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渣余热回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035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炉渣余热回收方法,将由滚筒装置处理后的固态热渣连续输入到气渣热交换器内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循环气体被加热,冷却渣由气渣热交换器中连续排出;加热的循环气体被输入余热锅炉,其加热管内的水吸收循环气体热量,转变成压力0.8-1.6MPa、温度170-260℃的过热蒸汽,冷却了的循环气体经增压重新输入气渣热交换器,如此往复循环。该方法能够连续发生蒸汽供生产使用,其排出的冷渣仍可用作水泥的活性添加剂或混凝土骨料,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热载体为热熔渣的蒸汽发生方法。日本专利昭58-110901公开了一种《高炉炉渣余热回收设备一炉渣锅炉》,从炉渣注入口给入的熔化高炉炉渣,通过与各锅炉管间相连通的在可开放的锅炉底板上设计的炉渣通道,向锅炉管间流动,炉渣通道设计在锅炉底板上可滑动装备的滑动板上。熔化高炉渣流入各锅炉管之间后,滑动板靠滑动板驱动装置驱动其移动将各锅炉管间与炉渣通道隔绝。凝固后,底板利用合适的机构向下双开,棒状凝固炉渣很容易从锅炉管间脱离,不会堵塞在溜槽中。该设备采用滑动板解决了原梳状凝固渣下落困难,在溜槽中堵塞的问题。但该装置为蓄热式只能断续生产,无法用于必须连续生产的动力锅炉。只能用于流动性好的炉渣,而象转炉渣等粘度大的炉渣则无法使用。俄罗斯专利RU2018494公开了一种《渣处理方法及其实施装置》,高温液态炉渣被注入旋转的滚筒装置内,当熔渣与置于滚筒内的钢球接触时被急剧冷却,渣子由液态转变为脆状可塑态并凝固在球体表面,由于球体的运动和球体间彼此碰撞,渣子被破碎成为700℃左右、直径小于120mm的固态渣粒。该滚筒装置生产能力高,对流动性差甚至接近固态的渣也能处理,目前,其产品多被用作生产水泥时的活性添加剂,或混凝土骨料,热能被大量浪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滚筒装置生产出的固态热渣连续发生蒸汽,供生产使用,以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实现的。一种,其工艺过程如下(1)将由滚筒装置处理后的600~700℃的固态热渣连续输入到气渣热交换器内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循环气体被加热到350~400℃,渣被冷却到200℃以下由气渣热交换器中连续排出;(2)加热的循环气体被输入余热锅炉,锅炉加热管内的水吸收循环气体的热量,转变成压力0.8~1.6MPa、温度170~260℃的过热蒸汽,循环气体被冷却至180℃以下;(3)冷却后的循环气体经循环风机增压重新输入至气渣热交换器内,如此往复循环。加热的循环气体是经净化处理后输入余热锅炉的,使余热锅炉免遭细渣粒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由滚筒装置处理后的固态热渣首先输送到其卸料口与气渣热交换器进料口相连的热渣罐内,再由热渣罐输入到气渣热交换器内。由于热渣罐能储存数百吨热渣,因此尽管转炉或高炉出渣均是断续的,也可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由气渣热交换器排出的冷却后的渣先进入冷渣罐,再经其出口阀门有控制地排出,以简化后续处理设备,有利于保持现场环境清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在于该方法利用滚筒装置生产出的固态热渣连续发生蒸汽,供生产使用,以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实验表明以每年处理85万吨滚筒装置生产出的固态热渣计算,根据渣的化学成分即内焓的不同,采用该方法一年可回收蒸汽12.5~25.5万吨,获净效益875~1000万元,节约标准煤1.1~3万吨。而其排出的冷渣仍可用作生产水泥时的活性添加剂、或混凝土骨料,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论述。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将由滚筒装置处理后的700℃的固态热渣装入运渣罐2,并由台车将其运送至提升机1处,提升机1将运渣罐2提升并输送到热渣罐3顶部,使热渣装入其卸料口与气渣热交换器4进料口相连的热渣罐3内,再由热渣罐3连续输入到气渣热交换器4内连续运转的台车上。进入气渣热交换器4内的循环气体穿过走行着的台车上的热渣层进行热交换。循环气体被加热到400℃,渣被冷却到200℃由气渣热交换器4出口进入冷渣罐5。加热的循环气体被导入总管,经过除尘器6进行净化处理,被净化的循环气体输入余热锅炉7加热加热管束受热面。锅炉7加热管内的水吸收循环气体的热量,转变成压力1.6MPa、温度260℃的过热蒸汽,供生产使用。循环气体被冷却至180℃离开余热锅炉7,然后被循环风机8增压重新循环输入至气渣热交换器4内,如此往复循环。冷渣罐5内的冷渣经其出口阀门有控制地排到运渣车9内运走。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以下工艺过程(1)将由滚筒装置处理后的600-700℃的固态热渣连续输入到气渣热交换器内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循环气体被加热到350~400℃,渣被冷却到200℃以下由气渣热交换器中连续排出;(2)加热的循环气体被输入余热锅炉,锅炉加热管内的水吸收循环气体的热量,转变成压力0.8~1.6MPa、温度170~260℃的过热蒸汽,循环气体被冷却至180℃以下;(3)冷却后的循环气体经循环风机增压重新输入至气渣热交换器内,如此往复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的循环气体是经净化处理后输入余热锅炉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滚筒装置处理后的固态热渣首先输送到其卸料口与气渣热交换器进料口相连的热渣罐内,再由热渣罐输入到气渣热交换器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气渣热交换器排出的冷却后的渣先进入冷渣罐,再经其出口阀门有控制地排出。全文摘要一种,将由滚筒装置处理后的固态热渣连续输入到气渣热交换器内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循环气体被加热,冷却渣由气渣热交换器中连续排出;加热的循环气体被输入余热锅炉,其加热管内的水吸收循环气体热量,转变成压力0.8-1.6MPa、温度170-260℃的过热蒸汽,冷却了的循环气体经增压重新输入气渣热交换器,如此往复循环。该方法能够连续发生蒸汽供生产使用,其排出的冷渣仍可用作水泥的活性添加剂或混凝土骨料,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文档编号F23J1/00GK1216812SQ9812355公开日1999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29日专利技术者谢泽民 申请人:宝山钢铁(集团)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炉渣余热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以下工艺过程: (1)将由滚筒装置处理后的600~700℃的固态热渣连续输入到气渣热交换器内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循环气体被加热到350~400℃,渣被冷却到200℃以下由气渣热交换器中连续排出; (2)加热的循环气体被输入余热锅炉,锅炉加热管内的水吸收循环气体的热量,转变成压力0.8~1.6MPa、温度170~260℃的过热蒸汽,循环气体被冷却至180℃以下; (3)冷却后的循环气体经循环风机增压重新输入至气渣热交换器内,如此往复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泽民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