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宗义专利>正文

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774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采用上供下回的水循环结构方式,回水管接至下集箱。对流管束组为独立结构,分别与锅筒连接,由若干联接管将各受热面管束组的集箱互相连通。炉墙为膜式壁敷管结构。水冷壁侧下集箱为分段结构,与炉排直接接触。锅筒上方设有集水鼓。前、后拱在喉口处的高度相等,喉口对炉排的覆盖率为15~20%。燃烧室各孔门为气密型。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重量轻、安装工期短。(*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业锅炉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目前已有技术的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的供回水一般都是采用上供上回的循环结构方式,各受热面的管束、集箱之间都互不连通。由于常压锅炉的水介质温差较小,决定了水介质的比重差也比较小,所以自循环效果不好。回水自上向下流动,会把热水带下,形成的旋涡还会把空气带入,回水在下水管之间的分配也不均。在急停或压火时,各受热面的管束和集箱会出现过热或过冷现象,应力集中造成变形或裂纹。各烟气流程对流管束组都直接与锅筒连接,体积庞大,不便于运输安装。水冷壁上的水管之间也是互相分隔,耐火砖砌成的隔墙及炉壁经常漏风。靠近炉排的侧防礁箱结构较长,容易受热变形,其保护生铁板经常结礁或严重烧损。而且,耐火砖和生铁砖结构沉重,还需要烘炉,因此安装工期比较长。在炉膛的喉口处,前拱一般都高于后拱,往往使未燃尽挥发烟气冲出喉口,不能与炉膛内的气体很好地混合燃烧。燃烧室的各孔门也没有密封措施,漏风现象严重。另外,已有技术的常压锅炉锅筒不允许装满,锅筒内的水位变化会引起锅筒的严重锈蚀。上述情况大大影响了锅炉的热效率和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重量轻、安装工期短的一种新型的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包括锅筒6、管束7和8、上下集箱4和2、水冷壁5、隔墙13及炉墙14、前后拱19和21,其特征在于采用上供下回的水循环结构方式,即供水管10由锅筒6接出,回水管1接至下集箱2。本技术的较好方案是由上下集箱4和2与管束7和8组成的独立结构的至少一个烟气流程对流管束组,分别与锅筒6连接,由至少一个联接管将各受热面管束组的集箱4和2互相连通。本技术的较好方案是所述的炉墙14为敷管式结构,敷管为在水管15之间以焊接钢板的膜式壁结构12连接。本技术的较好方案是水冷壁侧防礁箱3为分段结构,与炉排22直接接触。本技术的较好方案是所述的锅筒6上方设有集水鼓9。本技术的较好方案是所述的前、后拱19和21在喉口20处的高度相等,喉20对炉排22的复盖率为15~20%。本技术的较好方案是燃烧室各孔门24为气密型。采用本技术的方案以后,回水直接送入下集箱,去掉了下水管,改善了自然循环的效果,各受热面相互连通,在急停或压火时可自然循环进行自冷,不会发生过热过冷现象;前后拱在喉口处高度相等,喉口较小,形成一个火焰中心,使挥发烟气在未冲出喉口时即得到充分燃烧,基本消灭了黑烟,化学不完全燃烧率降至1%以下;膜式壁结构避免了水冷壁隔墙的漏风问题;结构独立的烟气流程对流管束组便于运输安装;采用敷管式炉墙,不用耐火砖和生铁砖,只有前后拱、燃烧带和孔门处筑有耐火砼,大幅度减速轻了重量,又可免除烘炉时间,缩短了安装工期;水冷壁侧下集箱采用分段结构,解决了下集箱的受热变形大的问题,去掉了边保护生铁板,解决了结礁和生铁板严重烧损问题;气密型孔门消灭了燃烧室漏风现象;集水鼓结构允许锅筒装满水,而把水面锈蚀转移至体积大大小于锅筒的集水鼓内,延长了锅筒的使用寿命,集水鼓也容易更换,便于维修。总而言之,本技术的方案较好地实现了本技术的目的,特别是达到了如下指标炉内过剩空气系数 <1.3%排管漏风系数 <0.1%排烟气的过剩空气系数 <1.5%排烟损失 <9.2%(排烟200℃时)化学不完全燃烧率 <1%机械不完全燃烧率 <7%散热损失 <1%排灰损失 <0.86%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膜式壁敷管炉墙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燃烧室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燃烧室孔门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看图1,本实施例的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设有第一和第二两个烟气流程对流管束组7、8,分别由上下集箱4和2与管束组成独立结构,与锅筒6连接。在各受热面管束组的集箱之间用若干联接管互相连通。各烟道隔墙采用膜式屏13,其结构形式参看下文对膜式水冷壁5的描述。锅筒6的上方有一个体积较小的集水鼓9用法兰连接方式与锅筒6连通,泄压管口11设在集水鼓9的顶部。在集水鼓9的侧面还设有供水管10,锅筒6通过此供水管10向外供水。回水管1则接至后水冷壁下集箱2。参看图2,炉墙14采用敷管式水冷壁结构5,在水管15之间焊接钢板,形成膜式壁结构12。膜式壁12和外护板16之间用拉钉17拉紧,中间填充泡沫石棉被隔热材料18 。参看图3,在本实施例的燃烧室中,前拱19采用抛物线型,前、后拱19和21在喉口20处的高度相等,喉口20对炉排22的复盖率根据具体情况可在15~20%之间选择。由图可以看出,水冷壁侧防礁箱3为分为两段,两段之间用水管23连通。水冷壁侧防礁箱3与炉排22直接接触。参看图4,本实施例的燃烧室各孔门24为气密型结构,孔门24上周边的密封盒30由耐火砼31构成,门体26与密封盒30之间用石棉绳密封材料27密封。门体26外侧设有填充了密封材料27的槽29,门盖25上相对应设有凸台28。关上门盖25,凸台28可嵌入槽29内。权利要求1.一种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包括锅筒6、管束7和8、上下集箱4和2、水冷壁5、炉墙14、前后拱19和21,其特征在于采用上供下回的水循环结构方式。即供水管10由锅筒6接出,回水管1接至下集箱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其特征在于由上下集箱4、2和管束7、8组成的结构独立的至少一个烟气流程对流管束组,分别与锅筒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一个联接管将各受热面管束组的集箱4和2互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墙14为敷管式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敷管为在水管15之间以焊接钢板的膜式壁结构12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其特征在于水冷壁侧防礁箱3为分段结构,与炉排22直接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筒6上方设有集水鼓9。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拱19和21在喉口20处高度相等,喉口20对炉排22的复盖率为15~2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其特征在于燃烧室各孔门24为气密型。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采用上供下回的水循环结构方式,回水管接至下集箱。对流管束组为独立结构,分别与锅筒连接,由若干联接管将各受热面管束组的集箱互相连通。炉墙为膜式壁敷管结构。水冷壁侧下集箱为分段结构,与炉排直接接触。锅筒上方设有集水鼓。前、后拱在喉口处的高度相等,喉口对炉排的覆盖率为15~20%。燃烧室各孔门为气密型。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重量轻、安装工期短。文档编号F22B27/12GK2239568SQ9523186公开日1996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王宗义 申请人:王宗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常压单锅筒水管锅炉,包括锅筒6、管束7和8、上下集箱4和2、水冷壁5、炉墙14、前后拱19和21,其特征在于采用上供下回的水循环结构方式。即供水管10由锅筒6接出,回水管1接至下集箱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义
申请(专利权)人:王宗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