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合模具的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55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合模具的模组,包括基座、底模、顶模、用于承载底模的承载板以及用于固定顶模的顶架,所述承载板上架设有用于承载顶架一侧的承载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聚氨酯发泡材料浇注之前,在顶架推动气缸的带动下,使得顶模与底模分离,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通过带动丝杆转动,使得移动台沿底轨向上料区域移动,当底模移动到上料装置的下方后,驱动机构停止驱动,在外置上料设备完成上料之后,驱动机构反向转动,使得移动台离开上料区域,通过顶架推动气缸推动顶架完成合模,整个生产过程的连贯性较高,降低了生产时间,使得开模、上料以及合模的工序能紧密配合,提升了生产效率。

A module for automatic die clo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合模具的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加工
,具体为一种自动合模具的模组。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冶炼以及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汽车内饰的填充物在生成过程中,一般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浇注到对应的模具中进行成型加工,传统的模具生产效率低下,上料、合模以及开模的过程不能有序配合,导致生产相对繁琐,增加了生产时间,很容易导致生产进度推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合模具的模组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合模具的模组,包括基座、底模、顶模、用于承载底模的承载板以及用于固定顶模的顶架,所述承载板上架设有用于承载顶架一侧的承载部,所述顶架靠近承载部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安装有用于推送顶架绕承载部旋转、并带动顶模与底模合模与分离的顶架推动气缸;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还安装有移动台,所述底架的顶部架设有用于承载移动台横向移动的底轨,所述移动台的底部设有丝座,丝座内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底架的顶部还架设有分别位于底轨左右两侧的两个固定部,两个固定部之间设有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丝杆,所述丝杆转动用于将丝座沿底轨横向推送,所述底架上还安装有与丝杆一端相连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丝杆。进一步,所述顶架上还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出气口通过油管与顶架推动气缸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气泵的进气口通过油管与顶架推动气缸的出气口连通。进一步,所述底轨顶部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呈对称分布。进一步,所述移动台呈拱形,所述移动台的两底端面分别滑动卡接在两个滑槽内。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传动轴,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与丝杆相连。进一步,所述承载板上远离承载部的一侧还架设有第一锁紧杆,所述顶架远离承载部的一端活动安装有与第一锁紧杆相适配的第二锁紧杆,所述顶架上还安装有与连接块相连的电动推杆,用于推送第二锁紧杆与第一锁紧杆锁紧与分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聚氨酯发泡材料浇注之前,在顶架推动气缸的带动下,使得顶模与底模分离,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通过带动丝杆转动,使得移动台沿底轨向上料区域移动,当底模移动到上料装置的下方后,驱动机构停止驱动,在外置上料设备完成上料之后,驱动机构反向转动,使得移动台离开上料区域,通过顶架推动气缸推动顶架完成合模,整个生产过程的连贯性较高,降低了生产时间,使得开模、上料以及合模的工序能紧密配合,提升了生产效率。(2)模组生产时,通过增加第一锁紧杆与第二锁紧杆可相互锁紧的设计,使得顶模和底模合模之后,对顶模和底模进行锁紧,避免顶模和底模之间产生缝隙,从而防止聚氨酯发泡材料溢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运行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另一个运行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底轨和移动台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架,1a、固定部,2、底轨,2a、滑槽,3、承载板,3a、承载部,3b、第一锁紧杆,4、底模,5、顶模,6、顶架,6a、固定架,7、移动台,8、连接块,9、第二锁紧杆,10、电动推杆,11、顶架推动气缸,11a、气泵,12、丝杆,13、驱动机构,131、驱动电机,132、传动轴,14、丝座,14a、螺纹孔,15、上料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合模具的模组,包括基座1、底模4、顶模5、用于承载底模4的承载板3以及用于固定顶模5的顶架6,承载板3上架设有用于承载顶架6一侧的承载部3a,顶架6靠近承载部3a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架6a,固定架6a上安装有用于推送顶架6绕承载部3a旋转、并带动顶模5与底模4合模与分离的顶架推动气缸11,顶架6上还安装有气泵11a,气泵11a的出气口通过油管与顶架推动气缸11的进气口连通,气泵11a的进气口通过油管与顶架推动气缸11的出气口连通,通过气泵11a运转,从而控制顶架推动气缸11伸缩,顶架6会随顶架推动气缸11伸缩的长度而绕承载部3a发生偏转,实现底模4和顶模5的合模与开模过程。