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124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力容器吊装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工装。该工装包括前车架、后车架、伸缩架、滚轮以及丝杆,其中,前车架和后车架可以通过两者之间设置的螺杆和螺母A固定在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上;在前车架中设有伸缩架,所述的伸缩架前端设有滚轮,所述伸缩架的后端与丝杆相连接,通过丝杆及其相匹配的螺母B,可实现伸缩架相对于前车架的伸出及缩回。该调整工装,能够用于压力容器筒体位置的精确调整操作,使得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后调整工作不再仅仅依赖于环吊进行调整,其通过伸缩架及其前端的橡胶轮,实现调整压力容器与支撑环间隙以及定位公差的功能,大大降低了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后高精度的调整难度,减少了调整时间。

Pressure vessel hoisting alignment alig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工装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力容器吊装
,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工装。
技术介绍
“华龙一号”压力容器筒体吊装过程复杂,安装精度较高,且施工环境和现场条件与M310核电机组存在较大差异。压力容器吊装就位的基本方法是,利用环吊和专用吊装工具将压力容器筒体吊装就位与堆坑压力容器支撑环,并利用环吊进行就位调整,要保证压力容器筒体本体四个方向的角度线与厂房方位角度线重合,且线性偏差在±0.5㎜范围内,并通过支撑环支撑面调整顶丝和环吊配合调整压力容器堆内构件吊篮法兰支撑面标高和水平度,其中标高偏差±1㎜、水平度要求不大于0.3㎜。按照以往机组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后安装方位调整方法,及利用环吊进行调整,且环吊点动最小运行距离只有5㎜,无法满足0.5㎜的精度要求。导致调整过程耗时较长,存在较大的偶然性,调整难度较大。“华龙一号”压力容器安装环境有较大差异,主要在于压力容器筒体吊装就位之前压力容器筒体保温层需要在筒体内壁安装完成,压力容器筒体吊装就位后需要保证筒体与保温层流道钢衬里之间有150㎜±2㎜间隙要求。且要保证在筒体调整过程中保护好保温层及流道钢衬里不被以外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工装,解决现有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后高精度调整需求,减低调整难度及减少调整时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工装,该工装包括前车架、后车架、伸缩架、滚轮以及丝杆,其中,前车架和后车架可以通过两者之间设置的螺杆和螺母A固定在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上;在前车架中设有伸缩架,所述的伸缩架前端设有滚轮,所述伸缩架的后端与丝杆相连接,通过丝杆及其相匹配的螺母B,可实现伸缩架相对于前车架的伸出及缩回。所述的前车架其下端面一侧向外向下延伸形成卡扣结构,所述的卡扣结构与所述的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的一侧边缘形状相匹配,利用所述的卡扣结构,可将前车架卡扣在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上。所述的后车架与前车架存在类似的卡扣结构,所述的后车架上的卡扣结构可将后车架卡扣在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上。所述的的前车架上设有螺杆,所述的螺杆穿过所述的后车架上设有的凸起结构的通孔后,并利用螺母A将螺杆固定;利用螺杆和螺母A将前车架和后车架拉紧固定在所述的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上。所述的前车架上端面设有前车架盖板,所述的前车架盖板通过螺栓及螺母C固定在前车架上。所述的伸缩架前端的滚轮为橡胶轮。所述的伸缩架设置在前车架中的轨道上,所述的伸缩架可沿前车架上的轨道移动。所述的伸缩架上设有的丝杆穿过固定在后车架上的螺母B,通过丝杆与螺母B配合,实现伸缩架移动。所述的前车架盖板通过四个成对角关系的螺栓及螺母C固定在前车架上。所述的前车架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螺杆,所述的螺杆穿过所述的后车架上设有的两个凸起结构的通孔后,并利用螺母A将螺杆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显著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工装,能够用于压力容器筒体位置的精确调整操作,使得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后调整工作不再仅仅依赖于环吊进行调整,其通过伸缩架及其前端的橡胶轮,实现调整压力容器与支撑环间隙以及定位公差的功能,大大降低了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后高精度的调整难度,减少了调整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