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件用新型塑料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856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内饰件用新型塑料,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按重量份计,包括:聚丙烯64‑92份、三元乙丙橡胶26‑42份、LDPE树脂18‑32份、分散剂1.8‑3.2份、硅烷偶联剂0.6‑1.6份、抗菌组合物2.4‑6.2份;其中,按重量份计,抗菌组合物包括藿香0.6‑1.6份、艾叶0.4‑1.2份、虎杖0.8‑1.8份、薰衣草0.6‑1.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新型塑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S1,按重量份数,将藿香、艾叶、虎杖、薰衣草混合粉碎至120‑150目,获得抗菌组合物;S2,按重量份数,将抗菌组合物和分散剂于220r/min‑260r/min下混合5min‑8min,加入硅烷偶联剂继续于220r/min‑260r/min下混合5min‑8min,加入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LDPE树脂继续于220r/min‑260r/min下混合5min‑8min,获得预混料;S3,预混料经螺杆挤出工艺造粒,制得的塑料具有优良的抑菌性能和力学性能。

New plastics for automobile interior parts and its prepara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内饰件用新型塑料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制备
,特别涉及汽车内饰件用新型塑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汽车的后背门、行李箱护板、座椅支架、换挡支架、手套箱内盖板、手套箱斗、副仪表板本体、面板储物盒等都属于汽车内饰件,相对于汽车上的其他部件而言,汽车内饰件虽然对汽车的运行性能影响不大,但其直接展示了汽车的可见形象,而且起到减震、隔热、吸音、遮阳等作用,对汽车的舒适性至关重要,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汽车的档次,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汽车内饰件几乎覆盖汽车的整个内部空间,而且是能够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件,汽车内部空间相对封闭,汽车内饰件上滋生的细菌容易通过接触转移至人体,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汽车内饰件的加工原料通常采用工程塑料,提升工程塑料的抑菌性是提高汽车内部环境卫生性能的重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新型塑料,具有优良的抗菌性的同时,还能维持优良的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汽车内饰件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内饰件用新型塑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聚丙烯64-92份、三元乙丙橡胶26-42份、LDPE树脂18-32份、分散剂1.8-3.2份、抗菌组合物2.4-6.2份;其中,按重量份计,抗菌组合物包括藿香0.6-1.6份、艾叶0.4-1.2份、虎杖0.8-1.8份、薰衣草0.6-1.6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内饰件用新型塑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聚丙烯64-92份、三元乙丙橡胶26-42份、LDPE树脂18-32份、分散剂1.8-3.2份、抗菌组合物2.4-6.2份;其中,按重量份计,抗菌组合物包括藿香0.6-1.6份、艾叶0.4-1.2份、虎杖0.8-1.8份、薰衣草0.6-1.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用新型塑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抗菌组合物包括藿香1.2份、艾叶0.8份、虎杖1.3份、薰衣草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用新型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蜡。


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汽车内饰件用新型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S1,按重量份数,将藿香、艾叶、虎杖、薰衣草混合粉碎至120-150目,获得抗菌组合物;
S2,按重量份数,将抗菌组合物和分散剂于220r/min-260r/min下混合5min-8min,加入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LDPE树脂继续于220r/min-260r/min下混合5min-8min,获得预混料;
S3,将预混料经螺杆挤出工艺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延双任丽娟周国英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常春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