如图1和图3所示,承载板3的底部还安装有移动台7,底架1的顶部架设有用于承载移动台7横向移动的底轨2,底轨2顶部开设有两个滑槽2a,两个滑槽2a呈对称分布,移动台7呈拱形,移动台7的两底端面分别滑动卡接在两个滑槽2a内,保证移动台7可沿底轨2内的滑槽2a横向移动,移动台7的底部设有丝座14,丝座14内开设有螺纹孔14a,底架1的顶部还架设有分别位于底轨2左右两侧的两个固定部1a,两个固定部1a之间设有与螺纹孔14a螺纹连接的丝杆12,丝杆12转动用于将丝座14沿底轨2横向推送,底架1上还安装有与丝杆12一端相连的驱动机构13,驱动机构13包括驱动电机131以及传动轴132,驱动电机131通过传动轴132与丝杆12相连,用于驱动丝杆12。本实施例的工作工作如下:首先,在准备上料时,通过气泵11a运转,使得顶架推动气缸11处于收缩状态,此时顶模5和底模4呈开模状态,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131运转,通过传动轴132带动丝杆12转动,使得移动台7沿底轨2偏移,当底模4移动到上料装置15正下方时,驱动电机131停止运转,如图2所示,通过上料装置15浇注聚氨酯发泡材料。然后,浇注完毕后,驱动电机131反向运转,移动台7反向移动,使得底模4脱离上料区域,避免合模过程顶模5触碰到上料装置15,气泵11a运转,使得顶架推动气缸11伸长,从而带动顶架6偏转,使得顶模5与底模4完成合模,从而保证产品的正常生产。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实施例二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原模组的基础上增设顶模5和底模4锁紧效果,承载板3上远离承载部3a的一侧还架设有第一锁紧杆3b,顶架6远离承载部3a的一端活动安装有与第一锁紧杆3b相适配的第二锁紧杆9,顶架6上还安装有与连接块8相连的电动推杆10,用于推送第二锁紧杆9与第一锁紧杆3b锁紧与分离。使用时,聚氨酯发泡材料浇注过后,底模4和顶模5完成合模之后,通过设置的电动推杆10运转带动连接块8,使得第二锁紧杆9与第一锁紧杆3b锁紧,从而保证底模4和顶模5之间的紧密性,避免底模4和顶模5之间产生裂缝,从而防止聚氨酯发泡材料溢出。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合模具的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底模(4)、顶模(5)、用于承载底模(4)的承载板(3)以及用于固定顶模(5)的顶架(6),所述承载板(3)上架设有用于承载顶架(6)一侧的承载部(3a),所述顶架(6)靠近承载部(3a)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架(6a),所述固定架(6a)上安装有用于推送顶架(6)绕承载部(3a)旋转、并带动顶模(5)与底模(4)合模与分离的顶架推动气缸(11);/n所述承载板(3)的底部还安装有移动台(7),所述底架(1)的顶部架设有用于承载移动台(7)横向移动的底轨(2),所述移动台(7)的底部设有丝座(14),丝座(14)内开设有螺纹孔(14a),所述底架(1)的顶部还架设有分别位于底轨(2)左右两侧的两个固定部(1a),两个固定部(1a)之间设有与螺纹孔(14a)螺纹连接的丝杆(12),所述丝杆(12)转动用于将丝座(14)沿底轨(2)横向推送,所述底架(1)上还安装有与丝杆(12)一端相连的驱动机构(13),用于驱动丝杆(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合模具的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底模(4)、顶模(5)、用于承载底模(4)的承载板(3)以及用于固定顶模(5)的顶架(6),所述承载板(3)上架设有用于承载顶架(6)一侧的承载部(3a),所述顶架(6)靠近承载部(3a)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架(6a),所述固定架(6a)上安装有用于推送顶架(6)绕承载部(3a)旋转、并带动顶模(5)与底模(4)合模与分离的顶架推动气缸(11);
所述承载板(3)的底部还安装有移动台(7),所述底架(1)的顶部架设有用于承载移动台(7)横向移动的底轨(2),所述移动台(7)的底部设有丝座(14),丝座(14)内开设有螺纹孔(14a),所述底架(1)的顶部还架设有分别位于底轨(2)左右两侧的两个固定部(1a),两个固定部(1a)之间设有与螺纹孔(14a)螺纹连接的丝杆(12),所述丝杆(12)转动用于将丝座(14)沿底轨(2)横向推送,所述底架(1)上还安装有与丝杆(12)一端相连的驱动机构(13),用于驱动丝杆(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合模具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6)上还安装有气泵(11a),所述气泵(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胜胡贤龙蔡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佳悦涵发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