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车灯的双向出光厚壁光导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265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车灯的双向出光壁厚光导结构,涉及车灯领域,该应用于车灯的双向出光壁厚光导结构,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有内配镜和固定板,该应用于车灯的双向出光壁厚光导结构,通过设置的LED灯,以及散光装置、反光镜面、平凹透镜、卡槽、平凸透镜、通孔、凹面镜、光学齿和照射孔的配合设置,使LED灯开启时,LED灯的光能够透过照射孔照射进入凹面镜中,再通过凹面镜聚光照射至平凹透镜,从而使平凹透镜的两侧将光均匀的散射开,从而使散开的光通过放光镜面的折射均匀的照射在光学齿和支架上,从而使平凹透镜的中部能够将光通过通孔照射在平凸透镜上,从而通过平凸透镜的聚光原理。

A kind of bi-directional thick wall photoconductive structure applied to lam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车灯的双向出光厚壁光导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灯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车灯的双向出光壁厚光导结构。
技术介绍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LED在汽车照明中的应用日渐增多,已经开始有取代卤素灯及氙气灯的趋势,由于尺寸小,LED能够配合丰富的形状和线条变化,光导技术应运而生,能够运用于发光区域狭窄车灯中,这样有助提升车灯辨识度及配合漂亮的外观造型设计。伴随着车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发光区域不是狭窄的面时,普通圆形光导已不能满其均匀发光的要求,为满足造型奇特车灯且能满足均匀发光的要求,需将LED的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车灯的双向出光厚壁光导结构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车灯的双向出光厚壁光导结构,具备在灯具内部没有足够空间时,能均匀点亮等优点,解决了普通光导结构在使用时并列设置造成暗区的外观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具备在灯具内部没有足够空间时,能均匀点亮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车灯的双向出光壁厚光导结构,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有内配镜和固定板,所述内配镜的一侧与固定架的下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固定架中部的一侧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中部包括有灯源固定块、LED灯和散光装置,所述灯源固定块的一侧与固定板的中部连接,所述LED灯的一侧与灯源固定块的中部连接,所述散光装置的一侧与灯源固定块中部的内侧连接。所述散光装置包括有反光镜面、平凹透镜、卡槽、平凸透镜、通孔、凹面镜和照射孔,所述反光镜的外侧与散光装置内壁的一侧连接,所述平凹透镜的一侧与散光装置的中部连接,所述卡槽位于平凹透镜中部的一侧设置,所述平凹透镜的一侧与卡槽的内壁连接,所述通孔位于平凹透镜中部的另一侧设置,所述凹面镜的一侧与散光装置的右侧连接,所述照射孔位于凹面镜的中部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部的一侧包括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侧与固定板上部的左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的另一侧包括有厚壁光导板,所述厚壁光导板的一侧与连接架的另一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厚壁光导板包括有光学齿和双向出光结构,所述光学齿的左侧与厚壁光导板的右侧连接,所述双向出光结构的一侧与厚壁光导板的中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下部包括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部与固定板的下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光学齿与支架之间留有空隙。(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车灯的双向出光壁厚光导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应用于车灯的双向出光壁厚光导结构,通过设置的LED灯,以及散光装置、反光镜面、平凹透镜、卡槽、平凸透镜、通孔、凹面镜、光学齿和照射孔的配合设置,使LED灯开启时,LED灯的光能够透过照射孔照射进入凹面镜中,再通过凹面镜聚光照射至平凹透镜,从而使平凹透镜的两侧将光均匀的散射开,从而使散开的光通过放光镜面的折射均匀的照射在光学齿和支架上,从而使平凹透镜的中部能够将光通过通孔照射在平凸透镜上,从而通过平凸透镜的聚光原理,将LED灯的光集中照射至厚壁光导板上,再通过厚壁光导板上的光学齿均匀的将光折射至支架上,再由支架将光均匀的照射至厚壁光导板上,从而使光导板能够形成光面,从而使厚壁光导板能够均匀的将LED灯的光照射出去,从而有效使灯具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间时提高发光的均匀性,解决了普通光导结构在使用时并列设置造成暗区的外观的问题。