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片表面结构、滑片及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4232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滑片表面结构,包括:滑片本体,滑片本体包括摩擦侧面;微坑结构,微坑结构均布在摩擦侧面,微坑结构内存储润滑剂;减摩涂层,减摩涂层覆盖摩擦侧面及微坑结构内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滑片表面结构,一方面能够有效增大减摩涂层与滑片本体的结合力,另一方面微坑结构中可以存储润滑剂,在摩擦副发生相对运动时,由于挤压作用微坑结构中的润滑剂可以作为二次补给源,润滑剂进入摩擦副间,增加了润滑剂的含量,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三是减小压缩机运转过程中润滑油的泄漏问题,摩擦副间的油液流动经过微坑时存在压降,滑片与滑槽之间润滑油和制冷剂构成的两相流径向流动的动力较小,因而泄漏量减少。

Slide surface structure, slide and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片表面结构、滑片及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滑片表面结构、滑片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在转子式压缩机中,其各个运动的组成部件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对运动速度,由于摩擦副间存在间隙并且润滑油分布不均,导致泵体内部存在很大的摩擦磨损与泄漏问题,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与工作效率。因此针对压缩机性能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减少摩擦副之间的泄漏和增大润滑性能问题尤为重要。转子压缩机在工作时摩擦磨损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运动副之间,即:滑片头部圆弧面与转子之间、滑片侧面与气缸槽之间、滑片与上、下盖之间。由于滑片侧面与气缸滑槽之间始终处于边界润滑状态或混合状态,经研究表明在上述几个运动副中滑片侧面与气缸滑槽之间的摩擦损失和泄漏最大,因此减小滑片侧面与气缸滑槽之间的摩擦磨损和泄漏是提高压缩机性能的重要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转子压缩机中滑片侧面与气缸滑槽之间的摩擦磨损较大,从而提供一种滑片表面结构、滑片及压缩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滑片表面结构,包括:滑片本体,滑片本体包括摩擦侧面;微坑结构,微坑结构均布在摩擦侧面,微坑结构内存储润滑剂;减摩涂层,减摩涂层覆盖摩擦侧面及微坑结构内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优选地,微坑结构的深度为H,减摩涂层的厚度为d,满足d≤0.2H。优选地,微坑结构的深度为H,当量直径为D,深径比S=H/D,其中,0.005≤S≤0.1。优选地,微坑结构的总面积与摩擦侧面的比值为面积率,面积率小于75%时,深径比S,满足0.02≤S≤0.06。优选地,微坑结构的有效面积为A,周长为X,则微坑结构的水力半径R=A/X,当量直径D=4R。优选地,微坑结构的深度H为5μm~20μm。优选地,减摩涂层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单质层、过渡层、类石墨涂层。优选地,减摩涂层的厚度d为1μm~4μm。优选地,微坑结构为圆形、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微坑结构采用光刻-电解加工技术加工。一种滑片,采用上述的滑片表面结构。一种压缩机,采用上述的滑片表面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滑片表面结构、滑片及压缩机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滑片表面结构,在滑片本体摩擦侧面上开设表面微坑并在此基础上涂覆一层减摩材料,一方面能够有效增大减摩涂层与滑片本体的结合力,另一方面微坑结构中可以存储润滑剂,在摩擦副发生相对运动时,由于挤压作用微坑结构中的润滑剂可以作为二次补给源,润滑剂进入摩擦副间,增加了润滑剂的含量,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三是减小压缩机运转过程中润滑油的泄漏问题,摩擦副间的油液流动经过微坑时存在压降,滑片与滑槽之间润滑油和制冷剂构成的两相流径向流动的动力较小,因而泄漏量减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滑片表面结构的结构透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滑片表面结构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滑片表面结构的尺寸标示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摩涂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滑片摩擦副平均摩擦系数对比表;图6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COP对比表。