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844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动器,属于发动机辅助制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集成式制动装置中凸轮型线加工困难的问题。本制动器,包括制动臂,制动臂上具有控制腔和活塞腔,制动臂上还具有进油孔以及过油孔,活塞腔中设置有制动活塞,控制腔内设置有呈柱状的控制阀芯,控制阀芯将控制腔分隔成进油腔和出油腔,进油孔与进油腔相连通,控制阀芯的外壁上具有凹入的呈环状的过油槽,控制阀芯内开设有将所述进油腔和过油槽相连通的通孔,控制腔内还设置有弹簧,控制阀芯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进油腔方向移动并使所述过油孔与所述出油腔相连通,控制阀芯克服弹簧弹力移动时所述过油槽能与所述过油孔相连通。本制动器具有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好的优点。

A br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动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辅助制动
,涉及一种制动器。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物流运输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汽车使用的安全性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制动装置是保障汽车使用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车辆重型化和高速化的发展,传统的机械摩擦式制动器在工作中不堪重负,常常用于摩擦片磨损严重和制动毂温度过高而失效,危及车主人身和财产安全。发动机制动器是制动装置中的一种,是指利用发动机制动抬起油门踏板,但不踏下离合器,利用发动机的压缩行程产生的压缩阻力,内摩擦力和进排气阻力对驱动轮形成制动作用,其具有高效、持续稳定的缓速性能和无物质消耗的特点。现有的发动机制动装置往往集成于常规摇臂之中,通过增设凸轮制动来实现发动机制动,这种结构较为紧凑,重量轻。但是,集成式的结构会造成与其配合的凸轮型线的设计难度加大,不利于生产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制动器,解决了现有集成式制动装置中凸轮型线加工困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制动器,包括制动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臂上具有控制腔和活塞腔,所述制动臂上还具有进油孔以及与活塞腔相连通的过油孔,所述活塞腔中设置有制动活塞,所述制动活塞能部分伸出所述制动臂,所述控制腔内设置有呈柱状的控制阀芯,所述控制阀芯的外壁与所述控制腔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并将所述控制腔分隔成进油腔和出油腔,所述进油孔与进油腔相连通,所述控制阀芯的外壁上具有凹入的呈环状的过油槽,所述控制阀芯内开设有将所述进油腔和过油槽相连通的通孔,所述控制腔内还设置有弹簧,所述控制阀芯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进油腔方向移动并使所述过油孔与所述出油腔相连通,所述控制阀芯克服弹簧弹力移动时所述过油槽能与所述过油孔相连通。本制动器使用时,机油通过进油孔进入到控制腔的进油腔内,并逐渐通过通孔进入到过油槽内,在进油腔一侧的油压作用下,推动控制阀芯克服弹簧的弹力作用移动,最终使得过油槽与过油孔相连通,机油进入到活塞腔中,推动制动活塞向制动臂外伸出以作用在排气气门杆上,顶开排气门,使得发动机做负功,起到制动作用。反之,进油孔不再进油,控制阀芯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进油腔一侧移动,使得过油孔与出油腔相连通,机油从出油腔处排出。本制动器独立设计,与摇臂完全分离开来,不改变原来排气凸轮的凸轮型线,单独设计制动凸轮的凸轮型线,降低了凸轮型线设计的难度。此外,独立式的制动器,减少了其与摇臂之间的结构干涉,独处存在,工作更稳定,也更可靠。在上述的一种制动器中,制动器还包括调节螺杆以及锁定螺母,所述调节螺杆的内端伸入所述活塞腔内并能抵靠在所述制动活塞上,所述锁定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杆的外端。调节螺杆的内端抵靠在制动活塞上,用于限制制动活塞的行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制动活塞需要移动的行程的不同,可调整调节螺杆的伸入长度,从而适应不同的安装使用需求,适用范围较广。在上述的一种制动器中,所述出油腔内还设置有呈环状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固定在所述出油腔的侧壁上,所述弹簧穿过所述限位套。限位套的设置用于对控制阀芯进行限位,保证控制阀芯移动后位置的稳定性,进而保障制动效果的稳定性。在上述的一种制动器中,所述控制腔内还设置有呈片状的控制阀盖以及呈环状的挡圈,所述挡圈固定在所述出油腔的侧壁上,所述控制阀盖上贯穿开设有出油孔,所述控制阀盖抵靠在所述挡圈上,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控制阀芯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控制阀盖上。控制阀盖的设置在不影响出油腔出油的情况下实现对弹簧的支撑,保证控制阀芯的稳定工作。在上述的一种制动器中,所述通孔可为倾斜开设的直孔。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制动器中,所述通孔包括开设于所述控制阀芯中心的轴向孔和开设于所述过油槽处的径向孔,所述径向孔的一端与轴向孔连通,另一端与过油槽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制动器独立设计,与摇臂完全分离开来,不改变原来排气凸轮的凸轮型线,单独设计制动凸轮的凸轮型线,降低了凸轮型线设计的难度;同时,独立式的制动器,减少了其与摇臂之间的结构干涉,工作更稳定,也更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制动器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虚线处的剖视图。