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感应加热高温炉测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14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感应加热高温炉测温结构,包括炉体外壳、旋转炉盖、铰链、锁扣、锅炉支腿、氮化硼层、第一测温孔、CFC测温管、石墨坩埚、保温层、感应线圈、第一真空球阀、第一测温孔玻璃、第一红外测温探头、承载底盘、空腔、第一测温管、第二红外测温探头、第二测温孔玻璃、第二真空球阀、第二测温管、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三测温管和第四通孔,所述炉体外壳底部通过焊接与锅炉支腿连接,所述炉体外壳顶部通过铰链与旋转炉盖连接,且旋转炉盖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该高温炉保温效果好,有利于减少热量的散失,且通过红外测温探头对炉体进行直接测量,测温精度高,有助于提高产品合格率。

A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tructure of vertical induction heating high temperature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感应加热高温炉测温结构
本技术涉及高温炉
,具体为一种立式感应加热高温炉测温结构。
技术介绍
感应加热高温炉是一种将直流电通过感应线圈,在感应圈中产生高密度的磁力线,并切割感应圈里盛放的金属材料,使金属材料自身产生很大的热量,直至金属材料融化,现有技术中的立式感应加热高温炉,保温效果不好,且测量温度时通常是采用红外探头由炉盖顶部测温,而炉盖是一个活动部件,每次进出料均要打开炉盖操作,测温探头在每次打开炉盖时都会随炉盖一起移动,炉内测温管在进出料时也需要取出后重新放置,这样就造成每次进出料以后需要重新调整测温探头的测量位置,由于测量位置不固定,每一炉次产品会存在测温不一致的情况,因此,设计一种立式感应加热高温炉测温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感应加热高温炉测温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感应加热高温炉测温结构,包括炉体外壳、旋转炉盖、铰链、锁扣、锅炉支腿、氮化硼层、第一测温孔、CFC测温管、石墨坩埚、保温层、感应线圈、第一真空球阀、第一测温孔玻璃、第一红外测温探头、承载底盘、空腔、第一测温管、第二红外测温探头、第二测温孔玻璃、第二真空球阀、第二测温管、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三测温管和第四通孔,所述炉体外壳底部通过焊接与锅炉支腿连接,所述炉体外壳顶部通过铰链与旋转炉盖连接,且旋转炉盖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套接有第二测温管,且第二测温管一侧固定有第二真空球阀,所述第二测温管一端固定有第二测温孔玻璃,且第二测温孔玻璃顶部设置有第二红外测温探头,所述炉体外壳内部设置有空腔,且空腔底部设置有承载底盘,所述承载底盘顶部固定有感应线圈,且感应线圈内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部固定有石墨坩埚,且石墨坩埚一侧固定有CFC测温管,所述CFC测温管一侧开设有第一测温孔,且CFC测温管内侧设置有氮化硼层,所述CFC测温管一端设置有第三测温管,且第三测温管一侧固定有第一真空球阀,所述第三测温管一端设置有第一测温孔玻璃,且第一测温孔玻璃一端设置有第一红外测温探头。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炉盖一侧通过锁扣与炉体外壳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外壳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保温层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感应线圈有若干个,且相邻的线圈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CFC测温管依次穿过第一通孔、感应线圈和第二通孔与石墨坩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底盘通过螺栓与炉体外壳内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顶部开设有第四通孔,且第四通孔内侧套接有第一测温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该立式感应加热高温炉的石墨坩埚外侧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与炉体外壳之间存在空腔,且炉体外壳为双层壳体,该结构保温效果好,有效减少热量的散失;2.该立式感应加热高温炉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红外测温探头,侧面设置有第一红外测温探头,第一红外测温探头通过CFC测温管对石墨坩埚进行辐射测量,CFC测温管内侧设置有氮化硼层,导热系数高,通过该结构传递石墨坩埚底侧的实时温度,测温精度高,不受挥发物影响,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且在进料和出料时无需移动,第二红外测温探头用于测量石墨坩埚顶部的温度,对石墨坩埚的温度进行辅助测量。