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照明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27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40
一种汽车照明灯结构,包括厚壁件、反射板和光源,光源位于厚壁件和反射板之间的间隙内,厚壁件的入光侧和出光侧均有导光花纹。利用光源和导光花纹光学系统之间的配合,实现优秀的汽车照明灯发光效果,消除了厚壁件发光时的颗粒感,提升了用户体验,在避免使用高成本的导光管的同时,利用厚壁件上的导光花纹起到类似效果,大大降低了成本。

A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ligh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照明灯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外饰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照明灯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照明灯具的设计逐渐成为各大汽车内外饰厂商的重点研究课题。在这个课题中,更犀利的造型设计,更高端的技术方式都逐渐投入实际应用。其中,汽车照明灯具的点亮效果逐渐成为设计的重点。目前市面上汽车照明灯的结构多为厚壁件发光的结构。一般厚壁件的配光方式是直接照射,即在厚壁件后方安装若干LED光源,使用LED光源照射厚壁件点亮灯具。近似地,在厚壁件上方或下方安装LED光源并照射厚壁件也可起到类似效果。但是此种方法会使厚壁件的发光效果存在颗粒感,视觉效果不佳。另一种配光方式是间接照射,即在厚壁件后方安装具有导光花纹的导光管,在导光管侧面的一端或两端安装LED光源,使用LED光源照射导光管,通过其上的导光花纹点亮灯具。此种厚壁件配光方式的发光效果更好,但是成本较高,多适用于高级车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照明灯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照明灯结构包括厚壁件、反射板和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厚壁件和所述反射板之间,所述厚壁件设有导光花纹。进一步地,所述厚壁件在入光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长度方向贯穿整个所述厚壁件的入光侧的中部。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厚壁件的所述凹槽的至少一端的外侧,且与所述厚壁件紧密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光源沿长度方向设于所述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导光花纹包括设于所述厚壁件的所述凹槽的表面的第一导光花纹。进一步地,所述导光花纹包括设于所述厚壁件的出光面的第二导光花纹。进一步地,所述厚壁件的出光面包括相邻且互呈一定角度的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上均设有第二导光花纹。进一步地,所述汽车照明灯结构位于灯具外面罩内,所述汽车照明灯结构还包括装饰框,所述反射板安装于所述装饰框上,将所述厚壁件包裹在其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厚壁件的上下两端向外凸伸有挡条,所述挡条与所述装饰框相抵。进一步地,所述反射板为U型框体。本技术利用光源和导光花纹光学系统之间的配合,实现优秀的汽车照明灯发光效果,消除了厚壁件发光时的颗粒感,提升了用户体验,在避免使用高成本的导光管的同时,利用厚壁件上的导光花纹起到类似效果,大大降低了成本。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照明灯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照明灯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的汽车照明灯结构位于汽车照明灯的灯罩内,照明灯的灯壳一侧为入光侧,外面罩一侧为出光侧。本技术的汽车照明灯结构包括厚壁件1、装饰框2、反射板3、以及光源4,厚壁件1被装饰框2和反射板3固定在灯具内,光源4位于厚壁件1和反射板3之间。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厚壁件1为长条状且具有一定的弧度,厚壁件1的入光侧设有凹槽11,凹槽11沿长度方向贯穿整个厚壁件1的入光侧中部,凹槽11的上端和下端各设有凸伸出厚壁件1对应表面的挡条12,所述挡条12能够与装饰框2相抵,防止厚壁件1由装饰框2的和反射板3之间脱出。反射板3为横截面大致为U型的长条状框体,其安装在装饰框2上,与装饰框2紧密贴合,将厚壁件1包裹在其内部。光源4为LED光源,其位于厚壁件1的凹槽11两端的外侧,与厚壁件1紧密贴合,光源4的发光部分伸入凹槽11内。在本技术中,厚壁件1的两端的外侧可以各安装一个光源4,或是仅在一端安装一个光源4,视灯具具体情况而定;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光源4也可以被沿长度方向设于凹槽11内,当光源4沿长度方向设于凹槽11内时,凹槽11的两端可以采用反射板密封,防止光线漏出。请一并参阅图2,厚壁件1被装饰框2和反射板3固定在灯具内,由于凹槽11的存在,厚壁件1和反射板3之间存在空隙。厚壁件1上设有导光花纹5,该导光花纹5包括设于该空隙内的凹槽表面(即厚壁件1的入光面)上的第一导光花纹51、以及设于厚壁件1的出光面上的第二导光花纹52。厚壁件1的出光面包括相邻的第一出光面1a和第二出光面1b,第一出光面1a和第二出光面1b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第一出光面1a和第二出光面1b上均设有第二导光花纹52。本技术的第一导光花纹51和第二导光花纹52为突出于厚壁件1的对应表面的光学系统,其形式可以为间距相同排列规律的锯齿。第一导光花纹51和第二导光花纹52的具体参数可根据对应表面上的光学作用需求(例如反射需求)进行设计。本技术的汽车照明灯结构,在汽车照明灯不发光,即光源4不点亮时,厚壁件1具有遮丑作用,遮挡灯具内部的结构。在光源4点亮时,光束进入厚壁件1和反射板3的空隙中,射向反射板3的光束在反射板3处形成一次光学作用,射向厚壁件1;射向厚壁件1的光束经过第一导光花纹51的光学系统形成第二次光学作用,进入厚壁件1;进入厚壁件1的光束由厚壁件1射出时,经第二导光花纹52的光学系统形成第三次光学作用,离开厚壁件1,从外面罩射出,实现汽车照明灯的发光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利用厚壁件和反射板间空隙内的光源和导光花纹光学系统之间的配合,实现优秀的汽车照明灯发光效果,消除了厚壁件发光时的颗粒感,提升了用户体验,在避免使用高成本的导光管的同时,利用导光花纹起到近似效果,大大降低了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照明灯结构,包括厚壁件(1)、反射板(3)和光源(4),所述光源(4)位于所述厚壁件(1)和所述反射板(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壁件(1)设有导光花纹(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照明灯结构,包括厚壁件(1)、反射板(3)和光源(4),所述光源(4)位于所述厚壁件(1)和所述反射板(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壁件(1)设有导光花纹(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照明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壁件(1)在入光侧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沿长度方向贯穿整个所述厚壁件(1)的入光侧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照明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4)位于所述厚壁件(1)的所述凹槽(11)的至少一端的外侧,且与所述厚壁件(1)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照明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4)沿长度方向设于所述凹槽(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照明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花纹(5)包括设于所述厚壁件(1)的所述凹槽(11)的表面的第一导光花纹(51)。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正植汤小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