传输部的始端,所述第二传输部的末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呈漏斗状;
所述泥控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传输部呈30°设置的滤饼流动管路,所述滤饼流动管路依次设有多个滤饼流动段,每两段滤饼流动段之间设有一个螺旋管混合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滤饼流动段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滤饼流动段、第二滤饼流动段、第三滤饼流动段和第四滤饼流动段,所述第四滤饼流动段末端的管路沿所述管路的径向呈线性放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位于第四滤饼流动段的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饼流动段的管路直径大于所述螺旋管混合器处的直径。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浩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世海能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