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抛固定翼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007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抛固定翼无人机,其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底部前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一个前缓冲垫,所述机身的底部后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一个后缓冲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手抛固定翼无人机在降落时,能够通过前缓冲垫和后缓冲垫缓冲降落冲击,降低手抛固定翼无人机损坏程度,又能满足手抛固定翼无人机在不满足伞降区域要求的情况下滑行降落,在滑行降落中不会摩擦到机身。

Hand thrown fixed wing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抛固定翼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尤其涉及一种手抛固定翼无人机。
技术介绍
在部分手抛固定翼无人机中并不包括轮胎等部件,由此这种手抛固定翼无人机的降落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就会使得机身直接与地面发生碰撞。考虑到这种手抛固定翼无人机需要降低自身重量,其机身一般采用玻璃钢等材质制备,当发生多次膨胀后,导致了机身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抛固定翼无人机,其采用的缓冲结构能够在手抛固定翼无人机降落时,有效地对机身进行保护。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抛固定翼无人机,其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底部前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一个前缓冲垫,所述机身的底部后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一个后缓冲垫。可选的,在安装所述前缓冲垫或后缓冲垫的位置,所述机身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大小相同,并且均为矩形,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短边在同一直线上,且其长边相互平行;所述前缓冲垫或者后缓冲垫的两端插入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可选的,所述前缓冲垫和后缓冲垫均采用海绵材质制备。可选的,所述前缓冲垫和后缓冲垫均包括缓冲体和挂钩部,所述挂钩部的数量为2个,两个挂钩部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缓冲体的两端,所述挂钩部的挂钩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开口的长度相同,所述挂钩的最大处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可选的,所述机身内部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第一开口的前侧,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后侧;所述第一挡板从下至上向后倾斜,所述第二挡板从下至上向前倾斜;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下端均形成有凹槽,挂钩部的挂钩位于所述凹槽内。可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凸起,在所述凸起的尖端形成有多个向下弯曲的钩部。可选的,所述缓冲体为空心结构。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手抛固定翼无人机在降落时,能够通过前缓冲垫和后缓冲垫缓冲降落冲击,降低手抛固定翼无人机损坏程度,又能满足手抛固定翼无人机在不满足伞降区域要求的情况下滑行降落,在滑行降落中不会摩擦到机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手抛固定翼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示意为:1-机身;2-前缓冲垫;3-后缓冲垫;4-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抛固定翼无人机,其包括机身,在所述机身的底部安装有四个缓冲垫。本实施例中,所述机身的底部前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一个前缓冲垫,所述机身的底部后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一个后缓冲垫。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缓冲垫的长度为260mm,所述后缓冲垫的长度为180mm,所述前缓冲垫的宽度和所述后缓冲垫的宽度均为30mm,所述前缓冲垫和后缓冲垫的高度为15mm。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安装所述前缓冲垫和后缓冲垫的位置,所述机身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大小相同,并且均为矩形,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短边在同一直线上,且其长边相互平行。所述机身内部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其中,所述第一挡板位于第一开口的前侧,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后侧,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从下至上向后倾斜,所述第二挡板从下至上向前倾斜,也就是说,沿从下至上的方向,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前缓冲垫或者后缓冲垫的两端插入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使得所述前缓冲垫和后缓冲垫被固定于所述机身。以下以所述前缓冲垫的结构来说明所述前缓冲垫和后缓冲垫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缓冲垫采用海绵材质制备,并包括缓冲体和挂钩部,所述挂钩部的数量为2个,两个挂钩部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缓冲体的两端,所述挂钩部的挂钩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开口的长度相同,所述挂钩的最大处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即第一开口的短边的长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缓冲垫的长度为260mm,所述后缓冲垫的长度为180mm,所述前缓冲垫的宽度和所述后缓冲垫的宽度均为30mm,所述前缓冲垫和后缓冲垫的高度为15mm。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下端均形成有凹槽,挂钩部的挂钩位于所述凹槽内。本技术的手抛固定翼无人机在降落时,能够通过前缓冲垫和后缓冲垫缓冲降落冲击,降低手抛固定翼无人机损坏程度,又能满足手抛固定翼无人机在不满足伞降区域要求的情况下滑行降落,在滑行降落中不会摩擦到机身。而且,当前缓冲垫和后缓冲垫与地面接触时,受到地面的正压力,使得前缓冲垫和后缓冲垫的挂钩部向所述机身内部运动,并且由于倾斜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设置,能够在所述挂钩部向机身内部运动时,被向内挤压,并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向前缓冲垫或者后缓冲垫施加一反作用力,进一步提高了缓冲效果。为增加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向前缓冲垫或后缓冲垫施加的力的大小,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凸起,在所述凸起的尖端形成有多个向下弯曲的钩部。并且所述缓冲体为空心结构,以通过所述空心的缓冲体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本技术的前缓冲垫和后缓冲垫在使用时可以更换,单套的使用寿命可达到10次(滑行降落),然后更换新的前缓冲垫和后缓冲垫,即可以保证手抛固定翼无人机降落时的缓冲效果。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抛固定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底部前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一个前缓冲垫,所述机身的底部后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一个后缓冲垫;/n其中,在安装所述前缓冲垫或后缓冲垫的位置,所述机身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大小相同,并且均为矩形,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短边在同一直线上,且其长边相互平行;/n所述前缓冲垫或者后缓冲垫的两端插入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抛固定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底部前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一个前缓冲垫,所述机身的底部后端的两侧均安装有一个后缓冲垫;
其中,在安装所述前缓冲垫或后缓冲垫的位置,所述机身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大小相同,并且均为矩形,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短边在同一直线上,且其长边相互平行;
所述前缓冲垫或者后缓冲垫的两端插入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抛固定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缓冲垫和后缓冲垫均采用海绵材质制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抛固定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缓冲垫和后缓冲垫均包括缓冲体和挂钩部,所述挂钩部的数量为2个,两个挂钩部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苡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天途航空技术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