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58575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的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HIPS 80‑120份,复合抗菌剂0.1‑0.5份和分散剂0.1‑0.5份;所述复合抗菌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无机抗菌粉体1‑10份和植物提取物1‑8份;还提供了该抗菌塑料的制备方法,克服了传统抗菌材料自身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缺陷,通过纳米无机抗菌粉体与植物提取物复配得到的复合抗菌剂,保证高抗菌性能的同时,将抗菌材料自身的毒害降低,从根本上提高了汽车内饰件用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与安全性能。

An antibacterial plastic for automobile interior part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的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内饰(AutomotiveInterior)主要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涉及到汽车内部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车方向盘套、汽车坐垫,汽车脚垫、门内装饰板、仪表盘总成、扶手、汽车挂件、内部摆件、收纳箱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相对于汽车的其他部件而言,内饰件对汽车的运行性能影响较小。但其在改观车内形象的同时,与人亲密接触,若材料欠佳,会造成使用者皮肤过敏。车内由于空气流通相对欠缺,极易滋生各种细菌,而内饰件作为边边角角的零件,更容易生出众多细菌,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汽车内饰件多采用塑料材质,考虑的多是耐光老化、防变黄、消音、耐磨等性能,而研发的具有抗菌性能的汽车内饰件材料相对较少。抗菌塑料是指在塑料中添加抗菌剂,使塑料本身具有抗菌性,可在一定时间内将沾污在塑料上的细菌杀死或抑制,与常规的化学和物理方法相比,使用抗菌塑料杀菌时效长,既经济又方便。抗菌剂可分无机、有机和天然生物抗菌剂3种类型。不同的抗菌剂对同种病原菌的抗菌作用机理和有效性不同,同种抗菌剂对于不同的病原菌的抗菌作用机制和抑制范围也不同。为了符合汽车内饰件的抗菌要求,即需要考虑抗菌性能的长效广谱,又需要考虑高效与安全。专利申请号为201610554519.3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抗菌防霉汽车内饰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添加有机抗菌剂,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抗菌性能和防霉性能,减少或避免了霉菌的滋生,提高了内饰件的使用安全性能。但是其抗菌剂中,富马酸二甲酯有毒,由于对人体有腐蚀性和致过敏性,根据临床试验,DMF可经食道吸入对人体肠道、内脏产生腐蚀性损害和引起过敏;并且当该物质接触到皮肤后,会引发接触性皮炎痛楚,包括发痒、刺激、发红和灼伤;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尤其对儿童的成长发育会造成很大危害。此外,其中的其他有机抗菌剂,如邻苯基苯酚为中毒,被列为三类致癌物清单中,对人体存在潜在的危害。专利申请号为201210363889.0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抗菌聚碳酸酯塑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添加无机及有机抗菌剂,制备得到具有抗菌性能的塑料。但是N-(三氯甲基硫)邻苯二甲酰亚胺,有刺激性臭味,对人、畜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因此若将其用于汽车内饰件,显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克服了传统抗菌材料自身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缺陷,通过纳米无机抗菌粉体与植物提取物复配得到的复合抗菌剂,保证高抗菌性能的同时,将抗菌材料自身的毒害降低,从根本上提高了汽车内饰件用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与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HIPS80-120份,复合抗菌剂0.1-0.5份和分散剂0.1-0.5份;所述复合抗菌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无机抗菌粉体1-10份和植物提取物1-8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HIPS塑料,全称HighImpactPolystyrene,中文名称为耐冲击性聚苯乙烯,是一种工程塑料。耐冲击性聚苯乙烯是通过在聚苯乙烯中添加聚丁基橡胶颗粒的办法,生产的一种抗冲击的聚苯乙烯产品。无机无毒害的纳米无机抗菌粉体与天然不刺激的植物提取物复配得到复合抗菌剂,自身对人体无毒及刺激性,满足了汽车内饰件材料杀菌抗菌要求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了汽车内饰件用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与安全性能。作为优选,所述纳米无机抗菌粉体包括配比为(85-95):(5-15)的纳米氧化锌粉体和掺杂改性物粉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氧化锌添加到HIPS中,起到降低VOC和降解甲醛的作用,同时纳米氧化锌自身具有防霉抗菌的功效。通过将纳米氧化锌粉体与掺杂改性物粉体混合复配,进一步提高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性能。