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16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车床,包括床身、转动连接在床身上的卡盘、连接在床身上的车削机构,还包括固定在床身上的机架、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表面淬火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表面淬火机构的新型车床,使工作人员在加工工件时,减少工件装卸的次数,使操作更为方便。

A new type of la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车床
本技术涉及金属加工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车床。
技术介绍
目前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通常先操作车床对工件进行精车加工,再操作淬火机床对工件进行表面淬火处理。现有的车床如专利号为:CN201821135249.3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新型车床装置,其包括床身、车床卡盘、车床尾座、刀具,在进行车削加工时将工件连接在车床卡盘上,车床卡盘驱动工件转动,刀具对工件进行车削,必要时使用车床尾座对工件进行辅助。淬火机床是指使用感应加热电源对工件进行淬火工艺的特殊机床设备,其通常包括床身、滑动连接在床身上的滑台、转动连接在床身上的机床卡盘、连接在滑台上的表面淬火机构,在使用时淬火机床时,将工件与机床卡盘连接,滑动表面淬火机构至需要的位置对工件进行表面淬火。在工件完成精车加工后,卸下工件,将工件移至淬火机床进行表面淬火,然后再将完成表面淬火的工件进行打磨加工。因此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需要多次的将工件连接再卸下,导致操作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表面淬火机构的新型车床,使工作人员在加工工件时,减少工件装卸的次数,使操作更为方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车床,包括床身、转动连接在床身上的卡盘、连接在床身上的车削机构,还包括固定在床身上的机架、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表面淬火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工件连接在卡盘上后,卡盘带动工件转动,操作车削机构对工件进行精车加工,然后调节表面淬火机构至需要位置,操作表面淬火机构对工件进行表面淬火,将表面淬火机构与工件分离,最后操作车削机构对工件进行精车加工,从而使得工件在进行精车、表面淬火时,不需要对工件多次装卸,使操作更为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表面淬火机构沿机架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沿机架长度方向设置的导轨、滑动连接在导轨上的第一底座、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且驱动第一底座滑动的丝杆、固定在机架一端用于驱动丝杆转动的滑动电机,所述表面淬火机构连接在第一底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避免在床身上连接的表面淬火机构与车削机构在水平位置互相干扰,故设置滑动机构驱动表面淬火机构沿预设的机架长度方向滑动;通过滑动电机驱动丝杆转动,丝杆驱动表面淬火机构沿机架长度方向设置滑动;工作人员能通过控制滑动电机来调节表面淬火机构的水平位置,使操作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底座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表面淬火机构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底座上的限位杆、固定在限位杆远离第一底座一端上的第二底座、连接在第一底座上用于驱动第二底座升降的电缸,所述电缸的活塞杆穿出第一底座且与第二底座连接,所述表面淬火机构连接在第二底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避免在床身上连接的表面淬火机构与车削机构在高度位置互相干扰,故设置升降机构来调节表面淬火机构的高度位置;工作人员通过控制电缸来调节表面淬火机构的高度位置,使操作更加方便;固定在第二底座上的限位杆使表面淬火机构在升降的过程中不发生晃动,从而提高了该车床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上设置有用于避免表面淬火机构与第一底座碰撞的第一凸块,第一凸块位于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杆上设置第一凸块,通过第一凸块与第一底座配合,使表面淬火机构在上升时,表面淬火机构不与第一底座发生碰撞损坏,同时提高了该新型车床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上还设置有用于将表面淬火机构与工件对准的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位于限位杆远离第二底座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杆上设置第二凸块,在表面淬火机构下降时,第二凸块与第一底座靠近;当第二凸块与第一底座抵紧时,表面淬火机构与工件对准,从而减少了工作人员调节表面淬火机构高度需要的时间,同时使操作更为便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面淬火机构上开设有使工件伸入的圆形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件与表面淬火机构对准后,工作人员控制滑动电机调节表面淬火机构,使工件从圆形开口伸入至表面淬火机构内部,在表面淬火机构内部对工件完成表面淬火作业,使工件在进行表面淬火时不对床身造成破坏,从而提高了该新型车床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面淬火机构连接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环绕在表面淬火机构的外部,冷却水管上连接有循环水泵,循环水泵与冷却水管通过第一软管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表面淬火机构外部环绕冷却水管,循环水泵驱动冷却液在冷却水管中循环,从而带走表面淬火机构产生的热量,使表面淬火机构及该车床上的其他机构不会因温度过高损坏;因表面淬火机构需在机架上滑动,所以设置第一软管连接冷却水管与循环水泵,从而不会阻碍表面淬火机构在机架上滑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面淬火机构上连接有用于输送淬火液的进水软管,表面淬火机构上还连接有用于回收淬火液的出水软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面淬火机构在进行表面淬火作业时需使用到淬火液,且因表面淬火机构需在机架上滑动,所以设置输送淬火液的进水软管及回收淬火液的出水软管,从而既能为表面淬火机构提供淬火液,又不会阻碍表面淬火机构滑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在床身上连接表面淬火机构,使工件在进行精车、表面淬火时,不需要对工件多次装卸,使操作更为方便;2.通过设置滑动机构与升降机构,使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调节表面淬火机构的位置;3.通过设置第二凸块,减少了工作人员调节表面淬火机构高度需要的时间,使操作更为便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滑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滑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表面淬火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床身;2、车削机构;3、卡盘;4机架;51、滑动机构;511、导轨;512、第一底座;513、丝杆;514、滑动电机;515、螺纹孔;52、升降机构;521、限位杆;522、通孔;523、第二底座;524、电缸;525、第二凸块;526、第一凸块;53、表面淬火机构;531、开口;532、冷却水管;533、第一软管;534、循环水泵;535、进水软管;536、出水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车床,包括床身1、转动连接在床身1上的卡盘3、连接在床身1上的车削机构2、固定在床身1上的机架4、滑动连接在机架4上的表面淬火机构53。工作人员在加工工件时,先将工件连接在卡盘3上,卡盘3带动工件转动,操作车削机构2对工件进行精车加工。然后调节表面淬火机构53至需要位置,操作表面淬火机构53对工件进行表面淬火。如图2、图3所示,为避免表面淬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车床,包括床身(1)、转动连接在床身(1)上的卡盘(3)、连接在床身(1)上的车削机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床身(1)上的机架(4)、滑动连接在机架(4)上的表面淬火机构(5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车床,包括床身(1)、转动连接在床身(1)上的卡盘(3)、连接在床身(1)上的车削机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床身(1)上的机架(4)、滑动连接在机架(4)上的表面淬火机构(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4)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表面淬火机构(53)沿机架(4)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动机构(51),所述滑动机构(51)包括沿机架(4)长度方向设置的导轨(511)、滑动连接在导轨(511)上的第一底座(512)、转动连接在机架(4)上且驱动第一底座(512)滑动的丝杆(513)、固定在机架(4)一端用于驱动丝杆(513)转动的滑动电机(5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512)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表面淬火机构(53)升降的升降机构(52),所述升降机构(52)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底座(512)上的限位杆(521)、固定在限位杆(521)远离第一底座(512)一端上的第二底座(523)、连接在第一底座(512)上用于驱动第二底座(523)升降的电缸(524),所述电缸(524)的活塞杆穿出第一底座(512)且与第二底座(523)连接,所述表面淬火机构(53)连接在第二底座(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烨锃冯水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商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