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分析仪及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819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1:2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包括基座、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以及弹性件。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均与基座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夹爪包括第一作用部和第一夹持部,第二夹爪包括第二作用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作用部与第二作用部相对设置,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弹性件用于产生使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相对远离的弹力,以使得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各自相对基座转动并带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彼此靠近产生夹持力夹持被夹持物。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样本分析仪。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利于夹持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Sample analyzer and clam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样本分析仪及夹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机械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样本分析仪及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样本分析设备中,常使用到夹持装置进行样本试管/容器夹持,以进一步完成样本的传输、分配,和混匀等的操作。传统的夹持装置,一种是由基座和两个固定在基座上的弹簧片组成,依靠弹簧片张开后的弹力夹紧待夹持物,但在使用过程中弹簧片容易发生弹性疲劳,导致弹性夹持力下降,当夹持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夹持在该夹爪中的样本试管/容器容易掉落,从而可能导致样本的损坏或者漏液等情况的发生,并引发生物风险。另一种,是利用驱动机构的驱动力直接抓取待夹持物,但是使用驱动机构一方面易引发被夹持物的破碎或变形,另一方面增加了夹持装置的成本,增大了夹持装置的尺寸,不利于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及夹持装置,能够提高夹持的稳定性且降低夹持装置的成本,减小夹持装置的尺寸。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包括基座、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以及弹性件。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均与基座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夹爪包括第一作用部和第一夹持部,第二夹爪包括第二作用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作用部与第二作用部相对设置,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弹性件,用于产生使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相对远离的弹力,以使得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各自相对基座转动并带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彼此靠近产生夹持力夹持被夹持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该样本分析仪包括上述的夹持装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夹持装置包括基座、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以及弹性件。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均与基座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夹爪包括第一作用部和第一夹持部,第二夹爪包括第二作用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作用部与第二作用部相对设置,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弹性件用于产生使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相对远离的弹力,以使得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各自相对基座转动并带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彼此靠近产生夹持力夹持被夹持物,由于抓取待夹持物的力由弹性件的弹力提供,以驱使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各自相对基座转动以夹持或松开被夹持物,可以避免直接通过弹簧片导致夹持不稳,或直接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力来夹持待夹持物时导致待夹持物损坏且设备成本过高、尺寸较大,有利于夹持装置的小型化设计。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夹持装置的夹爪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夹持装置的夹爪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夹持装置包括基座1、第一夹爪2和第二夹爪3、弹性件4、轴体5、柔性件6、挡止件7、盖板8和挡板9。基座1用于与外部的驱动机构连接,外部的驱动机构驱动基座1带动整个夹持装置,实现整个夹持装置的移动、回转、摇晃等功能,从而实现对夹持装置所夹持的被夹持物的位置转移。例如,被夹持物为样本容器时,还可以对样本容器内的样本进行摇晃混匀等操作。第一夹爪2与基座1可转动连接。具体而言,第一夹爪2可与基座1孔轴配合连接,例如,第一夹爪2通过固定于基座1上的铰接轴23与基座1铰接。定义第一夹爪2与基座1的铰接位置为第一铰接位置,即铰接轴23所在的位置。第一夹爪2包括第一作用部21和第一夹持部22,第一作用部21和第一夹持部22分别位于铰接轴23的两侧。第二夹爪3与基座1可转动连接。具体而言,第二夹爪3可与基座1孔轴配合连接,例如,第二夹爪3通过固定于基座1上的铰接轴33与基座1铰接。定义第二夹爪3与基座1的铰接位置为第二铰接位置,即铰接轴33所在的位置。第二夹爪3包括第二作用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第一作用部31和第一夹持部32分别位于铰接轴33的两侧。可选的,第一夹爪2和第二夹爪3均一体成型,如使用注塑、压铸或者浇注等制造工艺进行制造,有利于结构的实现和机械制造公差的控制,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第一作用部21与第二作用部31相对设置,第一夹持部22与第二夹持部32相对设置。具体的,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32彼此靠近的表面具有用于容纳被夹持物的凹陷结构10。该凹陷结构10形成了夹持空间,有利于增大夹持部和被夹持物之间的接触面,以提高夹持的稳定性,分散夹持部对被夹持物的压力,降低被夹持物的破损和变形概率。可选的,第一夹持部22靠近第二夹持部32的表面至少包括两个弯折连接的面,第二夹持部32靠近第一夹持部22的表面至少包括两个弯折连接的面。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32在均在远离基座1的一端设有外翻结构11,两个外翻结构11配合形成开口状结构,用于在取物时起导向作用,便于被夹持物进入夹爪。具体的,外翻结构11的一端与一夹持部连接,另一端往远离另一夹持部的方向延伸,两个外翻结构11相互配合,形成相对于夹持装置向外的开口状结构。该结构有利于在抓取被夹持物如试管时,起到导向作用,保证试管顺利进入夹爪。第一轴体5与基座1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轴体5连接于基座1的第三连接位置51,第一铰接位置23、第二铰接位置33、第三连接位置51呈三角位置关系。弹性件4用于产生使第一作用部21和第二作用部31相对远离的弹力,以使得第一夹爪2和第二夹爪3各自相对基座1转动并带动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32彼此靠近产生夹持力以夹持被夹持物。可选的,弹性件4为扭转弹簧,扭转弹簧套设于第一轴体5上,扭转弹簧的两个力臂分别与第一作用部21和第二作用部31抵接,以将弹力作用于第一作用部21和第二作用部31。由于第一铰接位置23、第二铰接位置33、第三连接位置51呈三角位置关系,使得扭转弹簧与第一作用部21和第二作用部31之间的连接更稳定,提高了夹持的安全性。至少一个柔性件6设置于第一夹持部22靠近第二夹持部32的表面和/或第二夹持部32靠近第一夹持部22的表面上,柔性件6的硬度小于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32的硬度。柔性件6的可用于增加夹持部与被夹持物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在被夹持物进行移动、旋转等动作时,进一步地,柔性件6可以增加与被夹持物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被夹持物在夹持中的稳定性,另外,柔性件6还可用于缓冲夹持部和被夹持物之间的作用力,用于保护被夹持物,避免被夹持物发生破碎或变形。具体的,柔性件6包括平面部61和卡合部62,卡合部62上开设有卡槽63,第一夹持部22靠近第二夹持部32的表面和/或第二夹持部32靠近第一夹持部22的表面上开设有卡合孔,卡合部62通过卡槽63与孔装结构配合固定于夹持部内。通过上述方式,柔性件6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夹持部22或者第二夹持部23上,方便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n基座;/n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均与所述基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夹爪包括第一作用部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爪包括第二作用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作用部与所述第二作用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n弹性件,用于产生使所述第一作用部和所述第二作用部相对远离的弹力,以使得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各自相对所述基座转动并带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彼此靠近产生夹持力夹持被夹持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
基座;
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均与所述基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夹爪包括第一作用部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爪包括第二作用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作用部与所述第二作用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
弹性件,用于产生使所述第一作用部和所述第二作用部相对远离的弹力,以使得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各自相对所述基座转动并带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彼此靠近产生夹持力夹持被夹持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转弹簧,所述夹持装置进一步包括轴体,所述轴体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弹簧套设于所述轴体上,所述扭转弹簧的两个力臂分别与所述第一作用部和所述第二作用部抵接,以将所述弹力作用于所述第一作用部和所述第二作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基座的第一连接位置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爪在所述基座的第二连接位置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体连接于所述基座的第三连接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位置、所述第二连接位置、所述第三连接位置呈三角位置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柔性件,所述至少一个柔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表面上,所述柔性件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硬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记良陆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