附图标记表示为:1、微坑结构;2、滑片本体;4、减摩涂层;5、单质层;6、过渡层;7、类石墨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片表面结构,包括:滑片本体2,滑片本体2包括摩擦侧面;微坑结构1,微坑结构1均布在摩擦侧面,微坑结构1内存储润滑剂;减摩涂层4,减摩涂层4覆盖摩擦侧面及微坑结构1内壁。此减摩材料可以是类金刚石(DLC)薄膜、含(Cr、Ti、Ni)元素的合金碳膜、氮化硼薄膜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滑片表面结构,在滑片本体1两个摩擦侧面上开设表面微坑并在此基础上涂覆一层减摩材料,一方面能够有效增大减摩涂层4与滑片本体1的结合力,另一方面微坑结构1中可以存储润滑剂,在摩擦副发生相对运动时,由于挤压作用微坑结构1中的润滑剂可以作为二次补给源,润滑剂进入摩擦副间,增加了润滑剂的含量,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三是减小压缩机运转过程中润滑油的泄漏问题,摩擦副间的油液流动经过微坑时存在压降,滑片与滑槽之间润滑油和制冷剂构成的两相流径向流动的动力较小,因而泄漏量减少。本实施例中,微坑结构1的深度为H,减摩涂层4的厚度为d,满足d≤0.2H。本实施例中,微坑结构1的深度为H,当量直径为D,深径比S=H/D,其中,0.005≤S≤0.1。D为当量直径,微坑结构1的深度为滑片本体2的侧面平面到凹坑最深处的距离,并且微坑结构形状不仅限于圆孔形,可以是三角形、矩形等多边形,尤其可以为正多边形。织构的存在就是为了储存润滑油和减小端面间的摩擦磨损,一般提出的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圆形是为了加工的方便,正多边形在实际生产制造中也有意义,比如足球表面的正五边形等。本实施例中,微坑结构1的深度H优选为5μm~20μm。本实施例中,微坑结构1的有效面积为A,周长为X,则微坑结构1的水力半径R=A/X,当量直径D=4R。以圆形微坑为例,当量直径本实施例中,当量直径D优选为0.01、0.02、0.03、0.04、0.05、0.06、0.07,可根据优先系数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微坑结构1的总面积与摩擦侧面的比值为面积率,面积率小于75%时,深径比S,满足0.02≤S≤0.06。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滑片与滑片槽之间的运动为相对滑动,滑片与滑片槽经过精加工之后表面的粗糙度很低,若采用激光打标的加工方式进行表面织构化会使滑片表面粗糙度变差。因激光加工属于热作用过程,被加工材料在激光的高温作用下达到气化温度后,在高压蒸汽的作用下,液态材料被喷出,而残留在工件材料表面上的熔融物遇冷凝固后会形成“翻边”现象,因此本实施例采用光刻-电解加工技术对滑片本体2进行织构加工。加工步骤如下:(1)清洗滑片表面;(2)涂胶;(3)光刻;(4)显影、坚膜;(5)电解、去胶。表面微坑结构1加工完成后对滑片清洗烘干再镀膜,具体镀膜过程如下:(1)清洗滑片基体;(2)沉积金属单质薄膜粘结层;(3)沉积金属硬质碳化物薄膜过渡层;(4)沉积类石墨(GLC)涂层。待真空室温度降至室温,取出滑片,滑片表面得到多层结构的薄膜。依照上述步骤,可得表面织构化与类石墨(GLC)复合涂层叠加的滑片。本实施例中,在面积率≤75%时,微坑结构1的深度与当量直径D的比值,即深径比S在0.02~0.06范围内时,其摩擦副之间的平均摩擦系数最小,对应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片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滑片本体(2),所述滑片本体(2)包括摩擦侧面;/n微坑结构(1),所述微坑结构(1)均布在所述摩擦侧面,所述微坑结构(1)内存储润滑剂;/n减摩涂层(4),所述减摩涂层(4)覆盖所述摩擦侧面及所述微坑结构(1)内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片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片本体(2),所述滑片本体(2)包括摩擦侧面;
微坑结构(1),所述微坑结构(1)均布在所述摩擦侧面,所述微坑结构(1)内存储润滑剂;
减摩涂层(4),所述减摩涂层(4)覆盖所述摩擦侧面及所述微坑结构(1)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片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坑结构(1)的深度为H,所述减摩涂层(4)的厚度为d,满足d≤0.2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片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坑结构(1)的深度为H,当量直径为D,深径比S=H/D,其中,0.005≤S≤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片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坑结构(1)的总面积与所述摩擦侧面的比值为面积率,面积率小于75%时,深径比S,满足0.02≤S≤0.0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片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坑结构(1)的有效面积为A,周长为X,则所述微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红徐嘉魏会军杨欧翔余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