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淬火流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4067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淬火流槽,属于热处理设备领域,其包括相对固定且同轴心设置的淬火内筒与安装外筒,淬火内筒包括上下连通的淬火工作区和动压蓄能区,淬火工作区的横截面积沿其长度方向一致,动压蓄能区朝向安装外筒筒底的一侧设有动力装置,安装外筒侧壁设有冷却介质进管,安装外筒的开口处设有溢流槽,溢流槽内设有热介质出管;淬火内筒与安装外筒之间形成有内循环区,冷却介质与淬火介质依次经过内循环区的底部‑动力装置‑动压蓄能区‑淬火工作区‑内循环区顶部而构成循环线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流体力学中的相关原理,充分考虑了流质的紊流、湍流、内摩擦等引起的各种动能损耗,充分利用动势能转换,不但使用效能实现工质流速满足产品加工要求,同时节能效果也非常明显。

A kind of energy saving quenching lau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淬火流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处理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型淬火流槽。
技术介绍
淬火是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从而获得均匀的马氏体为主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方法,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根据不同零件的机械性能要求,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机械性能,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例如,现有技术中美国卡特彼勒所生产的大型挖掘机用油缸活塞杆如图3所示,其包括活塞杆本体6,该活塞杆本体6长度最长可达到6m,最大直径可达到1.5m,其表面淬火时流体流速需均匀且至少达到1m/s以上,最终淬火后其表面长度方向不允许出现软点,且硬度差不能超过HB20N/mm2。而目前CN209537564U、CN201517120U、CN105506241A等中国专利所公开的淬火装置均无法适用该类直径较大、长度较长的活塞杆,且国内的其他活塞杆淬火要求也并没有上述要求之高,因此并无专有的淬火设备,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淬火流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固定且同轴心设置的淬火内筒(1)与安装外筒(2),所述淬火内筒(1)包括上下连通的淬火工作区(11)和动压蓄能区(12),所述淬火工作区(11)的横截面积沿其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动压蓄能区(12)朝向安装外筒(2)筒底的一侧设有动力装置(3),所述安装外筒(2)侧壁设有冷却介质进管(21);/n所述淬火内筒(1)与安装外筒(2)之间形成有内循环区(5),冷却介质与淬火介质依次经过所述内循环区(5)的底部-动力装置(3)-动压蓄能区(12)-淬火工作区(11)-内循环区(5)顶部而构成循环线路,并排出所述安装外筒(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淬火流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固定且同轴心设置的淬火内筒(1)与安装外筒(2),所述淬火内筒(1)包括上下连通的淬火工作区(11)和动压蓄能区(12),所述淬火工作区(11)的横截面积沿其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动压蓄能区(12)朝向安装外筒(2)筒底的一侧设有动力装置(3),所述安装外筒(2)侧壁设有冷却介质进管(21);
所述淬火内筒(1)与安装外筒(2)之间形成有内循环区(5),冷却介质与淬火介质依次经过所述内循环区(5)的底部-动力装置(3)-动压蓄能区(12)-淬火工作区(11)-内循环区(5)顶部而构成循环线路,并排出所述安装外筒(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淬火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压蓄能区(12)内同轴心设置有中心流道(121),所述中心流道(121)的侧壁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稳流板(122),所述稳流板(122)远离中心流道(121)的一侧与动压蓄能区(12)的侧壁,相邻所述稳流板(122)之间形成有分流道(1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淬火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板(122)远离动力装置(3)的侧面朝向所述中心流道(121)倾斜,所述动压蓄能区(12)内位于稳流板(122)上方的区域为加速段(124),所述加速段(124)的内径沿动压蓄能区(12)朝向淬火工作区(11)的方向呈渐缩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淬火流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琴蒋勇南张育埝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永恒热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