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及其汽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269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余热锅炉的汽包,外壳、汽水分离装置和冷凝装置,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流口和出汽口;所述汽水分离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用于分离从所述回流口进入到所述外壳内的蒸汽和水;所述冷凝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并将所述外壳内的部分蒸汽凝结成冷凝水。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余热锅炉的汽包,在汽包内设置冷凝装置,可以将汽包内的部分蒸汽直接凝结成冷凝水,由于汽包是密封结构,其本身就是用于储存蒸汽,因此,其内部环境好,产生的冷凝水中无杂质,质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余热锅炉汽包,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内置式冷凝 装置的汽包和具有这种汽包的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在熔炼领域,余热锅炉用于回收从熔炼炉排出的高温烟气的热量, 从熔炼炉排出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余热锅炉通过热交换将高温烟 气的热能带走,并输送到最终用户处。作为最终用户一般分为生活用、 生产用和发电用,对于一般的生产和生活蒸汽用户蒸汽温度为饱和温度,而对于发电用的蒸汽温度则需要过热到400度左右并且质量要求很高。在 实际工作过程中,循环水经过预处理,进入汽包内,通过汽包和循环系 统进入余热锅炉的热交换壁,循环水被加热后流回汽包内,再由汽包进 行汽水分离,最后将蒸汽输送至用户。而汽包内的蒸汽温度一般为饱和 温度,因此,要输送给发电用户,汽包中的蒸汽需要再次通过余热锅炉 的过热器进行升温。为了将从过热器出来的蒸汽温度控制在400度左右, 一般采取向过热器或输送从过热器出来的蒸汽的管道内喷水。但为了保 护过热器,也为了保证发电用的蒸汽质量,对喷入过热器中的水的质量 要求非常高,即必须是纯净、无杂质的。现有技术一般设置单独的水处 理装置,将水进行预处理,形成纯净水,然后喷入过热器中。这就需要 设置单独的纯净水处理系统,而且要求这个处理系统工作可靠,处理的 水质量要好,这样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点,提供一种能够提 供高质量纯净水、并且工作可靠的用于余热锅炉的汽包。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余热锅炉的汽包,包 括外壳,所述外壳限定一内腔且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回 流口和出汽口;汽水分离装置,所述汽水分离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 腔中,用于分离从所述回流口进入到所述外壳内的蒸汽和水;冷凝装置, 所述冷凝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用于将所述内腔中的一部分蒸汽 凝结成冷凝水。根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用于余热锅炉的汽包还具有如下附属 技术特征-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内腔中的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用 于冷凝蒸汽的冷凝管,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蒸汽进口和冷凝水出口 。所述冷凝水出口与冷凝水排放管相连通,所述排放管穿过并延伸出 所述外壳。所述蒸汽进口处设置有挡水器,用于阻挡所述内腔中的水进入壳体。 所述挡水器为多孔板。 所述冷凝管盘绕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冷凝管分层盘绕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出口与所述内腔相通。 所述冷凝管的进口和出口适于通过管道与锅炉给水管相连。 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 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汽包。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余热锅炉的汽包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 如下优点之一首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余热锅炉的汽包,在汽 包内设置冷凝装置,可以将汽包内的部分蒸汽直接凝结成冷凝水,由于 汽包是密封结构,其本身就是用于储存蒸汽,因此,其内部环境好,产 生的冷凝水中无杂质,质量高,可以直接用于过热器中,使得整个冷凝 装置结构更加简单,无须其他复杂的处理装置;其次,本专利技术在壳体的蒸汽入口处设置挡水器,将进入冷凝装置内的蒸汽中的水分分离,保证进入冷凝装置内的蒸汽质量,从而提高冷凝水的质量;再次,冷凝装置内的冷凝管分层盘绕在壳体内,进入壳体内的整体经冷凝管冷凝,这种 结构冷凝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附加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 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l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余热锅炉的汽包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中冷凝装置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方向的侧视图。 