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集型发光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08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密集型发光玻璃,包括结构面板、结构基板和发光板,发光板设置于结构面板和结构基板之间,发光板包括夹层玻璃板、正极导电层、负极导电层和多个灯带;灯带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灯珠芯片;正极导电层和负极导电层均为网状导电层,网状导电层内设置有多根相互并联的导电金属线路;灯珠芯片的正极与正极导电层电性相连,灯珠芯片的负极与负极导电层电性相连,灯珠芯片还与控制信号端口相连。在夹层玻璃板上设置有网状的正极导电层和负极导电层,网状导电层内设置有多根相互并联的导电金属线路,多个导电金属线路通过相互并联的方式来降低电阻和提高透明度,使得单位面积上能够安装更多的灯珠芯片,提高发光玻璃的分辨率和透明度。

A kind of dense luminous gla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集型发光玻璃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
,涉及一种发光玻璃,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密集型发光玻璃。
技术介绍
发光玻璃是一种将光源嵌入玻璃内,形成各种样式、图案的高科技产品,其本身拥有出色的亮度及节能的特性,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玻璃幕墙上,起到装饰或者宣传的作用。发光玻璃的灯珠密度决定其分辨率,而受电阻和透明度要求的限制,现有技术的发光玻璃的密度较大。一般地,传统的发光玻璃采用银胶电路板作为导电层,银胶电路板的电阻率较大,在银胶电路板上设置高密度的灯珠时,银胶电路板分压较多,导致难以驱动多个灯珠。市面上还存在采用在绝缘软板上设置氧化金属物的方式来实现导电层作用的发光玻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发光琉璃的分辨率,但效果不明显。数字经济的兴起,对发光玻璃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采用银胶电路板作为导电层,还是采用氧化金属物作为导电层,都难以满足现今应用对发光玻璃分辨率和透明度越来越高的要求。业界亟需提供一种新的发光玻璃,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兼顾透明度。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密集型发光玻璃,一方面能够提高分辨率,另一方面还能保证较高的透明度,大大提高了发光玻璃的性能。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密集型发光玻璃,包括结构面板、结构基板和发光板,所述发光板设置于所述结构面板和所述结构基板之间,所述发光板包括夹层玻璃板、正极导电层、负极导电层和多个灯带;>所述正极导电层、所述负极导电层和所述灯带设置于夹层玻璃板的上表面,所述灯带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灯珠芯片;所述正极导电层和所述负极导电层均为网状导电层,所述网状导电层内设置有多根相互并联的导电金属线路;所述灯珠芯片的正极与所述正极导电层电性相连,所述灯珠芯片的负极与所述负极导电层电性相连,所述灯珠芯片还与控制信号端口相连。与现有技术现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夹层玻璃板上设置有网状的正极导电层和负极导电层,网状导电层内设置有多根相互并联的导电金属线路,多个导电金属线路通过相互并联的方式来降低电阻和提高透明度,使得单位面积上能够安装更多的灯珠芯片,同时能够提高发光玻璃的分辨率和透明度。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导电层包括多个正极导电带和一个正极连接带,所述正极连接带分别与多个所述正极导电带的一端电性相连;多个所述正极导电带之间相互平行,多个所述正极导电带与所述正极连接带之间相互垂直;所述负极导电层包括多个负极导电带和一个负极连接带,所述负极连接带分别与多个所述负极导电带的一端电性相连;多个所述负极导电带之间相互平行,多个所述负极导电带与所述负极连接带之间相互垂直;所述正极连接带和所述负极连接带分别设置于所述夹层玻璃板的两边,所述正极导电带和所述负极导电带依次间隔设置。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个正极导电带和多个负极导电带依次间隔设置,多个正极导电带之间通过正极连接带相互连接,多个负极导电带之间通过负极连接带相互连接,使得正极导电层和负极导电层内包含有更多相互并联的导电金属线路,从而进一步降低正极导电层和负极导电层的电阻。进一步地,各个所述正极导电带上设置有正极接线点,各个所述负极导电带上设置有负极接线点,所述正极接线点和所述负极接线点设置于所述夹层玻璃板的同一边。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只需要通过一个正极接线点便可设置与外接电源连接的正极端口,同样地,只需要通过一个负极接线点便可设置与外接电源连接的负极端口;而在各个正极导电带上均设置有正极接线点,在各个负极导电带上均设置有负极接线点,则便于具体应用时根据不同的环境结构选择不同的正极接线点或负极接线点。进一步地,在同一个所述灯带的相邻两个所述灯珠芯片中,第一个所述灯珠芯片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信号端口相连,前一个所述灯珠芯片的信号输出端与后一个所述灯珠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多个所述灯珠芯片依次首尾相连组成所述灯带,所述灯带的最后一个所述灯珠芯片的信号输出端空接。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个灯珠芯片首尾相连形成灯带,通过一个控制信号端口控制多个灯珠芯片工作。