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799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用于安装在汽车的车顶上。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包括:支撑架、安装于支撑架上的相对两侧部的侧方监测组件、安装在支撑架的前端的前方监测组件、安装在支撑架的中部的环视监测组件及天线组件、以及安装在环视监测组件上方的顶面监测组件。侧方监测组件、前方监测组件、环视监测组件、天线组件及顶面监测组件相互协调配合以对汽车行驶环境实现多方位全面的监测识别。该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通过侧方监测组件、前方监测组件、环视监测组件、天线组件及顶面监测组件之间协调配合对汽车行驶环境实现多方位全面的监测识别,各种设备的监测和识别互补,便于汽车安全稳定地自动驾驶。

Auto driving monitoring and recogni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自动驾驶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自动驾驶是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物联网、高性能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当前全球汽车与交通出行领域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已成为各国争抢的战略制高点。汽车自动驾驶离不开监测识别装置对环境进行监测和识别,由于车顶具有良好的高度,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安装空间,越来越多的检测识别装置会布置的车顶。但是,现有的监测识别装置的监测的性能一般,无法多方位全面的进行监测识别,复杂环境应对能力弱,经常会出现重要区域无法监测的现象,进而无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制约汽车自动驾驶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多方位全面监测识别、便于汽车安全稳定地自动驾驶的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一种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用于安装在汽车的车顶上,所述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包括: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相对两侧部的侧方监测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前端的前方监测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中部的环视监测组件及天线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环视监测组件上方的顶面监测组件;所述侧方监测组件、前方监测组件、环视监测组件、天线组件及顶面监测组件相互协调配合以对汽车行驶环境实现多方位全面的监测识别。上述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包括:支撑架、安装于支撑架上的相对两侧部的侧方监测组件、安装在支撑架的前端的前方监测组件、安装在支撑架的中部的环视监测组件及天线组件,以及安装在环视监测组件上方的顶面监测组件。使用时,整个装置通过支撑架安装于汽车的车顶上,侧方监测组件可以实时监测车身两侧近距离的环境情况,前方监测组件可以实时监测和识别车身前方远距离范围的路况环境及交通指示信息,环视监测组件和顶面监测组件可以实时车身四周及上方的环境情况,并通过天线组件与汽车控制系统实现信息交互,从而使汽车的自动驾驶顺利进行。该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通过侧方监测组件、前方监测组件、环视监测组件、天线组件及顶面监测组件相互协调配合以对汽车行驶环境实现多方位全面的监测识别,各种设备的监测和识别互补,便于汽车安全稳定地自动驾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视监测组件高于所述侧方监测组件及前方监测组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的四个端部上朝下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汽车的车顶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角板、与所述角板连接的卡持座,所述卡持座设有卡持口及形变间隙口,所述形变间隙口与所述卡持口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条间隔平行设置的横梁、两条间隔平行安装于所述横梁上的侧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位于所述侧梁上,所述第二天线位于所述横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方监测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横梁上的前激光雷达及前视相机,所述前激光雷达位于所述环视监测组件的侧下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视相机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铰接的调节臂、与所述调节臂连接的前视拍摄头,所述底座在所述横梁上可左右摆动调节,所述调节臂在所述底座上可前后摆动调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上安装第一走线架,所述侧梁上安装有第二走线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视监测组件包括若干与所述横梁连接的支撑柱、安装于所述支撑柱上的环视相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的仰视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中的侧方监测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中的前激光雷达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中的前视相机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前视相机中圆圈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中的局部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中圆圈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中圆圈C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注说明:100-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20-支撑架,21-横梁,22-侧梁,23-安装座,24-第一走线架,25-第二走线架,26-限位槽,231-角板,232-卡持座,233-卡持口,234-形变间隙口,30-侧方监测组件,31-侧方卡座,32-侧激光雷达,33-第一卡臂,34-第二卡臂,40-前方监测组件,50-前激光雷达,51-前激光雷达座,52-连接臂,53-加强臂,60-前视相机,61-底座,62-调节臂,63-前视拍摄头,64-弧形孔,65-调节刻度,66-第一锁止口,67-第二锁止口,70-环视监测组件,71-支撑柱,72-环视相机,73-环视拍摄头,80-天线组件,81-第一天线,82-第二天线,83-卡块,90-顶面监测组件,91-承接座,92-顶面激光雷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例如“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照图1至图9,为本技术的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100,用于安装在汽车的车顶上对汽车行驶过程的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识别。该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100包括:支撑架20、安装于支撑架20上的相对两侧部的侧方监测组件30、安装于支撑架20的前端的前方监测组件40、安装在支撑架20的中部的环视监测组件70及天线组件80、以及安装于环视监测组件70上方的顶面监测组件90。其中,侧方监测组件30位于支撑架20的侧部,前方监测组件40位于支撑架20的前端,环视监测组件70位于支撑架20的中部且高于侧方监测组件30及前方监测组件40,这样各个组件空间布置合理,进行环境监测识别时没有遮挡,信息采集准确。使用时,侧方监测组件30、前方监测组件40、环视监测组件70、天线组件80、顶面监测组件90相互协调配合以对汽车行驶环境实现多方位全面的监测识别。所述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用于安装在汽车的车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包括: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相对两侧部的侧方监测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前端的前方监测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中部的环视监测组件及天线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环视监测组件上方的顶面监测组件;所述侧方监测组件、前方监测组件、环视监测组件、天线组件及顶面监测组件相互协调配合以对汽车行驶环境实现多方位全面的监测识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用于安装在汽车的车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包括: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相对两侧部的侧方监测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前端的前方监测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中部的环视监测组件及天线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环视监测组件上方的顶面监测组件;所述侧方监测组件、前方监测组件、环视监测组件、天线组件及顶面监测组件相互协调配合以对汽车行驶环境实现多方位全面的监测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视监测组件高于所述侧方监测组件及前方监测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四个端部上朝下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汽车的车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角板、与所述角板连接的卡持座,所述卡持座设有卡持口及形变间隙口,所述形变间隙口与所述卡持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自动驾驶监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非徐立人李悦钟华韩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