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7005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2:2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金属背板、控制单元和开关;金属背板在电场耦合的作用下而具有耦合电压,控制单元分别与金属背板和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开关的第一端与金属背板电连接,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控制单元根据耦合电压的值控制开关是否导通,从而控制金属背板是否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能够根据金属背板的耦合电压的值来实现金属背板是否接地的控制,实现了对金属背板的电位的控制,从而控制显示面板中导电膜层与金属背板的电位差,能够将导电膜层与金属背板构成的等效电容的两端电位差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从而有效缓解显示面板内的膜层因电致伸缩而引发的屏身啸叫的问题。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的重要结构之一,其作用在于供应亮度充足且分布均匀的光源,从而使LCD能正常显示影像。为了保证显示面板的各项信赖性,目前的背光模组上都采用了金属背板,金属背板虽然能够显著提升显示面板的抗震、抗摔性能。但显示面板具有多个导电膜层,则某个导电膜层有信号流经时,这个导电膜层与金属背板构成一个等效电容,而这个信号则相当于施加在上述等效电容上的电压,若这个信号的电压变化频率较高,例如,这个信号为脉冲调制信号时,则显示面板中的某些膜层会因电致伸缩的作用而产生振动,进而引起屏身啸叫。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显示面板中导电膜层与金属背板构成等效电容,而使显示面板中的某些膜层因电致伸缩引起的屏身啸叫的技术问题。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金属背板、控制单元和开关;所述金属背板在电场耦合的作用下而具有耦合电压,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金属背板和所述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金属背板电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耦合电压的值控制所述开关是否导通,从而控制所述金属背板是否接地。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瞬态二极管,所述瞬态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金属背板电连接,所述瞬态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可选地,所述耦合电压为脉冲调制信号,所述脉冲调制信号的波峰的峰值大于第一特定电位;所述开关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为所述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为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为所述开关的第二端。可选地,所述第一特定电位为地电位,所述控制单元为第一电压比较器,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电压端、第二电压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压端均接地,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金属背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端与电源正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为第一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输出端;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金属背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与电源正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均与所述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特定电位为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开启电压。可选地,所述耦合电压为脉冲调制信号,所述脉冲调制信号的波谷的峰值小于第二特定电位;所述开关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为所述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为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为所述开关的第二端。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为第二电压比较器,所述第二特定电位为地电位;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电压端、第二电压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金属背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压端与电源负压供电端电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为第二反相器;所述第二反相器包括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和输出端,所述第五晶体管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金属背板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源极与电源负压供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漏极均与所述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特定电位为所述第五晶体管的开启电压。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导电膜层和上述的背光模组。可选地,所述导电膜层包括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复用为触控电极层。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供电电源、驱动芯片以及上述的显示面板。可选地,所述驱动芯片包括显示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电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根据金属背板的耦合电压的值来实现金属背板是否接地的控制,实现了对金属背板的电位的控制,从而控制显示面板中导电膜层与金属背板的电位差,能够将导电膜层与金属背板构成的等效电容的两端电位差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从而有效缓解显示面板内的膜层因电致伸缩而引发的屏身啸叫的问题。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所示的背光模组的时序控制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所示的背光模组的时序控制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所示的背光模组的时序控制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所示的背光模组的时序控制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背光模组;11-金属背板;12-控制单元;13-开关;131-开关的控制端;132-开关的第一端;133-开关的第二端;12a-第一电压比较器;12b-第一反相器;12c-第二电压比较器;12d-第二反相器;M1-第一晶体管;M2-第二晶体管;M3-第三晶体管;M4-第四晶体管;M5-第五晶体管;M6-第六晶体管;G1-第一晶体管的栅极;G2-第二晶体管的栅极;G3-第三晶体管的栅极;G4-第四晶体管的栅极;G5-第五晶体管的栅极;G6-第六晶体管的栅极;S1-第一晶体管的源极;S2-第二晶体管的源极;S3-第三晶体管的源极;S4-第四晶体管的源极;S5-第五晶体管的源极;S6-第六晶体管的源极;D1-第一晶体管的漏极;D2-第二晶体管的漏极;D3-第三晶体管的漏极;D4-第四晶体管的漏极;D5-第五晶体管的漏极;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背板、控制单元和开关;/n所述金属背板在电场耦合的作用下而具有耦合电压,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金属背板和所述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金属背板电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二端接地;/n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耦合电压的值控制所述开关是否导通,从而控制所述金属背板是否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背板、控制单元和开关;
所述金属背板在电场耦合的作用下而具有耦合电压,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金属背板和所述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金属背板电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耦合电压的值控制所述开关是否导通,从而控制所述金属背板是否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瞬态二极管,所述瞬态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金属背板电连接,所述瞬态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电压为脉冲调制信号,所述脉冲调制信号的波峰的峰值大于第一特定电位;
所述开关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为所述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为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为所述开关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定电位为地电位,所述控制单元为第一电压比较器,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电压端、第二电压端和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压端均接地,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金属背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压端与电源正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为第一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输出端;
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金属背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与电源正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均与所述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特定电位为所述第三晶体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锦钊张健赵婷婷范利涛金美灵李璐璐李良梁刘雨杰禹映雪辛秦郑财牛亚辉张智强常娇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