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孔、切边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70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孔、切边模具,包括:下模结构;以及所述下模结构相匹配的上模结构;其中,所述下模结构包括:下模板;以及固接于所述下模板上端的切边下模;所述切边下模至少设有1个,所述切边下模的前侧设有下切边组件,所述下切边组件至少设有一组;所述上模结构包括:上模板;与所述上模板相固接的连接固定板;设于所述连接固定板底端的上模固定板;以及固接于所述上模固定板底端的切边上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零部件的组装及维修,可同时进行切边及冲孔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同时可进行多个工件的加工,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价值的有益效果。

A punching and trimm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孔、切边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孔、切边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冲压生产中的,对物品进行冲压时,要冲压出冲孔和切边,在冲压生产中要进行冲孔的一个工序,在冲压生产中要进行切边的一个工序,冲孔和切边是分开的两个工序,同时也要分别设计冲压冲孔模和冲压切边模,用着两套模具来分别完成这两个工序,这种生产方式增加了设备及人力成本,同时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冲压、切边复合模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孔、切边模具,其结构简单,易于零部件的组装及维修,可同时进行切边及冲孔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同时可进行多个工件的加工,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价值。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冲孔、切边模具,包括:下模结构;以及所述下模结构相匹配的上模结构;其中,所述下模结构包括:下模板;以及固接于所述下模板上端的切边下模;所述切边下模至少设有1个,所述切边下模的前侧设有下切边组件,所述下切边组件至少设有一组;所述上模结构包括:上模板;与所述上模板相固接的连接固定板;设于所述连接固定板底端的上模固定板;以及固接于所述上模固定板底端的切边上模;所述切边上模外周设有切边组件,所述连接固定板的底端固接有冲孔组件,所述冲孔组件贯穿所述上模固定板及所述切边上模。优选的是,所述下切边组件包括:驱动油缸;与所述驱动油缸的动力输出端相固接的连接件;固接于所述连接件顶端的第一切边模刀;以及设于所述驱动油缸左右两侧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活动部与所述连接件相固接;其中,所述第一切边模刀的外部轮廓与所述切边下模前侧的外部轮廓相匹配。优选的是,所述上切边组件包括:固定框体;以及固接于所述固定框体底端的第三切边模刀;其中,所述第三切边模刀设于延所述切边上模的左右两侧及后侧的外周,且所述第三切边模刀的外部轮廓与所述切边上模的左右两侧及后侧的外部轮廓相匹配。优选的是,所述上切边组件还包括:第四切边模刀,其至少设有2个,且所述第四切边模刀设于所述第三切边模刀的外侧。优选的是,所述切边下模的外周设有至少2个的第二切边模刀,所述第二切边模刀与所述第四切边模刀相匹配。优选的是,所述冲孔组件包括:固定座,其固接于所述连接固定板的底端;以及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固定座底端的冲头。优选的是,所述上模板与所述连接固定板之间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装置,其固接于所述上模板表面,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上模固定板相固接;活动板,其通过连接柱与所述上模固定板相固接;以及连接轴,其底端与所述连接板相固接,顶端与所述活动板活动连接。优选的是,所述下模板的边角位置固接有下定位柱,所述连接板的底端边角位置设有与所述下定位柱相匹配的上定位柱,所述下定位柱与所述上定位柱相配合以对所述上模结构及所述下模结构的结合进行定位。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孔、切边模具,其结构简单,易于零部件的组装及维修,可同时进行切边及冲孔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同时可进行多个工件的加工,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下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下模结构隐藏挡料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切边模刀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及切边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的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参考图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孔、切边模具,其包括:下模结构1;以及所述下模结构1相匹配的上模结构2;其中,所述下模结构1包括:下模板11;以及固接于所述下模板11上端的切边下模12;所述切边下模至少设有1个,所述切边下模12的前侧设有下切边组件13,所述下切边组件13至少设有一组;所述上模结构2包括:上模板21;与所述上模板21相固接的连接固定板22;设于所述连接固定板22底端的上模固定板23;以及固接于所述上模固定板23底端的切边上模24;所述切边上模24外周设有切边组件25,所述连接固定板23的底端固接有冲孔组件27,所述冲孔组件27贯穿所述上模固定板23及所述切边上模24。进一步,所述下切边组件13包括:驱动油缸131;与所述驱动油缸131的动力输出端相固接的连接件132;固接于所述连接件132顶端的第一切边模刀133;以及设于所述驱动油缸131左右两侧的传动件134;所述传动件134的活动部与所述连接件132相固接;其中,所述第一切边模刀133的外部轮廓与所述切边下模12前侧的外部轮廓相匹配。所述驱动油缸131驱动所述连接件132向上活动,所述传动件134进行传动,由于所述第一切边模刀133固接于所述连接件132的顶端,所述连接件132向上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切边模刀133向上活动,所述第一切边模刀133对位于所述切边下模12前侧的物料进行切除。进一步,所述上切边组件25包括:固定框体251;以及固接于所述固定框体251底端的第三切边模刀252;其中,所述第三切边模刀252设于延所述切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孔、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结构(1);以及所述下模结构(1)相匹配的上模结构(2);/n其中,所述下模结构(1)包括:下模板(11);以及固接于所述下模板(11)上端的切边下模(12);所述切边下模至少设有1个,所述切边下模(12)的前侧设有下切边组件(13),所述下切边组件(13)至少设有一组;/n所述上模结构(2)包括:上模板(21);与所述上模板(21)相固接的连接固定板(22);设于所述连接固定板(22)底端的上模固定板(23);以及固接于所述上模固定板(23)底端的切边上模(24);/n所述切边上模(24)外周设有切边组件(25),所述连接固定板(23)的底端固接有冲孔组件(27),所述冲孔组件(27)贯穿所述上模固定板(23)及所述切边上模(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孔、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结构(1);以及所述下模结构(1)相匹配的上模结构(2);
其中,所述下模结构(1)包括:下模板(11);以及固接于所述下模板(11)上端的切边下模(12);所述切边下模至少设有1个,所述切边下模(12)的前侧设有下切边组件(13),所述下切边组件(13)至少设有一组;
所述上模结构(2)包括:上模板(21);与所述上模板(21)相固接的连接固定板(22);设于所述连接固定板(22)底端的上模固定板(23);以及固接于所述上模固定板(23)底端的切边上模(24);
所述切边上模(24)外周设有切边组件(25),所述连接固定板(23)的底端固接有冲孔组件(27),所述冲孔组件(27)贯穿所述上模固定板(23)及所述切边上模(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孔、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切边组件(13)包括:驱动油缸(131);
与所述驱动油缸(131)的动力输出端相固接的连接件(132);
固接于所述连接件(132)顶端的第一切边模刀(133);以及
设于所述驱动油缸(131)左右两侧的传动件(134);所述传动件(134)的活动部与所述连接件(132)相固接;
其中,所述第一切边模刀(133)的外部轮廓与所述切边下模(12)前侧的外部轮廓相匹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孔、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切边组件(25)包括:固定框体(251);以及固接于所述固定框体(251)底端的第三切边模刀(252);
其中,所述第三切边模刀(252)设于延所述切边上模(24)的左右两侧及后侧的外周,且所述第三切边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广兴刘桂平梁光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广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