2、该应用于车灯的双向出光壁厚光导结构,通过设置的内配镜,以及厚壁光导板、双向出光结构和支架的配合设置,使散光装置将光均匀的打在厚壁光导板上,使厚壁光导板成为光面时,厚壁光导板通过双向出光结构将光照射而出,使散光装置照射在光学齿上的光经过折射,能够均匀的照射在厚壁光导板上的双向出光结构中,使得厚壁光导板上形成的光面不会存有暗区,从而使通过双向出光结构照射出的光能够均匀的照射在内配镜上,从而有效使厚壁光导板可应用于各种倾斜的曲面,解决了普通光导结构在使用时并列设置造成暗区的外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双向出光结构的平面展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散光装置剖面图。其中,1固定架、2内配镜、3固定板、4灯源固定块、5LED灯、6散光装置、7反光镜面、8平凹透镜、9卡槽、10平凸透镜、11通孔、12凹面镜、13照射孔、14连接架、15厚壁光导板、16光学齿、17双向出光结构、18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1.应用于车灯的双向出光壁厚光导结构,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包括有内配镜2和固定板3,内配镜2的一侧与固定架1的下部固定连接,内配镜2采用扩散性PC材料,这更有助于提高发光的均匀性,固定板3的一侧与固定架1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板3上部的一侧包括有连接架14,连接架14的一侧与固定板3上部的左侧固定连接,连接架14的另一侧包括有厚壁光导板15,厚壁光导板15的一侧与连接架1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厚壁光导板15包括有光学齿16和双向出光结构17,光学齿16的左侧与厚壁光导板15的右侧固定连接,双向出光结构17的一侧与厚壁光导板15的中部卡接,固定板3的下部包括有支架18,支架18的上部与固定板3的下部固定连接,光学齿16与支架18之间留有空隙。固定板3的中部包括有灯源固定块4、LED灯5和散光装置6,灯源固定块4的一侧与固定板3的中部固定连接,LED灯5的一侧与灯源固定块4的中部固定连接,散光装置6的一侧与灯源固定块4中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散光装置6包括有反光镜面7、平凹透镜8、卡槽9、平凸透镜10、通孔11、凹面镜12和照射孔13,反光镜的外侧与散光装置6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平凹透镜8的一侧与散光装置6的中部卡接,卡槽9位于平凹透镜8中部的一侧开设,平凹透镜8的一侧与卡槽9的内壁卡接,通孔11位于平凹透镜8中部的另一侧开设,凹面镜12的一侧与散光装置6的右侧固定连接,照射孔13位于凹面镜12的中部开设。在使用时,使LED灯5开启时,LED灯5的光能够透过照射孔13照射进入凹面镜12中,再通过凹面镜12聚光照射至平凹透镜8,从而使平凹透镜8的两侧将光均匀的散射开,从而使散开的光通过放光镜面的折射均匀的照射在光学齿16和支架18上,从而使平凹透镜8的中部能够将光通过通孔11照射在平凸透镜10上,从而通过平凸透镜10的聚光原理,将LED灯5的光集中照射至厚壁光导板15上,再通过厚壁光导板15上的光学齿16均匀的将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车灯的双向出光壁厚光导结构,包括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包括有内配镜(2)和固定板(3),所述内配镜(2)的一侧与固定架(1)的下部连接,所述固定板(3)的一侧与固定架(1)中部的一侧连接;/n所述固定板(3)的中部包括有灯源固定块(4)、LED灯(5)和散光装置(6),所述灯源固定块(4)的一侧与固定板(3)的中部连接,所述LED灯(5)的一侧与灯源固定块(4)的中部连接,所述散光装置(6)的一侧与灯源固定块(4)中部的内侧连接;/n所述散光装置(6)包括有反光镜面(7)、平凹透镜(8)、卡槽(9)、平凸透镜(10)、通孔(11)、凹面镜(12)和照射孔(13),所述反光镜的外侧与散光装置(6)内壁的一侧连接,所述平凹透镜(8)的一侧与散光装置(6)的中部连接,所述卡槽(9)位于平凹透镜(8)中部的一侧设置,所述平凹透镜(8)的一侧与卡槽(9)的内壁连接,所述通孔(11)位于平凹透镜(8)中部的另一侧设置,所述凹面镜(12)的一侧与散光装置(6)的右侧连接,所述照射孔(13)位于凹面镜(12)的中部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车灯的双向出光壁厚光导结构,包括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包括有内配镜(2)和固定板(3),所述内配镜(2)的一侧与固定架(1)的下部连接,所述固定板(3)的一侧与固定架(1)中部的一侧连接;
所述固定板(3)的中部包括有灯源固定块(4)、LED灯(5)和散光装置(6),所述灯源固定块(4)的一侧与固定板(3)的中部连接,所述LED灯(5)的一侧与灯源固定块(4)的中部连接,所述散光装置(6)的一侧与灯源固定块(4)中部的内侧连接;
所述散光装置(6)包括有反光镜面(7)、平凹透镜(8)、卡槽(9)、平凸透镜(10)、通孔(11)、凹面镜(12)和照射孔(13),所述反光镜的外侧与散光装置(6)内壁的一侧连接,所述平凹透镜(8)的一侧与散光装置(6)的中部连接,所述卡槽(9)位于平凹透镜(8)中部的一侧设置,所述平凹透镜(8)的一侧与卡槽(9)的内壁连接,所述通孔(11)位于平凹透镜(8)中部的另一侧设置,所述凹面镜(12)的一侧与散光装置(6)的右侧连接,所述照射孔(13)位于凹面镜(12)的中部设置。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忠华周峰陈菊
申请(专利权)人:大茂伟瑞柯车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