图中,1、制动臂;2、控制腔;3、活塞腔;4、进油孔;5、过油孔;6、制动活塞;7、控制阀芯;8、进油腔;9、出油腔;10、过油槽;11、通孔;12、弹簧;13、调节螺杆;14、锁定螺母;15、限位套;16、控制阀盖;17、挡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制动器包括制动臂1,制动臂1上具有控制腔2和活塞腔3,制动臂1上还具有连通至控制腔2的进油孔4以及将控制腔2和活塞腔3相连通的过油孔5。其中,活塞腔3中设置有制动活塞6,制动臂1上还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13,调节螺杆13的内端伸入活塞腔3内并能抵靠在制动活塞6上,调节螺杆13的外端螺纹连接有锁定螺母14。制动活塞6在活塞腔3内的油压作用下能部分伸出制动臂1的活塞腔3。控制腔2为圆柱孔,控制腔2内设置有呈圆柱状的控制阀芯7以及弹簧12,控制阀芯7的外壁与控制腔2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并将控制腔2分隔成进油腔8和出油腔9,进油孔4与进油腔8相连通。弹簧12设置在出油腔9内,且出油腔9中还设置有呈片状的控制阀盖16以及呈圆环状的挡圈17,挡圈17固定在出油腔9的侧壁上,控制阀盖16上贯穿开设有数个出油孔,控制阀盖16抵靠在挡圈17上,弹簧12的一端抵靠在控制阀芯7上,另一端抵靠在控制阀盖16上。控制阀芯7的外壁上具有凹入的呈圆环状的过油槽10,控制阀芯7内开设有将进油腔8和过油槽10相连通的通孔11,控制阀芯7在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向进油腔8方向移动并使过油孔5与出油腔9相连通,控制阀芯7克服弹簧12弹力移动时过油槽10能与过油孔5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1包括开设于控制阀芯7中心的轴向孔和开设于过油槽10处的径向孔,径向孔的一端与轴向孔连通,另一端与过油槽10相连通;当然,在便于开设的情况下,也可将通孔11开设为倾斜开设的直孔。控制阀盖16和控制阀芯7之间的出油腔9内还固定有呈圆环状的限位套15,弹簧12穿过该限位套15。本制动器使用时,机油通过进油孔4进入到控制腔2的进油腔8内,并逐渐通过通孔11进入到过油槽10内,在进油腔8一侧的油压作用下,推动控制阀芯7克服弹簧12的弹力作用移动,最终使得过油槽10与过油孔5相连通,机油进入到活塞腔3中,推动制动活塞6向制动臂1外伸出并接触排气气门杆,在另一侧凸轮的作用下,制动臂1向下摆动,作用在排气气门杆上,顶开排气门,使得发动机做负功,起到制动作用。反之,进油孔4不再进油,控制阀芯7在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向进油腔8一侧移动,使得过油孔5与出油腔9相连通,机油从出油腔9内的控制阀盖16处排出。制动活塞6复位,制动活塞6与排气气门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器,包括制动臂(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臂(1)上具有控制腔(2)和活塞腔(3),所述制动臂(1)上还具有进油孔(4)以及与活塞腔(3)相连通的过油孔(5),所述活塞腔(3)中设置有制动活塞(6),所述制动活塞(6)能部分伸出所述制动臂(1),所述控制腔(2)内设置有呈柱状的控制阀芯(7),所述控制阀芯(7)的外壁与所述控制腔(2)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并将所述控制腔(2)分隔成进油腔(8)和出油腔(9),所述进油孔(4)与进油腔(8)相连通,所述控制阀芯(7)的外壁上具有凹入的呈环状的过油槽(10),所述控制阀芯(7)内开设有将所述进油腔(8)和过油槽(10)相连通的通孔(11),所述控制腔(2)内还设置有弹簧(12),所述控制阀芯(7)在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向进油腔(8)方向移动并使所述过油孔(5)与所述出油腔(9)相连通,所述控制阀芯(7)克服弹簧(12)弹力移动时所述过油槽(10)能与所述过油孔(5)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器,包括制动臂(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臂(1)上具有控制腔(2)和活塞腔(3),所述制动臂(1)上还具有进油孔(4)以及与活塞腔(3)相连通的过油孔(5),所述活塞腔(3)中设置有制动活塞(6),所述制动活塞(6)能部分伸出所述制动臂(1),所述控制腔(2)内设置有呈柱状的控制阀芯(7),所述控制阀芯(7)的外壁与所述控制腔(2)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并将所述控制腔(2)分隔成进油腔(8)和出油腔(9),所述进油孔(4)与进油腔(8)相连通,所述控制阀芯(7)的外壁上具有凹入的呈环状的过油槽(10),所述控制阀芯(7)内开设有将所述进油腔(8)和过油槽(10)相连通的通孔(11),所述控制腔(2)内还设置有弹簧(12),所述控制阀芯(7)在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向进油腔(8)方向移动并使所述过油孔(5)与所述出油腔(9)相连通,所述控制阀芯(7)克服弹簧(12)弹力移动时所述过油槽(10)能与所述过油孔(5)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制动器还包括调节螺杆(13)以及锁定螺母(14),所述调节螺杆(13)的内端伸入所述活塞腔(3)内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艺龙胡郑州叶月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九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