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去毛刺的切边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去毛刺的切边模具。
技术介绍
在模具
中,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切边模具来实现工件的切边是众所周知的。在研究和实现工件的切边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切边模具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工件压铸过程中往往会形成毛刺,毛刺是零件面与面相交处所形成的刺状物或飞边,毛刺越多,其质量标准越低,而现有的切边模具只能对工件进行切料,不能对工件进行去毛刺,工件表面毛刺需要在切料完成后采用其他手段进行去除,现阶段采用的去毛刺的手段为电镀、抛光等,采用电镀方式去毛刺,极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抛光的方式容易影响产品的精度,且成本大。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可去毛刺的切边模具,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去毛刺的切边模具,其通过上模刀及冲孔切边模组对工件进行切料,冲孔切边模组同时对工件进行冲孔,通过去毛刺组件去除工件表面的毛刺,切边-冲孔-去毛刺三者同步进行,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去毛刺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切边上模组件(1),其包括:上模仁(12)及设于所述上模仁(12)外周的上模刀(13);以及/n与所述切边上模组件(1)相对设置的切边下模组件(2),所述切边下模组件(2)包括:下模仁(22)及设于所述下模仁(22)旁侧的冲孔切边模组(24);/n其中,所述上模仁(12)与所述下模仁(22)之间限定出用于放置工件(3)的型腔;/n所述切边上模组件(1)还包括:去毛刺组件(14),所述去毛刺组件(14)设于所述切边模刀(13)上方,且所述去毛刺组件(14)贯穿所述上模仁(12);/n所述切边上模组件(1)及所述切边下模组件(2)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去毛刺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切边上模组件(1),其包括:上模仁(12)及设于所述上模仁(12)外周的上模刀(13);以及
与所述切边上模组件(1)相对设置的切边下模组件(2),所述切边下模组件(2)包括:下模仁(22)及设于所述下模仁(22)旁侧的冲孔切边模组(24);
其中,所述上模仁(12)与所述下模仁(22)之间限定出用于放置工件(3)的型腔;
所述切边上模组件(1)还包括:去毛刺组件(14),所述去毛刺组件(14)设于所述切边模刀(13)上方,且所述去毛刺组件(14)贯穿所述上模仁(12);
所述切边上模组件(1)及所述切边下模组件(2)沿竖直方向合模时,所述上模刀(13)及所述冲孔切边模组(24)产生纵向位移,以对工件进行切料,所述冲孔切边模组(24)同时还对工件进行冲孔,所述去毛刺组件(14)在产生纵向位移的同时产生横向位移,以对工件进行去毛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去毛刺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毛刺组件(14)包括:第一去毛刺模组(141)、第二去毛刺模组(142)及第三去毛刺模组(143),所述第一去毛刺模组(141)、所述第二去毛刺模组(142)及所述第三去毛刺模组(143)从左到右依次设置;
所述切边上模组件(1)及所述切边下模组件(2)沿竖直方向合模时,所述第一去毛刺模组(141)、所述第二去毛刺模组(142)及所述第三去毛刺模组(143)在产生纵向位移的同时产生横向位移,以分别对工件的不同区域进行去毛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去毛刺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去毛刺模组(141)包括:导向块(1411),其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其固接于所述上模刀(13)的顶端;以及
至少两个的冲杆(1412),每个所述冲杆(1412)均设于所述导向块(1411)内部;
其中,所述导向块(1411)内部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上下两端的导向孔(14111),每个所述冲杆(1412)可活动的设于相应一个所述导向孔(14111)内,且所述冲杆(1412)沿所述导向孔(14111)的延伸方向向下延伸出所述导向孔(141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去毛刺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14111)倾斜设置,且所述导向孔(1411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广兴,刘桂平,梁光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广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