工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工装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立体图;图中:1、后车架;2、螺母A;3、螺母B;4、螺栓;5、前车架;6、前车架盖板;7、伸缩架;8、滚轮;9、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10、螺杆;11、丝杆;12、螺母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工装,包括后车架1、前车架5、伸缩架7、滚轮8以及丝杆11,其中,前车架5为框架结构,其下端面一侧向外向下延伸形成卡扣结构,其整体可放置在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9上端面一侧边缘上,使前车架5的卡扣结构可以匹配卡扣在主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9一侧边缘;后车架1与前车架5结构类似,其可以放置在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9上端面的另一侧边缘上,使后车架1的卡扣结构可以匹配卡扣在主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9的另一侧边缘;在前车架5上固定有两根相互平行的螺杆10,螺杆10穿过后车架1上固定的两个凸起结构的通孔后,利用螺母A2将螺杆10固定,利用螺杆10和螺母A2将前车架5和后车架1拉紧固定在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9上,并实现前车架5和后车架1中卡扣结构与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9的卡扣固定;在前车架5中间安装有伸缩架7,伸缩架7伸出前车架5的端部安装有滚轮8,伸缩架7的另一端与丝杆11相连接,丝杆11穿过固定在后车架1上的螺母B3,通过丝杆11与螺母B3配合,可实现伸缩架7伸出或缩入前车架5中;在前车架5上端面安装有前车架盖板6,并通过螺栓4和螺母C12将前车架盖板6固定安装在前车架5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工装具体工作过程为: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工装,分四个角度分别安装在压力容器支撑环通风箱体上表面,并利用螺杆10和螺母A2将每个调整工装的前车架5和后车架1拉紧固定;在压力容器吊装至堆坑后,初步将调整工装利用伸缩架7调整橡胶滚轮8探出长度,待压力容器筒体即将就位后,利用工装及半尺精确测量压力容器筒体内壁与支撑环内边缘之间的四组间隙,根据间隙测量值调整至四个间隙均匀后将压力容器吊装就位,第一次复测压力容器筒体定位尺寸及标高和水平度,对比位置度±0.5㎜偏差,以及标高和水平度公差要求,计算偏差值和方向,再次起吊压力容器约20㎜,利用调整工装微调功能调整筒体位置。反复操作,直到筒体就位后位置度满足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该工装包括前车架(5)、后车架(1)、伸缩架(7)、滚轮(8)以及丝杆(11),其中,前车架(5)和后车架(1)可以通过两者之间设置的螺杆(10)和螺母A(2)固定在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9)上;在前车架(5)中设有伸缩架(7),所述的伸缩架(7)前端设有滚轮(8),所述伸缩架(7)的后端与丝杆(11)相连接,通过丝杆(11)及其相匹配的螺母B(3),可实现伸缩架(7)相对于前车架(5)的伸出及缩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该工装包括前车架(5)、后车架(1)、伸缩架(7)、滚轮(8)以及丝杆(11),其中,前车架(5)和后车架(1)可以通过两者之间设置的螺杆(10)和螺母A(2)固定在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9)上;在前车架(5)中设有伸缩架(7),所述的伸缩架(7)前端设有滚轮(8),所述伸缩架(7)的后端与丝杆(11)相连接,通过丝杆(11)及其相匹配的螺母B(3),可实现伸缩架(7)相对于前车架(5)的伸出及缩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架(5)其下端面一侧向外向下延伸形成卡扣结构,所述的卡扣结构与所述的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9)的一侧边缘形状相匹配,利用所述的卡扣结构,可将前车架(5)卡扣在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车架(1)与前车架(5)存在类似的卡扣结构,所述的后车架(1)上的卡扣结构可将后车架(1)卡扣在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9)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容器吊装就位对中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架(5)上设有螺杆(10),所述的螺杆(10)穿过所述的后车架(1)上设有的凸起结构的通孔后,并利用螺母A(2)将螺杆(10)固定;利用螺杆(10)和螺母A(2)将前车架(5)和后车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巍巍胡立辉蒋岚峰李琪皎陈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