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导电层上的其中一个所述正极接线点上设置有正极端口,所述负极导电层上的其中一个所述负极接线点上设置有负极端口。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正极端口连接外接电源的正极,通过负极端口连接外接电源的负极,通过控制信号端口连接控制信号;只需要设置三个外接端口,便可控制一整个灯带的运行,极大地简化了发光玻璃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结构面板和所述结构基板为建筑玻璃,所述夹层玻璃板为光学玻璃。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建筑玻璃作为结构面板和结构基板,能够使得整个发光玻璃更加坚固,采用光学玻璃作为夹层玻璃板,能够便于镀上导电层。进一步地,所述结构面板和所述结构基板的厚度为3-12mm,所述夹层玻璃板的厚度为0.5-1.8mm。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发光玻璃的强度,同时尽量减小发光玻璃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导电层和所述负极导电层为金属导电带。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金属而不是金属氧化物作为导电带的材料,能够降低导电带的电阻率,有利于提高发光玻璃的分辨率。进一步地,所述结构面板的下表面通过光学胶、EVA胶、PVB胶或者PU胶固定粘接于所述发光板的上表面,所述结构基板的上表面通过光学胶、EVA胶、PVB胶或者PU胶固定粘接于所述发光板的下表面。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光学胶、EVA胶、PVB胶或者PU胶进行粘接固定,能够提高发光玻璃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密集型发光玻璃的侧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密集型发光玻璃中发光板的一个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密集型发光玻璃中发光板的另一个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密集型发光玻璃中正极导电层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密集型发光玻璃中负极导电层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密集型发光玻璃中灯带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结构面板1、结构基板2、发光板3、控制信号端口4、正极端口5、负极端口6;夹层玻璃板31、正极导电层32、负极导电层33、灯珠芯片34;正极导电带321、正极连接带322;负极导电带331、负极连接带33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集型发光玻璃,包括结构面板、结构基板和发光板,所述发光板设置于所述结构面板和所述结构基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板包括夹层玻璃板、正极导电层、负极导电层和多个灯带;/n所述正极导电层、所述负极导电层和所述灯带设置于夹层玻璃板的上表面,所述灯带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灯珠芯片;/n所述正极导电层和所述负极导电层均为网状导电层,所述网状导电层内设置有多根相互并联的导电金属线路;所述灯珠芯片的正极与所述正极导电层电性相连,所述灯珠芯片的负极与所述负极导电层电性相连,所述灯珠芯片还与控制信号端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集型发光玻璃,包括结构面板、结构基板和发光板,所述发光板设置于所述结构面板和所述结构基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板包括夹层玻璃板、正极导电层、负极导电层和多个灯带;
所述正极导电层、所述负极导电层和所述灯带设置于夹层玻璃板的上表面,所述灯带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灯珠芯片;
所述正极导电层和所述负极导电层均为网状导电层,所述网状导电层内设置有多根相互并联的导电金属线路;所述灯珠芯片的正极与所述正极导电层电性相连,所述灯珠芯片的负极与所述负极导电层电性相连,所述灯珠芯片还与控制信号端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集型发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层包括多个正极导电带和一个正极连接带,所述正极连接带分别与多个所述正极导电带的一端电性相连;多个所述正极导电带之间相互平行,多个所述正极导电带与所述正极连接带之间相互垂直;
所述负极导电层包括多个负极导电带和一个负极连接带,所述负极连接带分别与多个所述负极导电带的一端电性相连;多个所述负极导电带之间相互平行,多个所述负极导电带与所述负极连接带之间相互垂直;
所述正极连接带和所述负极连接带分别设置于所述夹层玻璃板的两边,所述正极导电带和所述负极导电带依次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集型发光玻璃,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正极导电带上设置有正极接线点,各个所述负极导电带上设置有负极接线点,所述正极接线点和所述负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龙河贺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致竑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