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168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其包括一灯具外壳、一发光二极管光源、一散热器以及一控制电路。灯具外壳具有一容置空间、多个进气口以及多个出气口,且容置空间通过进气口以及出气口与外界连通。发光二极管光源与散热器皆配置在容置空间内,且散热器与发光二极管光源连接,其中散热器包括一底座以及多个与底座连接的散热鳍片,任二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存在有一气体对流通道,且存在于外界的气体适于从进气孔流入容置空间内,并依序经由气体对流通道与出气口离开容置空间。控制电路配置在灯具外壳内,并与发光二极管光源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light-emitting diode lamp, LED lamp), 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良好的散热效能的发光二极管灯具。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ED)属于半导体元件,其发光芯片的材料主要使用III-V 族化学元素,如磷化镓(GaP)、砷化镓(GaAs)等化合物半导体,其发光原 理是将电能转换为光,也就是对化合物半导体施加电流,通过电子与电洞的 结合,将过剩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出,而达成发光的效果。由于发光二极管 的发光现象不是通过加热发光或放电发光,因此发光二极管的寿命长达十万 小时以上,且无需暖灯时间(idling time )。此外,发光二极管更具有反应速 度快(约为10—9秒)、体积小、用电省、污染低、高可靠度、适合量产等优 点,所以发光二极管所能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如大型看板、交通号志灯、手 机、扫描器、传真机的光源以及照明装置等。近来,由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与发光效率持续地提升,同时高亮度 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也被成功地量产,所以逐渐有白光发光二极管被使用在照 明装置中,如室内的灯光照明以及户外的路灯照明等。 一般而言,高功率的 发光二极管皆面临了散热方面的问题,若发光二极管在过高的温度情况下操 作,将有可能导致发光二极管灯具所能提供的光线亮度衰减,且有寿命下降 等问题。因此,发光二极管灯具的散热设计已成为研发人员关注的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能与 较长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其包括一灯具外壳、 一发光二极管光 源、 一散热器以及一控制电路。灯具外壳具有一容置空间、多个进气口以及多个出气口,且容置空间通过进气口以及出气口与外界连通。发光二极管光源与散热器皆配置在容置空间内,且散热器与发光二极管光源连接,其中散 热器包括一底座以及多个与底座连接的散热鳍片,任二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 存在有一气体对流通道,且存在于外界的气体适于从进气孔流入容置空间 内,并依序经由气体对流通道与出气口离开容置空间。控制电路配置在灯具 外壳内,并与发光二极管光源电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 一 实施例中,上述的灯具外壳包括一用以容纳散热器的第一 盖体、 一灯罩、 一第二盖体以及一导电灯头。灯罩与第一盖体连接,且发光 二极管光源位于灯罩内。第二盖体与第 一盖体连接以使第 一盖体位于灯罩与 第二盖体之间。导电灯头与第二盖体连接以使第二盖体位于导电灯头与第一 盖体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盖体的材质包括绝缘材质,如掺杂 有氧化锌的绝缘材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盖体的材质包括绝缘材质,如掺杂 有氧化锌的绝缘材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盖体具有进气口,而第二盖体具有 出气口,其中进气口可为一开放式进气O或一半开放式进气口,而出气口可 为 一开放式出气口或一半开》t式出气口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进气口为一条状进气口,且这些条状进 气口排列成栅状。此外,前述的条状进气口例如是分别对应于散热器的其中 一个气体对流通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盖体具有出气口,而第二盖体具有 进气口,其中进气口可为一开放式进气口或一半开放式进气口,而出气口可为 一开》欠式出气口或一半开》文式出气口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出气口为一条状出气口,且这些条状出 气口排列成栅状。此外,前述的条状出气口例如是分别对应于散热器的其中 一个气体对流通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封装体或 是其他型态的发光二极管光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 实施例中,上述的底座与散热鳍片的材质相同或不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电路是一电路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板具有至少一开孔,以利气体在容置空间内流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灯具可进一步包括一配置在容置 空间内的风扇,其中风扇适于强制外界的气体从进气孔流入容置空间内,并 依序经由气体对流通道与出气口离开容置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风扇配置在底座上,且散热鳍片环绕风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风扇与发光二极管光源分别配置于底 座的两侧。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利用内建的散热器与气体对流的方式进 行散热,因此发光二极管灯具的操作温度能够维持在容许范围内。换言之, 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不易因过热而损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 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示意图; 图2A为具有开放式进气口或开放式出气口的第 一盖体的示意图; 图2B为具有半开放式进气口或半开放式出气口的第 一盖体的示意图; 图3A为具有开放式进气口或开放式出气口的第二盖体的示意图; 图3B为具有半开放式进气口或半开放式出气口的第二盖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示意图; 图5A与图5B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风扇、控制电路、散热器以及 发光二极管光源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100,发光二极管灯具 110: 灯具外壳 110a:容置空间 110b:进气口 110c:出气口 112: 第一盖体 114: 灯罩116第二盖体118导电灯头120: 发光二极管光源130: 散热器130a:第一凹槽130b:第二凹槽132底座134散热鳍片136气体对;充通道140控制电路142开孔150风扇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100包括一灯具外壳110、 一发光二极管光源120、 一散热器130以及一控制电路140。灯具外壳110具有一容置空间110a、多 个进气口 110b以及多个出气口 110c,且容置空间110a通过进气口 110b以 及出气口 110c与外界连通。发光二极管光源120与散热器130皆配置在容 置空间110a内,且散热器130与发光二极管光源120连接,其中散热器130 包括一底座132以及多个与底座132连接的散热鳍片134。由图l可知,任 二相邻的散热鳍片134之间存在有一气体对流通道136,且存在于外界的气 体适于从进气孔110b流入容置空间110a内,并依序经由气体对流通道136 与出气口 110c离开容置空间110a。此外,控制电路140配置在灯具外壳110 的容置空间110a内,并与发光二极管光源120电连接。上述的灯具外壳110、发光二极管光源120、散热器130以及控制电路 140的型态可以有多种变化,而图1所绘示出的结构设计仅是用以举例说明, 以让此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能够据以实施本专利技术,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 所欲涵盖的范畴。由图1可知,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100为一发光二极管灯泡(LEDlight bulb),而此发光二极管灯泡例如是E27灯泡、E26灯泡、E14灯泡或其 他规格的灯泡。详言之,本实施例的灯具外壳110包括一用以容纳散热器130 的第一盖体112、 一灯罩114、 一第二盖体116以及一导电灯头118。其中灯 罩114与第一盖体112连接,且发光二极管光源120位于灯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 灯具外壳,具有容置空间、多个进气口以及多个出气口,其中该容置空间通过该些进气口以及该些出气口与外界连通; 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在该容置空间内; 散热器,配置在该容置空间内,并与该发光二极管光源连接,其中该散热器包括底座以及多个与该底座连接的散热鳍片,任二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存在有气体对流通道,且存在于外界的气体适于从该些进气孔流入该容置空间内,并依序经由该些气体对流通道与该些出气口离开该容置空间;以及 控制电路,配置在该灯具外壳内并与该发光二极管光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文贵刘家齐王纯健吴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太一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