图5是图2中C-C的剖视图。 图6是图2中D-D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E-E的剖视图。图8是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包的余热锅炉。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其中自始至终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 施例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 的限制。参见图l,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余热锅炉的汽包ioo,包括外壳l,汽水分离装置2和冷凝装置3。外壳l的内部限定了一个空腔,且外壳l上设置有进水口ll、出水口 12、回流口13和出汽口14,其中进水口ll与锅炉给水管相连,以便向汽 包100内供水(例如除盐脱氧水)。出水口12与出水管相连接,用于将汽 包100中的循环水输送到余热锅炉炉体上的受热面处,例如输送到余热锅炉炉体的受热面处的热交换器,当炉体由膜式水冷壁构成时,余热锅炉 炉体本身就用作热交换器。回流口13与回流管相连通,从汽包100内通过出水口12和出水管出来的循环水在与余热锅炉炉体内的高温烟气热交换后,变成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然后通过回流管返回汽包100。出汽口14与 出汽管相连通,用于将汽包100内的蒸汽通过出汽管送到最终用户。进水 口ll、出水口12、回流口13和出汽口14可以分别是多个,从而与它们相 连的相应管路也可以为多条。另外,出水口12可以分别与多条出水管相 连以便向余热锅炉炉体上的不同受热面供水。同样,出汽口14也可以是 多个,分别连接不同的出汽管,另外,出汽口14也可以与多条出汽管相 连,从而向不同的用户输送蒸汽。例如, 一部分出汽管与供暖用户相连 接,另一部出汽管将汽包100内的蒸汽再次送入余热锅炉炉体中的过热器进行再次升温,然后输送到发电用户。对于发电用户来说,蒸汽温度需 要达到400度左右,为了保证这一需求,需要对经过过热器的蒸汽的温度 迸行调节, 一般是采用向过热器或输送从过热器出来的蒸汽的管路中喷 入纯净水来调节温度,同时,也可以增加蒸汽量。但对于进入过热器或 输送从过热器出来的蒸汽的管路中的纯净水要求纯度很高,不能含有杂 质。汽水分离装置2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用于分离从所述回流口 13进入 到外壳l内的蒸汽和水。汽水分离装置2可以是设置在外壳1内的隔栅或者 多孔板,使得蒸汽和水在流动时,由于阻挡而发生流向的改变,从而实 现蒸汽和水的分离。这些结构均是较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本文在此不再 赘述。分离后的水流入汽包100的底部,继续参加循环。而蒸汽通过出汽 口14输送至过热器。冷凝装置3也设置在外壳1内,冷凝装置3能够将外壳1内的一部分蒸 汽凝结成冷凝水。这些冷凝水通过管路可以直接输送出冷凝装置3和外壳 1,然后可以喷入余热锅炉炉体内的过热器或输送从过热器出来的蒸汽的 管路中,用于调节蒸汽的温度,从而满足对蒸汽温度的特定要求。常规 技术中,调节蒸汽温度的纯净水需要专用的设备来提供,对于这些设备 的要求较高,要保证这些设备处理后的纯净水不掺杂杂质,纯度要高。 而本专利技术将冷凝装置3设置在外壳1内,由于外壳l的内腔环境本身就是为 了满足蒸汽储存使用,因此,在外壳l的内腔中冷凝的水,纯度更高,质量更好,可以充分满足过热器的需要。而冷凝装置的结构可以更加简单, 无须复杂的结构,也无须特意的为冷凝装置3设置密封结构。本专利技术由于将冷凝装置3设置在外壳1中,因此,其结构更加紧凑简单,冷凝水的纯度更高,可以充分满足蒸汽调节的需要。参见图2和图3,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冷凝装置3包括安装在外 壳l内的壳体31和位于壳体31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余热锅炉的汽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限定一内腔且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流口和出汽口; 汽水分离装置,所述汽水分离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用于分离从所述回流口进入到所述外壳内的蒸汽和水;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用于将所述内腔中的一部分蒸汽凝结成冷凝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岗徐建炎陈逢胜劳学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