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尾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251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尾门结构,包括尾门内板,以及分别安装在尾门内板两侧的尾门外板和装饰盖板,尾门内板、尾门外板和装饰盖板均由塑料一体注塑成型,尾门内板的上端安装有蜂窝加强结构,中部安装有第一加强板,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通过结构胶粘贴连接,装饰盖板通过塑料卡扣与尾门内板固定连接,通过将钢制钣金结构改为注塑成型尾门内外板结构,采用长玻纤增强的PP材料,通过优化加强筋的形状及分布,保证了结构强度,同时原钣金模具包边改为结构胶粘接,取消涂装,减少模具投入,简化了生产工艺。

A new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tailg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汽车尾门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尾门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汽车燃油经济性要求、排放要求及电动车续航里程要求不断提高,给车身减重是实现上述要求的重要方式,现有的传统的汽车尾门一般为钢制钣金结构,其具有强度高的有点,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重量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结构强度高且重量轻的新型汽车尾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且重量轻的新型汽车尾门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尾门结构,包括尾门内板,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尾门内板两侧的尾门外板和装饰盖板,所述尾门内板、尾门外板和装饰盖板均由塑料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尾门内板的上端安装有蜂窝加强结构,中部安装有第一加强板,所述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通过结构胶粘贴连接,所述装饰盖板通过塑料卡扣与所述尾门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尾门内板一体化由位于上端的尾窗固定框和位于下端且厚度大于所述尾窗固定框厚度的承重加强部构成,所述装饰盖板安装在所述承重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汽车尾门结构,包括尾门内板(1),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尾门内板(1)两侧的尾门外板(2)和装饰盖板(3),其特征是:所述尾门内板(1)、尾门外板(2)和装饰盖板(3)均由塑料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尾门内板(1)的上端安装有蜂窝加强结构,中部安装有第一加强板(4),所述尾门内板(1)和尾门外板(2)通过结构胶(5)粘贴连接,所述装饰盖板(3)通过塑料卡扣(6)与所述尾门内板(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车尾门结构,包括尾门内板(1),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尾门内板(1)两侧的尾门外板(2)和装饰盖板(3),其特征是:所述尾门内板(1)、尾门外板(2)和装饰盖板(3)均由塑料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尾门内板(1)的上端安装有蜂窝加强结构,中部安装有第一加强板(4),所述尾门内板(1)和尾门外板(2)通过结构胶(5)粘贴连接,所述装饰盖板(3)通过塑料卡扣(6)与所述尾门内板(1)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尾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尾门内板(1)一体化由位于上端的尾窗固定框(7)和位于下端且厚度大于所述尾窗固定框(7)厚度的承重加强部(18)构成,所述装饰盖板(3)安装在所述承重加强部(18)上,所述蜂窝加强结构填充安装在所述尾窗固定框(7)的上檐和两侧,所述第一加强板(4)安装在所述承重加强部(18)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汽车尾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尾窗固定框(7)的上檐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铰接件安装槽(8),所述蜂窝加强结构包括第一蜂窝筋(9)和第二蜂窝筋(10),所述第一蜂窝筋(9)的蜂窝密度大于所述第二蜂窝筋(10)的蜂窝密度,所述第一蜂窝筋(9)填充安装在所述铰接件安装槽(8)中,所述第二蜂窝筋(10)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京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同捷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