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氏菌属检测用培养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7405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简易且特异性地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或伊氏李斯特氏菌的手段。一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或伊氏李斯特氏菌检测用培养基,其含有以下的成分(A)、(B)及(C):(A)通过用β‑葡萄糖苷酶进行分解而显色的显色性物质或发出荧光的荧光原性物质;(B)通过用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进行分解而显色的显色性物质或发出荧光的荧光原性物质;及(C)糖。

Culture medium for Listeria de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李斯特氏菌属检测用培养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简易且特异性地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及伊氏李斯特氏菌(Listeriaivanovii)的培养基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属于李斯特氏菌(Listeria)属的细菌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性的非芽胞短杆菌。目前,存在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以下,简写作L.)monocytogenes)、伊氏李斯特氏菌(L.ivanovii)、英诺克李斯特氏菌(L.innocua)、威尔斯李斯特氏菌(L.welshimeri)、西尔李斯特氏菌(L.seeligeri)、格氏李斯特氏菌(L.grayi)、莫氏李斯特氏菌(L.marthii)、Rocour李斯特氏菌(L.rocourtiae)、弗氏李斯特氏菌(L.fleischmannii)、维森李斯特氏菌(L.weihenstephanensis)、水李斯特氏菌(L.aquatica)、康奈尔李斯特氏菌(L.cornellensis)、佛罗里达李斯特氏菌(L.floridensis)、L.grandensis及河岸李斯特氏菌(L.riparia)等。其中,通常对人表现出病原性的细菌仅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食品检查中将本细菌作为检查对象。然而,食品被以英诺克李斯特氏菌为首的数种除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以外的李斯特氏菌属细菌污染的情况较多,因此与这些细菌的区分变得重要(非专利文献1)。此外,已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引起人畜共患疾病,在美国是作为环境检查的对象的细菌。日本的李斯特氏菌属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有定性试验与定量试验。在定性试验中,将样本在half-Fraser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一次增殖培养,进一步使用Fraser液体培养基进行二次增殖培养,使用含有酶底物的选择分离培养基(酶底物培养基),分离李斯特氏菌属。此时,还同时进行以下方法:不进行二次增菌培养,将在一次增菌培养中得到的菌落接种于酶底物培养基的方法。另一方面,在定量试验中,利用BPW培养基进行复苏培养(20±2℃,1小时±5分钟)后,使用酶底物培养基,分离李斯特氏菌属。作为在定性方法及定量方法的使用了酶底物培养基的培养后,确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已知有碳水化合物代谢试验及CAMP试验等,但由于需要培养,因此确定需要时间。由此,作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辅助确认方法,已知有PCR法、使用了免疫诊断学方法的迅速诊断法(非专利文献1)。例如,作为属于李斯特氏菌属的菌种的鉴别手段,已知一种基于作为PCR法的一种的LAMP法的检测法(专利文献1)。然而,该LAMP法为使用4种菌种特异性引物的方法,不是能够在日常的检查室中采用的手段。作为属于李斯特氏菌属的菌种的鉴别手段,如上所述,使用选择分离培养基的手段较为简便。作为这样的选择分离培养基,已知有:使用了用β-葡萄糖苷酶进行分解而显色的显色性物质的ALOA(注册商标)琼脂培养基(Sysmex-biomerieuxJapanLtd.)、CHROMagar(注册商标)Listeria(CHROMagar公司)。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接种于所述酶底物培养基时,显现出伴随乳白色晕圈的蓝绿色的典型菌落,除此以外的李斯特氏菌属则不产生晕圈。同样地,作为使用了用β-葡萄糖苷酶进行分解而显色的显色性物质的培养基,已知有专利文献2。此外,已知一种含有用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进行了特异性剪切的显色底物的培养基(专利文献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6106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3027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1-510054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食品卫生检查指针微生物编2015,公益社团法人日本食品卫生协会著P340-363(201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利用所述酶底物培养基以及专利文献2及3的选择分离培养基,难以明确鉴别李斯特氏菌属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与伊氏李斯特氏菌。因此,需要使用在所述酶底物培养基中得到的菌落进行确认试验,故而需要耗费时间及功夫,较为繁杂。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易且特异性地检测作为对人的病原性或食品污染的原因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或伊氏李斯特氏菌的手段。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因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而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加入用β-葡萄糖苷酶进行分解而显色的显色性物质或荧光原性物质、及用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进行分解而显色的显色性物质或荧光原性物质,并同时使用糖,能够明确地识别伊氏李斯特氏菌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菌落的颜色或荧光而非菌落周围的颜色变化,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专利技术[1]~[7]。.[1]一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或伊氏李斯特氏菌检测用培养基,其含有以下的成分(A)、(B)及(C):(A)通过用β-葡萄糖苷酶进行分解而显色的显色性物质或发出荧光的荧光原性物质;(B)通过用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进行分解而显色的显色性物质或发出荧光的荧光原性物质;及(C)糖。[2]根据[1]所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或伊氏李斯特氏菌检测用培养基,其中,成分(C)的糖为葡萄糖。[3]根据[1]或[2]所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或伊氏李斯特氏菌检测用培养基,其含有以检测时浓度计为2g/L以上30g/L以下的成分(C)的糖。[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或伊氏李斯特氏菌检测用培养基,其中,成分(A)为5-溴-4-氯-3-吲哚基-β-D-吡喃葡糖苷。[5]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或伊氏李斯特氏菌检测用培养基,其中,成分(A)为4-甲基伞形酮酰-β-D-吡喃葡糖酸苷。[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或伊氏李斯特氏菌检测用培养基,其在纤维质吸水性片上担载或层叠有进一步含有(D)胶凝剂、(E)除成分(C)以外的菌体营养成分的组合物。[7]一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或伊氏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样本接种于[1]~[6]中任一项所述的培养基并进行培养后,对在该培养基上产生的菌落的颜色或荧光进行检测。专利技术效果只要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培养基,就能够选择性地检测属于李斯特氏菌属的细菌,在属于李斯特氏菌属的菌种中,能够通过菌落的颜色或荧光明确鉴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或伊氏李斯特氏菌与其他李斯特氏菌属的菌种。进一步,由于不需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或伊氏李斯特氏菌的确认试验,因此能够削减检查的功夫与时间。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或伊氏李斯特氏菌检测用培养基含有以下的成分(A)、(B)及(C)。(A)通过用β-葡萄糖苷酶进行分解而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或伊氏李斯特氏菌检测用培养基,其含有以下的成分(A)、(B)及(C):/n(A)通过用β-葡萄糖苷酶进行分解而显色的显色性物质或发出荧光的荧光原性物质;/n(B)通过用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进行分解而显色的显色性物质或发出荧光的荧光原性物质;及/n(C)糖。/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09 JP 2017-1140541.一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或伊氏李斯特氏菌检测用培养基,其含有以下的成分(A)、(B)及(C):
(A)通过用β-葡萄糖苷酶进行分解而显色的显色性物质或发出荧光的荧光原性物质;
(B)通过用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进行分解而显色的显色性物质或发出荧光的荧光原性物质;及
(C)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或伊氏李斯特氏菌检测用培养基,其中,成分(C)的糖为葡萄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或伊氏李斯特氏菌检测用培养基,其含有以检测时的浓度计为2g/L以上30g/L以下的成分(C)的糖。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细川修平水落慎吾菓子田充明
申请(专利权)人:日水制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