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洲龙专利>正文

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照明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4511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照明灯,包括透光的面罩、底壳、位于两者之内面向面罩的小功率发光二极管集群以及固定发光二极管集群的电路板。底壳与散热片连接为一体,底壳和电路板之间紧贴设置有上、下两层强力导热硅酯,在导热硅酯之间夹有一层绝缘导热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照明灯所面临的散热问题,热阻小、散热快、节能、高效、寿命长,功率高达1000W以上仍可正常工作。(*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照明灯具领域,特别是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照明灯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照明灯具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照明灯仍以传统的灯泡和节能灯管为主,总的来说,各项性能指标还都不尽人意,即使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性能最好的节能灯管,也存在着耗电巨大,综合效率低、寿命短等问题。寿命一般在3000-5000小时,有的更是在1000小时以下,这无疑是增加了使用成本及维护成本。此外,任何热电光源均存在负阻效应,造成配电系统复杂(如镇流、起辉、起动等),损耗增大,效率降低。现有电光源还存在诸多不足,如显色指数低,难以甚至无法制造出各种色温、颜色的电光源。现有电光源全光谱段、全方位的发光方式增加了制造与使用的成本,降低了使用效率。噪声还会给电网带来污染,增加电网的有功无功损耗。现有电光源很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追求高质量、生态、文明照明的要求。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在电光学上的很多明显的特点,在照明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然而,作为大功率照明光源,由于目前相关技术发展上的限制,其未能真正进入普通的照明领域。原因是1、单体的Led发光二极管功率太小,目前成熟的大量生产的发光二极管一般为0.064w,也有0.2-1w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为5W,但价格昂贵,发光效率也偏低,一般在28流明/瓦,所以单体的发光二极管难以达到大功率、高亮度、大范围的照明要求。2、相关的Led灯的驱动技术,以及相关的驱动元器件也跟不上,可以说几乎没有,专用的高效率,大功率Led驱动控制器件也有待开发,虽然目前由于移动电话(手机)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背光源Led驱动控制器件,但其只适用于极小的功率范围。通过将数几百只甚至上千只发光二极管以集群方式、特殊的排列、组合在一起,从而满足大功率、高亮度、大范围的照明要求是本申请人的一个专利技术。但众多的发光二极管组合在一起必然出现热量的合理散发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发光效率、寿命、甚至根本无法使用。特别是众多的发光二极管安装空间非常有限,在户外使用,又要密闭防尘、防水等,这都使散热问题更显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众多的发光二极管组合在一起构成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照明灯所必然面临的散热问题,使之功率高达1000W以上仍可正常工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照明灯,包括透光的面罩、底壳、位于于两者之内面向面罩的小功率发光二极管集群,以及固定发光二极管集群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壳与散热片连接为一体,底壳和电路板之间紧贴设置有上、下两层强力导热硅酯,在导热硅酯之间夹有一层绝缘导热片。所述底壳和散热片由导热金属一体化制成,散热片间相互平行地固定在底壳的底面。所述发光二极管集群中的单体发光二极管的底面与所述电路板的距离为2-5mm,单体发光二极管之间的距离为10-13mm。上述方案的采用,实践证明较好的解决了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照明灯所面临的散热问题,热阻小、散热快、节能、高效、寿命长,功率高达1000W以上仍可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外观结构示意图(总成);图2是图1的分解图;图3是图2中散热片、底壳、电路板和发光二极管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散热片、底壳的连接示意图,图6是发光二极管和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照明灯,由透光的面罩1、底壳2、位于两者之内面向面罩1的小功率发光二极管集群3以及固定发光二极管集群3的电路板4等构成。底壳2与散热片5连接为一体,底壳2和电路板4之间紧贴设置有上、下两层强力导热硅酯6、7,在导热硅酯6、7之间夹有一层由云母或热硅胶片制成的绝缘导热片8。底壳2和散热片5由铝材一体化制成,散热片5间相互平行、垂直地固定在底壳2的底面上。发光二极管集群3中的单体发光二极管的底面与电路板4的距离为2-5mm,单体发光二极管之间的距离为10-13mm。权利要求1.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照明灯,包括透光的面罩(1)、底壳(2)、位于两者之内面向面罩(1)的小功率发光二极管集群(3),以及固定发光二极管集群(3)的电路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2)与散热片(5)连接为一体,底壳(2)和电路板(4)之间紧贴设置有上、下两层强力导热硅酯(6、7),在导热硅酯(6、7)之间夹有一层绝缘导热片(8)。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片(8)为云母或热硅胶片。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2)和散热片(5)由导热金属一体化制成,散热片(5)间相互平行地固定在底壳(2)的底面。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集群(3)中的单体发光二极管的底面与所述电路板(4)的距离为2-5mm,单体发光二极管之间的距离为10-13mm。专利摘要一种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照明灯,包括透光的面罩、底壳、位于两者之内面向面罩的小功率发光二极管集群以及固定发光二极管集群的电路板。底壳与散热片连接为一体,底壳和电路板之间紧贴设置有上、下两层强力导热硅酯,在导热硅酯之间夹有一层绝缘导热片。本技术解决了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照明灯所面临的散热问题,热阻小、散热快、节能、高效、寿命长,功率高达1000W以上仍可正常工作。文档编号F21Y101/02GK2849439SQ200420103378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彭洲龙 申请人:彭洲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照明灯,包括透光的面罩(1)、底壳(2)、位于两者之内面向面罩(1)的小功率发光二极管集群(3),以及固定发光二极管集群(3)的电路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2)与散热片(5)连接为一体,底壳(2)和电路板(4)之间紧贴设置有上、下两层强力导热硅酯(6、7),在导热硅酯(6、7)之间夹有一层绝缘导热片(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洲龙
申请(专利权)人:彭洲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