作为优选,所述掺杂改性物粉体为基于纳米二氧化钛的掺杂改性物粉体,其中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8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二氧化钛,直径在100纳米以下,屏蔽紫外线作用强,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耐候性;具有抗线、抗菌、自洁净、抗老化性能。经过大量实验与检测证明,在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85%的范围内时,掺杂改性物粉体综合纳米氧化锌粉体的抗菌效果较优,提高或降低,都造成抗菌性能的降低。作为优选,所述基于纳米二氧化钛的掺杂改性物粉体中所掺杂的元素为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独的纳米二氧化钛抗菌杀菌作用主要依赖与光照催化杀菌,而作为汽车内饰,并不能满足一直处于合适的紫外光光照激发其催化杀菌活性。因此,通过掺杂银,得到的银离子掺杂改性物粉体,在无需特意光照的条件下依然具有较高的抗菌能力,主要是因为在无光照条件下,掺杂后的纳米二氧化钛主要依靠金属离子表面接触杀菌的机理。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纳米二氧化钛改性,使其杀菌广谱化,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复合抗菌剂的抗菌性能。作为优选,所述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为仓术,桧柏,蕺菜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苍术提取物具有消除耐药福氏痢疾杆菌R质粒的作用,能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桧柏提取物的抗菌机理是分子结构上有2个可供配位络合的氧原子,它与微生物体内蛋白质作用使之变性;它抗菌面广,尤其对真菌有较强的杀灭效果。蕺菜,俗名鱼腥草,为泊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叶、茎部分的药用成分主要含有癸酰基乙醛、甲基壬基酮月桂酸;它对葡萄球菌、线状菌抗菌作用强,因其安全性高,用于织物保健舒适加工剂。通过从纯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杀菌抗菌提取物,与纳米无机抗菌粉体复配,具有高效杀菌抗菌作用,并且对人体无毒无害。作为优选,所述植物提取物的加工方法为:将原料粉碎,于水溶液中搅拌混匀,加热提取,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A;对滤渣A再次进行水溶液提取,得到滤液B和滤渣B;向滤渣B中加入乙醇回流提取,过滤,对滤液减压除去乙醇,得到滤液C;将滤液A,滤液B和滤液C混合均匀,加热浓缩至密度为1.02-1.05g/cm3,即得到植物提取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次水提,结合一次醇提,并加热浓缩,从纯天然的植物原料中,提取出具有杀菌作用的精油,将有效成分浓缩至密度为1.02-1.05g/cm3,进一步提高抗菌杀菌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分散剂为硬脂酸和/或聚乙烯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纳米氧化锌粉体与掺杂改性物粉体难于分散,添加分散剂,使两者充分混匀后均匀分散至植物提取物中并与HIPS均匀复配,起到较好的杀菌作用。作为优选,还包括重量份为0.1-0.3份的辣椒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辣椒素目前通过浸泡(浸轧)和焙烘的加工方法,赋予被褥、枕头、毛毯、床垫等家纺用品抗菌、除臭、防螨等作用。尚未有研究将其添加至抗菌塑料中并能发挥其杀菌作用的。本专利技术则成功利用辣椒素的杀菌作用,用其对抗菌塑料颗粒进行加工处理,更深层次的提高了材料的抗菌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汽车内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HIPS 80-120份,复合抗菌剂0.1-0.5份和分散剂0.1-0.5份;所述复合抗菌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无机抗菌粉体0.08-0.4份和植物提取物0.02-0.3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HIPS80-120份,复合抗菌剂0.1-0.5份和分散剂0.1-0.5份;所述复合抗菌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无机抗菌粉体0.08-0.4份和植物提取物0.02-0.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无机抗菌粉体包括配比为(85-95):(5-15)的纳米氧化锌粉体和掺杂改性物粉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改性物粉体为基于纳米二氧化钛的掺杂改性物粉体,其中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8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纳米二氧化钛的掺杂改性物粉体中所掺杂的元素为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提取物的原料为仓术,桧柏,蕺菜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内饰件用抗菌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提取物的加工方法为:将原料粉碎,于水溶液中搅拌混匀,加热提取,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A;对滤渣A再次进行水溶液提取,得到滤液B和滤渣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丽娟孙延双周国英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常春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