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拉桥转体过程中的智能纠偏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斜拉桥转体过程中的智能纠偏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转体施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障碍物对桥梁施工的影响,可减少跨线桥梁的施工作业时间,对交通影响小。然而,在斜拉桥转体施工过程中,受复杂施工工序、斜拉索的索力调整及预应力筋张拉的影响,主梁两侧悬臂段的质量和刚度不同,从而在球铰处产生不平衡力矩差。为保证转体过程中主梁悬臂段在球铰处产生的力矩相同,往往需在转体前对主梁悬臂段进行配重,预先调整好转体悬臂段的质量分布。以往的转体施工案例中,对转体结构的称重主要在主桥墩转盘处,需要大吨位千斤顶,装置造价较高。再者,在桥墩转盘处进行称重,可操作空间小,易发生应力集中引起的结构局部损坏。传统对转体结构的配重多采用沙袋、铅块或铸铁等,操作复杂且效率低。目前,对斜拉桥转体施工过程中常采用的纠偏方法为:采用全站仪或水准仪通过预先设定数据测量转体的位置信息,计算施工偏差,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调整,但该方法计算量大,费时费力,安全风险高且精度难以保障。同时,对中纠偏主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拉桥转体过程中的智能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调节子装置,在转体斜拉桥主梁(24)的两悬臂端各设置一对调节子装置,主梁(24)左端的一对调节子装置与主梁(24)右端的一对调节子装置之间关于桥横轴对称设置,主梁(24)左端的两调节子装置之间关于桥纵轴对称设置,主梁(24)右端的两调节子装置之间关于桥纵轴对称设置;/n所述调节子装置包括贝雷架(1)、工作平台(2)、正向自动千斤顶(5)、下压力传感器(7)、上钢板(12)、多轴加载装置、上压力传感器(19)、反向自动千斤顶(20)、反力型钢(18)、螺纹钢筋(9);/n其中,工作平台(2)设于贝雷架(1)上,正向自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拉桥转体过程中的智能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调节子装置,在转体斜拉桥主梁(24)的两悬臂端各设置一对调节子装置,主梁(24)左端的一对调节子装置与主梁(24)右端的一对调节子装置之间关于桥横轴对称设置,主梁(24)左端的两调节子装置之间关于桥纵轴对称设置,主梁(24)右端的两调节子装置之间关于桥纵轴对称设置;
所述调节子装置包括贝雷架(1)、工作平台(2)、正向自动千斤顶(5)、下压力传感器(7)、上钢板(12)、多轴加载装置、上压力传感器(19)、反向自动千斤顶(20)、反力型钢(18)、螺纹钢筋(9);
其中,工作平台(2)设于贝雷架(1)上,正向自动千斤顶(5)顶体与工作平台(2)抵接,正向自动千斤顶(5)顶杆通过下压力传感器(7)与主梁(24)底面抵接;
上钢板(12)设于主梁(24)顶面,多轴加载装置设于上钢板(12)上,反向自动千斤顶(20)顶体与反力型钢(18)抵接,反向自动千斤顶(20)顶杆通过上压力传感器(19)与多轴加载装置顶面抵接;
反力型钢(18)与贝雷架(1)之间通过螺纹钢筋(9)相连,在上述的螺纹钢筋(9)上设置应力传感器(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转体过程中的智能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自动千斤顶(5)顶体与工作平台(2)之间设有下钢板(3),所述工作平台(2)上设置万能杆件(4),所述万能杆件(4)与所述主梁(24)底面恰好接触但不承受荷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转体过程中的智能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力传感器(7)与主梁(24)底面之间设有调平钢板(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转体过程中的智能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型钢(13),所述多轴加载装置包括第一级分配梁(17)、第一级支座(16)、第二级分配梁(15)、第二级支座(14);其中,型钢(13)设于所述上钢板(12)顶面,第二级支座(14)设于型钢(13)顶面,第二级支座(14)正上方设置第二级分配梁(15),第二级分配梁(15)上表面中心设置第一级支座(16),第一级支座(16)正上方设置第一级分配梁(17),第一级分配梁(17)上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所述上压力传感器(19),所述上压力传感器(19)正上方设置所述反向自动千斤顶(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转体过程中的智能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转体斜拉桥主梁(24)的两悬臂端各设有一组倾角仪(21);对应每一个悬臂端,倾角仪(21)之间的连线与纵桥向中心线垂直;倾角仪(21)的数量为大于或等于3的奇数,其中一个倾角仪(21)设于主梁(24)纵向中心线上,其余倾角仪(21)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并对称布置在横桥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转体过程中的智能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转体斜拉桥主梁(24)的两悬臂端各设置至少一个激光接收面板(22);对应每一个悬臂端,激光接收面板(22)的镜面法方向与主梁(24)纵桥向平行,在主梁(24)两侧的相邻桥墩(25)上设置与激光接收面板(22)一一对应的激光发射器(26)。
7.一种斜拉桥转体过程中的智能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斜拉桥转体过程中的智能纠偏装置,包括以下方法:
在斜拉桥转体前,拆卸斜拉桥主梁(24)现浇段的悬臂梁端部分满堂支架,架设好四个调节子装置,然后拆卸现浇段的剩余满堂支架;满堂支架拆卸完毕后,根据主梁(24)两悬臂端的下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的数据,计算配重重量P重:
其中,M重为配重力矩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彭安银,李前名,龙俊贤,马亚飞,韩艳,张建仁,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