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顶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面放大图;图中:1、炉体外壳;2、旋转炉盖;3、铰链;4、锁扣;5、锅炉支腿;6、氮化硼层;7、第一测温孔;8、CFC测温管;9、石墨坩埚;10、保温层;11、感应线圈;12、第一真空球阀;13、第一测温孔玻璃;14、第一红外测温探头;15、承载底盘;16、空腔;17、第一测温管;18、第二红外测温探头;19、第二测温孔玻璃;20、第二真空球阀;21、第二测温管;22、第一通孔;23、第二通孔;24、第三通孔;25、第三测温管;26、第四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立式感应加热高温炉测温结构,包括炉体外壳1、旋转炉盖2、铰链3、锁扣4、锅炉支腿5、氮化硼层6、第一测温孔7、CFC测温管8、石墨坩埚9、保温层10、感应线圈11、第一真空球阀12、第一测温孔玻璃13、第一红外测温探头14、承载底盘15、空腔16、第一测温管17、第二红外测温探头18、第二测温孔玻璃19、第二真空球阀20、第二测温管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第三通孔24、第三测温管25和第四通孔26,炉体外壳1为双层壳体,炉体外壳1底部通过焊接与锅炉支腿5连接,炉体外壳1顶部通过铰链3与旋转炉盖2连接,且旋转炉盖2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24,第三通孔24内套接有第二测温管21,且第二测温管21一侧固定有第二真空球阀20,第二测温管21一端固定有第二测温孔玻璃19,且第二测温孔玻璃19顶部设置有第二红外测温探头18,炉体外壳1内部设置有空腔16,且空腔16底部设置有承载底盘15,承载底盘15顶部固定有感应线圈11,且感应线圈11内侧设置有保温层10,保温层10内部固定有石墨坩埚9,且石墨坩埚9一侧固定有CFC测温管8,CFC测温管8一侧开设有第一测温孔7,且CFC测温管8内侧设置有氮化硼层6,CFC测温管8一端设置有第三测温管25,且第三测温管25一侧固定有第一真空球阀12,第三测温管25一端设置有第一测温孔玻璃13,且第一测温孔玻璃13一端设置有第一红外测温探头14,旋转炉盖2一侧通过锁扣4与炉体外壳1连接,炉体外壳1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22,保温层10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23,感应线圈11有若干个,且相邻的线圈之间设置有间隙,CFC测温管8依次穿过第一通孔22、感应线圈11和第二通孔23与石墨坩埚9连接,承载底盘15通过螺栓与炉体外壳1内侧连接,保温层10顶部开设有第四通孔26,且第四通孔26内侧套接有第一测温管17;使用时,通过在炉体外壳1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22,在保温层10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23,使CFC测温管8依次穿过第一通孔22、感应线圈11和第二通孔23直接与石墨坩埚9相接触,CFC测温管8与石墨坩埚9相接触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测温孔7,CFC测温管8内侧设置有氮化硼层6,导热系数高,可实时传递石墨坩埚9的温度,且CFC测温管8与氮化硼层6均不受感应线圈11的影响,CFC测温管8一端设置有第三测温管25,且第三测温管25一端设置有第一测温孔玻璃13,第一红外测温探头14透过第一测温孔玻璃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感应加热高温炉测温结构,包括炉体外壳(1)、旋转炉盖(2)、铰链(3)、锁扣(4)、锅炉支腿(5)、氮化硼层(6)、第一测温孔(7)、CFC测温管(8)、石墨坩埚(9)、保温层(10)、感应线圈(11)、第一真空球阀(12)、第一测温孔玻璃(13)、第一红外测温探头(14)、承载底盘(15)、空腔(16)、第一测温管(17)、第二红外测温探头(18)、第二测温孔玻璃(19)、第二真空球阀(20)、第二测温管(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第三通孔(24)、第三测温管(25)和第四通孔(26),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外壳(1)底部通过焊接与锅炉支腿(5)连接,所述炉体外壳(1)顶部通过铰链(3)与旋转炉盖(2)连接,且旋转炉盖(2)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24),所述第三通孔(24)内套接有第二测温管(21),且第二测温管(21)一侧固定有第二真空球阀(20),所述第二测温管(21)一端固定有第二测温孔玻璃(19),且第二测温孔玻璃(19)顶部设置有第二红外测温探头(18),所述炉体外壳(1)内部设置有空腔(16),且空腔(16)底部设置有承载底盘(15),所述承载底盘(15)顶部固定有感应线圈(11),且感应线圈(11)内侧设置有保温层(10),所述保温层(10)内部固定有石墨坩埚(9),且石墨坩埚(9)一侧固定有CFC测温管(8),所述CFC测温管(8)一侧开设有第一测温孔(7),且CFC测温管(8)内侧设置有氮化硼层(6),所述CFC测温管(8)一端设置有第三测温管(25),且第三测温管(25)一侧固定有第一真空球阀(12),所述第三测温管(25)一端设置有第一测温孔玻璃(13),且第一测温孔玻璃(13)一端设置有第一红外测温探头(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感应加热高温炉测温结构,包括炉体外壳(1)、旋转炉盖(2)、铰链(3)、锁扣(4)、锅炉支腿(5)、氮化硼层(6)、第一测温孔(7)、CFC测温管(8)、石墨坩埚(9)、保温层(10)、感应线圈(11)、第一真空球阀(12)、第一测温孔玻璃(13)、第一红外测温探头(14)、承载底盘(15)、空腔(16)、第一测温管(17)、第二红外测温探头(18)、第二测温孔玻璃(19)、第二真空球阀(20)、第二测温管(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第三通孔(24)、第三测温管(25)和第四通孔(26),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外壳(1)底部通过焊接与锅炉支腿(5)连接,所述炉体外壳(1)顶部通过铰链(3)与旋转炉盖(2)连接,且旋转炉盖(2)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24),所述第三通孔(24)内套接有第二测温管(21),且第二测温管(21)一侧固定有第二真空球阀(20),所述第二测温管(21)一端固定有第二测温孔玻璃(19),且第二测温孔玻璃(19)顶部设置有第二红外测温探头(18),所述炉体外壳(1)内部设置有空腔(16),且空腔(16)底部设置有承载底盘(15),所述承载底盘(15)顶部固定有感应线圈(11),且感应线圈(11)内侧设置有保温层(10),所述保温层(10)内部固定有石墨坩埚(9),且石墨坩埚(9)一侧固定有CF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先明黄顺力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鑫阳热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